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是南海北部湾盆地主要的含油层系之一,主要发育断陷湖盆水进型扇三角洲沉积储层,这种类型的储层具有砂体分布范围有限,产能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如何寻找优质储层是研究难点之一。本文从沉积微相成因分析的研究入手,总结不同期次不同沉积微相的特点,进一步将主要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根据研究需要细分为近物源端、远物源端和分支水道,在此基础上对物性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在不同沉积微相影响物性主控因素,最后对研究区优质储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探讨,有效指导该油田下一步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2.
苏里格5区储层发育同时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其中沉积作用不仅控制了砂体的宏观展布特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后期成岩作用的进行.储层质量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不整合面的综合影响,其中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为主河道和心滩,成岩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作用有利于部分原生孔隙和喉道的保存.结合测井曲线和岩性解释,按照砂岩和泥岩的厚度及组合方式,将石盒子组砂岩划分为四类砂体结构类型,其中A类为最优的砂体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3.
长6油藏在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中占重要地位,目前,长6油层的勘探已经进入勘探中后期,勘探难度越来越大,深入分析延长组长6油藏的成藏条件,搞清其成藏主控因素,对延长组长6油藏后期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化子坪北地区长6油层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烃源岩特征等各成藏要素的细致分析,最终解剖该区长6油藏,寻找其成藏主控因素。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化子坪北区内烃源岩厚度差别不大,长6油层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储层砂体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储集性能以分流河道中心的砂体储集性能最好;长6油藏主要分布在河道砂体较厚的地方。与此同时,构造对长6油藏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油气在长6油层组顶部构造高点或局部鼻隆部位富集。结果表明,沉积储层与构造是研究区长6油藏的主控因素,受其控制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及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4.
以松辽盆地源15井区扶余油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岩性资料、测井资料识别该地区沉积微相松辽盆地北部源15井区为一套浅水三角洲沉积。河道砂体主要发育微相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为其主要储层类型,并对其特征进行精细刻画。通过对源15井区内分流河道内部砂体分析,以期对坳陷湖盆沉积学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能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苏明健 《化工管理》2015,(11):89-90,92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本文开展合水地区庄211区块为长6储层评价研究,首先对储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知沉积微相、砂体厚度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较大;其次对储层下限进行了定义并由此找出了储层评价标准,将本区储层划分为四个级别;最后借助于有效厚度等值线图并加以物性分析,找出了研究区优质储层发育区,该区有利储层主要集中在长6的东南地区(以Ⅰ类储层和Ⅱ类储层为主)和中部(Ⅱ类储层).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低渗透储层受沉积和成岩过程的影响,造成储层中存在渗透率、孔隙度差和油藏类型单一等特征以及我国在低渗透储层测井工作中存在的许多困难.进而提出包括阵列感应成像测井、微电阻扫描成像测并、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内的低渗透储层测井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曙103井区钻井、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研究,认识了该井区构造特征和沉积背景,对该井区杜家台油层储层进行沉积相及微相划分,描述了储层沉积微相特征,并分油层组建立了储层沉积模式,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较为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储层特征及其空间展布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薄储层研究与预测也越来越成为油藏工程师和地球物理工作者努力攻关的一个关键课题。不同厚度的单一储集砂体和储集砂体的垂向不同组合方式都会引起地震反射波响应特征的差异,利用这些响应特征差异和已钻井的储层砂体组合特征,通过神经网络匹配模拟来预测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成为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对W5E区块测井资料与地震信息精确标定,选择合理的控制参数,实现了该区侏罗系三间房组目标砂体的准确预测,通过实际钻井检验了砂体预测的可靠性,并突破了该区岩性油藏滚动扩边的技术瓶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吐哈盆地侏罗系薄储层研究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港埕海油田已投入开发多年,年产油26.0×104t,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新井、新资料的不断补充与完善,重塑地下构型研究,细化沉积微相研究,落实单砂体展布规律,运用地震反演相-测井相-沉积微相三相合一技术,研究有并控砂体变化趋势,对无井控砂体沉积边界准确判断与识别,优化产能井部署方案,提升油藏综合研究新水平.  相似文献   

10.
精细动态分析法研究剩余油,以小层沉积微相为单元进行剩余油分布分析。曙三区主要含油层段杜家台油层砂岩组储层结构复杂,通过研究沉积演化变化规律,建立沉积演化层次关系,精细划分油藏层、组和对比,结合油井生产资料,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剩余油潜力  相似文献   

11.
陈静 《化工管理》2014,(33):14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石油的开采量也在逐年增加,石油开采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对砂砾岩储层油藏开发后发现,由于储层的非均质质性导致层间矛盾、层内矛盾、注采不平衡等问题表现的极为明显。本文以克拉玛依油田砂砾岩储层为例,主要对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乾西北地区青三段为低孔、低渗油藏,经过20多年的滚动开发,逐渐进入快速递减期。在明确沉积微相展布和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开展油藏特征研究,深入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为下一步勘探开发奠定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致密储层开发中因非均质性造成的小层突进与平面舌进等问题,根据岩心、高压压汞、测井等资料,采用储层地质方法,从层内、层间与平面3个方面描述了合水地区Z183区块长71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块内存在2类层内夹层,其中泥质夹层分布相对较广。区块内可识别4类砂体构型,间隔叠加厚砂—薄泥互层型分布最广。区块内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分布范围最广。研究区储层整体具有强非均质性,其物性变化主要受砂质碎屑流微相与压实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官15-2断块开展精细地层对比和单砂体划分、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层参数分布规律、储量复算、剩余油潜力等研究,为断块下步挖潜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流相储层是陆相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和剩余油挖潜领域。针对河流相复杂沉积环境下储层厚度薄、岩性与物性高度非均质、有效储集空间分布分散、岩石物理关系复杂和岩性对比弱等特征,以叠前深度偏移三维地震资料为载体,基于多专业协同,对河流相储集层开展综合研究。在羊二庄油田区域地层对比和三维层位标定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河流相储集层及其沉积模式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构造和储集层进行评价可以深化油藏认识、有效分析储集层纵横向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方案的部署。  相似文献   

16.
Z油藏阜三段的开发工作一直受储层非均质性的制约,优质储层展布规律不清。本次研究以阜三段储层特征及滩坝砂沉积沉积相展布为基础,结合地震反演预测,摸清砂体平面发育特征;同时针对薄层储层高孔低渗提出大井距水平井网布署建议,并在实际运用中通过分段压裂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利用岩心资料、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对五号桩油田沙三下亚段Ⅱ油组储层沉积微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下亚段沉积有南北两个物源,沉积物从南北两个方向搬运入湖,形成深湖浊积岩沉积体系,发育中扇和外扇两种亚相类型,进一步细分为水道微相、侧缘微相、水道间微相,前缘微相4种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18.
港中-六间房地区位于北大港构造带的南翼,港西断层下降盘,构造位置优越。主体夹持于港东断层、港西断层之间。面临歧口凹陷,油源条件优越。历经多年的勘探开发,发现了多个含油层和出油点,经构造、储层、成藏条件等研究证实,油气分布受构造和砂体双重因素控制,储层物性控制了油气的高产。砂体和构造背景配置形成多种类型油气藏,使该区成为叠加连片复合型的构造岩性油藏含油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电测曲线、钻井取心描述、各类分析测试以及试油、试采等生产资料为依据,通过对A油区长9_1油藏的构造特征、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储层特征、油藏特征、流体特征和储量情况的研究,揭示该油区长9_1油藏的油水分布特征、油藏类型以及地质储量情况。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A油田下二叠系X油藏位于伏尔加—乌拉尔盆地鞑靼隆起区东南部,为一个近南北向的类背斜特殊岩性构造油藏,储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和石灰岩。文章在分析X油藏地层层序格架基础上,研究了储层岩性特征、沉积特征和储层平面展布规律,为该油藏的效益开发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