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信贷需求与融资渠道偏好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江苏、河南和四川三省986户样本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信贷需求抑制现象:三个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实际信贷需求和名义信贷需求被抑制的问题,且农户信贷需求抑制程度从东部到西部呈递增的趋势。本文使用Probit模型来分析农户融资渠道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户主年龄越大、承包土地面积越多、家庭人均资产越高,农户对非正规融资渠道的偏好就越强;家庭人均收入越高,农户对正规融资渠道的偏好就越强;参加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户偏好正规融资渠道,具有正规渠道融资经历的农户偏好非正规融资渠道;相对于江苏,四川的农户更倾向于正规融资渠道,而河南的农户更倾向于非正规融资渠道。政府的金融改革政策必须考虑不同地区农户信贷需求与融资渠道选择的差异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根据山东省922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了农户的信贷需求特征、信贷可得性,并运用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从农户基本特征、财务状况、信贷特征、信用情况和借贷渠道五个维度分析检验了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农户信贷需求具有普遍性,但存在有信贷需求而没发生实际信贷行为的情况,样本农户信贷用途具有多样化,在融资渠道上首选非正规金融机构,存在明显融资偏好;52.60%的样本农户可以获得贷款,信贷可得性不高。实证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家庭规模、资产规模、收入水平、信用情况、借贷渠道对农户信贷可得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信贷特征对农户信贷可得性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年龄和工作经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的家庭微观数据,从信贷需求结构和信贷渠道偏好的角度对中国农户信贷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主要表现为有信贷需求的农户比例较高,但获得正规信贷的农户比例较低;同时,有非正规信贷需求的农户比例非常高。有信贷需求的农户获得正规信贷的比例较低的原因有:1有正规信贷需求的农户中未申请贷款的农户比例较高,有效信贷需求不足;2有信贷需求的农户中偏好从非正规渠道融资的农户比例较高,正规信贷需求缺乏。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户金融知识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农户有正规信贷需求但未申请贷款的可能性,也显著降低了农户具有非正规信贷偏好的可能性。因而,金融知识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户正规信贷获得,降低非正规信贷偏好。  相似文献   

4.
农户融资路径偏好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吉林省样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吉林省804户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户融资路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会按照从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既向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也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路径啄序选择融资路径;农户家庭人均土地面积越大、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越大、工资性收入越高、教育支出越多、生活支出越多,其获得贷款的概率越高;而农户家庭成员学历越低、种植业收入越高,则其获得贷款的概率越低;并且,农户的融资主要是用于满足消费性支出需求,而不是生产性支出需求。  相似文献   

5.
被动选择还是主观偏好:农户融资为何更加倾向民间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农户潜在融资需求的视角,运用Logit和Probit模型对农户意愿性融资渠道选择行为进行分析,判别农户融资过程中更加倾向民间渠道的原因究竟是主观偏好还是被动选择。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基本特征、信贷环境、社会资本以及信贷需求特征变量均显著影响民间融资渠道选择;农户融资选择过程中更加倾向民间渠道是在充分信息条件下被动选择的结果,而非农户融资的主观偏好;以往基于显性信贷需求得出的研究结论,由于忽略了农户潜在融资需求的数据样本和融资选择行为的意愿性特征,因此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林权证》作为农户对其所拥有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合法凭证,使得山区农户第一次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抵押物。作为一种正式的融资渠道,林权抵押贷款无疑会对农户的融资偏好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丽水地区3县(市)598户样本农户融资偏好的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农户在资金需求时首先会求助于正式渠道,其中林权抵押贷款对于农户的融资偏好选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户均拥有的林地面积、户主年龄、贷款用途限制、政策性信贷补贴是影响农户偏好林权抵押贷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与渠道偏好视角研究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融资诉求效应。研究方法:二元及排序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在农户潜在融资需求方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对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促进作用明显。流转规模越大,农户潜在融资需求越高;流转合同签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稳定性和农地可抵押性增强,农户潜在融资需求越高。(2)在融资渠道偏好方面,流转后农户沿着“非正规渠道—非正规与正规两者兼有—正规渠道”的偏好路径转变,逐步增加对于正规渠道的偏好。流转规模扩大及流转合同的签订会显著提升农户对正规渠道的偏好。研究结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会引致农户产生融资诉求效应,增加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促使农户融资渠道向正规化转变。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9年CHFS调查中10292个数据,研究融资渠道对农户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融资渠道对农户家庭创业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分维度来看,自有财富、正规融资、非正规融资对农户家庭创业决策均具有正向影响。对自有财富进一步分类回归结果显示,存量资产对农户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为正,流量资产影响为负。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无党员身份的农户家庭正规融资和非正规融资影响更大,有专业技能的农户家庭非正规融资的影响更大,有务工经历的农户家庭自有财富影响更大。为此,本文从提升农户家庭存量资产能力、完善农村金融贷款体制、拓展非正规融资来源等方面提出拓展农户家庭创业融资渠道,促进农户家庭创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16年山东省762户农户的实地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农户借贷行为特征,并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的潜在信贷需求进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样本农户都具有借贷需求,且具有额度较大、期限较长和期望利率较低的特点,但有相当一部分农户有借贷需求但没发生实际借贷行为。此外,样本农户信贷用途呈现多元化,借贷途径存在首选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行为偏好,正规金融机构存在明显的信贷供给不足等特征。研究表明,户主文化程度、类型、民间借贷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四个因素对农户潜在信贷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其年龄、收入来源和家庭年收入这三个因素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东北地区518户样本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户信贷需求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整体富裕程度不高,贷款资金主要投向基本消费领域即以消费性信贷为主;家庭人口越多、户主年龄越大、消费性支出越多,贷款主要用于消费的概率越大;而务农人数越多、农业收入及农村工商业收入越高、生产性支出越多,贷款主要用于生产的概率越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应充分考虑金融需求结构的静态特征和动态变化趋势,商业性金融机构继续保持和完善生产性信贷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针对农户基本消费的信贷产品;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农地转出、信贷可得性与农户融资模式的正规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转出不仅是资本对土地的要素替代,更是农户职业选择的深刻变迁,这就促进了资本深化并衍生出巨大的融资需求。信贷需求升级既促进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也深刻影响融资渠道和信贷契约的模式选择。使用广东等9省份465个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职业的非农化以及相伴而来的创业活动激活了农地转出者的信贷需求,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与此同时,农户的融资行为也趋于正规化,融资渠道更倾向于正规金融机构,契约类型更倾向于基于制度信任的正式契约。相应的政策建议是中国需要推进农村金融供给侧的结构转换,要积极探索宅基地、房屋和农地承包经营权等新型抵押品,通过产品设计和流程再造,使农村金融能通过供给侧转换而有效地满足土地转出者的信贷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Boucher、Carter和Guirkinger关于风险配给的研究观点,依据陕西省730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直接诱导式询问方法(DEM)对农户信贷过程中的风险配给进行了识别,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风险配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中风险配给型农户比例为6.16%;风险规避程度和谨慎程度越强、购买保险种类越多,农户越倾向于风险配给型,保险市场缺失是导致农户风险配给的一个充分但不必要条件;年龄、务农时间、从正规信贷渠道贷款、曾经创业和同意土地使用权抵押均对风险配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总资产与风险配给无关;信贷需求价格弹性变量不显著,大多数风险配给型农户信贷需求价格弹性为0,然而在极低利率下,风险配给型农户可能会进入信贷市场。  相似文献   

13.
以江西省安福县为例,分析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融资造林的影响,探析林权抵押贷款能否解决农户造林资金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缺乏造林资金,现行农村信贷供给不能解决农户造林资金问题。林权抵押贷款为农户融资提供了渠道,有助于缓解农户造林资金压力,但金融机构提供的林权抵押贷款与农户造林实际需求不符,限制了农户利用贷款投资造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农户分化视角,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农贷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了重新解读,研究发现:"新常态"下,普通农户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两类信贷需求不足;创业型农户各类资本较高而容易获得两类信贷青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等原因难以获得正规信贷;正规信贷供给的收入导向特征明显,非正规信贷更能贴近并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信息对称等变量对信贷供求两端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文的启示在于:中国农贷市场应有机整合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的比较优势,并大力推进普惠信贷体系建设,优化供给侧结构;同时,农贷市场应主动适应农户信贷需求的动态演变,特别应深化农村产权资产抵押担保融资改革,加强农村领域的金融知识普及,进而实现农村金融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助推农业现代化及全面小康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辽宁省14个市385个农户为样本,对农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土地面积、家庭年收入、贷款利率和对政策的认知与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意愿显著正相关;家庭人口数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意愿呈负相关。据此提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支持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出台农地经营权抵押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政策认知程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金融需求不断增加,其中尤以农户信贷资金需求的增加最为明显。而农户作为农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他们的信贷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到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效果。为了解农村信贷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章以农户为受访主体设计了调查问卷,得到山东省17个地市农户信贷供需状况的调查问卷数据,并对农户信贷的需求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信贷需求的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结论:内部影响因素方面,家庭人口规模、劳动力人数、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户主文化程度、收入来源、对金融机构的了解程度以及以往的借贷经验对农户的信贷需求有显著影响;外部影响因素中,金融机构对贷款申请人的资格条件限定、贷款利率水平和贷款额度对农户的信贷需求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构建一个包含农户信贷需求和供给的理论框架,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信贷供需的影响。研究方法:Pr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从需求面看,农地确权对提升农户贷款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已完成确权村庄的农户贷款意愿比未完成的提升15.8%;(2)农地确权对农户贷款意愿的提升受农户投资需求的影响,农户投资需求越大,农地确权提升信贷需求的作用也越大;(3)从供给面看,农地确权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持有证书的农户申请农业投资贷款成功的概率比未持证的提升12.7%;(4)农地确权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促进作用受金融可及性的影响,农地确权对金融可及性较差农户的信贷供给促进作用更大。研究结论:进一步增进农户产权意识和金融知识,构建多元风险分担机制,提升乡镇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面,推动农村信贷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农村信贷市场发展,进而巩固农地确权成效。  相似文献   

18.
张兵  张宁 《中国农村经济》2012,(10):58-68,90
本文基于江苏省农村地区120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t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非正规金融是否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获性。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服务对象以及借款用途具有显著差异,二者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非正规金融扩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对象,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非正规借贷显著降低了农户受到信贷约束的概率,进而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获性。因此,中国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农村非正规金融合法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辽宁省昌图县288个农户为样本,基于农户视角对农地抵押贷款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地抵押贷款对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增强农户贷款及还款能力的心理预期、改善生产经营及收入状况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水平较高。进一步地,实证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农地抵押贷款绩效,结果表明,农地抵押贷款显著地提高了农户的农业收入,特别是对中低收入农户而言,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供需错位是突出矛盾之一。文章基于304份问卷调查数据,剖析兵团第五师葡萄产业融资现状,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检验了农户融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的种植时间、收入及规模大小对其融资需求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生产信息的作用效果具有差异性;加入农业合作社和参与龙头企业订单对农户融资需求有显著的影响,且能够有效缓解葡萄种植的资金短缺问题。农户的年龄、性别及学历对其融资需求的影响不显著;选择亲戚朋友、银行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对其融资需求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提升农户自身金融素养、保障金融供给及促进金融与农业产业协调发展,是解决农户融资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