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她,一个小女子,当年随丈夫跟火车做运输生意,看好了黑龙江省塔河的大市场,与塔河这片土地结缘,在这里一呆就是13年。13年在这里创业、发展,从一名普通的业户发展到用百万元买下塔河县农贸批发市场的总经理,一个齐齐哈尔的女人,却在大兴安岭的塔河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4.
5.
6.
正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退休教师优势资源,教育部、财政部近日研究制定《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一批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发挥优秀退休教师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方案,我国将在2018年至2020年招募1万名讲学教师,原单位返聘退休教师工作不列入银龄讲学计划。讲学教师服 相似文献
7.
一位被农民誉为黑珍珠的香港女士。她个子不高,1.6米左右,圆圆的脸蛋黝黑透红,正有条不紊地在田间指导农民护理辣椒。她的名字叫周华黑珍珠的来历周华女士是浙江省湖州人,近年才获得香港的户籍。周华一家,祖宗三代没有人搞过农业。父亲是浙江越 相似文献
8.
在大方县鸡场乡魁书村,一位脚穿马简靴的年轻人蹲在地里,专心地拨弄着花草,5月的阳光透过树叶星星点点地散落在他身旁红黄色的德国兰上,宽厚的叶片和鲜艳的花儿显得异常美丽,这位年轻人就是鸡场乡有名的种花能手卜理维。在卜理维家后院里,记者看到“兰园”、“玫瑰园”、“月季园”、“杜鹃园”、“荷花池”等,随着地形的不同。用竹篱笆划分出不同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正>九年前,他怀揣理想返乡创办了禾溢园农场,要让绿油油的禾苗铺满家乡的土地。如今,他在湖北省浠水县4个乡镇11个村共流转土地6300亩,发展周边农户种植粮食3万余亩,新农人牵手“老把式”,通过新理念、新科技、新方法,走出了一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产销一体化的新“稻”路。他就是湖北禾溢园家庭农场主黄金安。黄金安2021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2022年荣获“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养能手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13,(22):37-37
背景:虽然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曾明确表态,近期引起社会热议的延迟退休仅处于研究阶段,目前还没有实施的计划和安排,但有关延迟退休的话题并未偃旗息鼓。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经过计算后发现,目前月入5000元的职工如果延迟退休5年,每月养老金可比正常退休多拿900多元。这再次引起公众讨论,究竟延迟退休这笔账应该如何算? 相似文献
11.
<正>武穴市田镇办事处田镇村红阳湖200多亩精养鱼池集中连片,其中22亩的经营权属于一位年过半百的女主人,她的名字叫李家容。李家容是土生土长的田镇人,1977年,21岁的她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武穴市农业银行从事会计工作,一干就是25年。到2002 相似文献
12.
13.
<正>古语云:得中原者得天下,自古以来,中原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而如今,在中国的蔬菜种业领域里同样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得寿光者得天下。想要在蔬菜种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寿光有根基,这已经成为国内蔬菜种业的共识。作为全国蔬菜产业的桥头堡、排头兵,山东省寿光市围绕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学校教育督导工作,规范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促进在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授课质量,1996年春,广西贸易经济学校聘请了6名身体健康,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坚持原则,威望较高,乐为学校教学工作奉献余热,具有中级教师职务资格以上的退休教师,组成了学校教学工作考评专家组。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随堂听课,检查教案,抽查作业,了解学生的反映等形式对各课任教师(包括客座教师)在课前准备、课堂组织、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艺术、教学效果等方面提出考评意见,作为对各课任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价参考依据。专家组… 相似文献
15.
日前到麻栗坡县麻栗镇村采访省政府温饱试点工程的实施情况,听到了当地群众对退休回家居居住的老教师田维信的一片赞誉声,他一家是村里的致富领头雁。田老师已成了村里最受尊敬和爱戴的人,事情缘于省政府温饱试点工程在龙潭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近年来,全球经济已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基于此,全球的创业浪潮逐渐被掀起,并且全球创业活动也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与扩展,我国的创业教育也借此产生了飞速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都有一个创业梦,学校与教师应鼓励并做出实际行动帮助大学生开展创业,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保驾护航。文章主要针对教师团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师团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发挥,进而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周照斌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5,(11)
我与《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结缘于1989年。那年,我在农行营业所任主任。由于分管农金与信合工作,经常与农村信用社打交道。工作中,我结识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时,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从此,它便成为我必读的刊物之一。每当工作稍有空闲,我便打开它细细的品味。下班后,我又将它放置在我的案头、床前,随时摘摘抄抄:下乡检查时,我也总会带上它,以便让更多的同志了解。如今,《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