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难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程度明显偏低,在城镇地区的经济融入、政治融入、社会融入和文化融入方面存在种种困难,成本分担机制不完善是阻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拦路虎,户籍门槛与福利差距是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难的壁垒,等级制的城市行政体制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均衡配置资源的障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滞后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延缓器,不合理的财税体制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制约因素。到2020年,推动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难带易、以点带面、以小带大、以新带旧四大基本原则,坚持缩小城乡区域福利差距、强化市民化法律赋权两个核心导向,聚焦"进得来"、"过得好"、"离得开"、"可持续"四个主要内容,抓好随迁子女进城入学、家庭成员定居落户两个关键步骤。推动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举措包括,完善公共成本分担机制、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市民化导向的城市行政制度改革、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共享的城乡户籍一体化改革、创新农业转移人口有偿退出与带资进城的土地政策、完善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权事权匹配机制。  相似文献   

4.
王宾 《山西农经》2014,(3):22-24
<正>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突出表现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人口城镇化速度远远慢于土地城镇化。2012年,我国按城镇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达到52.6%,而按城镇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只有35.3%,二者相差17个多百分点。因此,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其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城乡资源配置,推进"四化同步",富裕农民和繁荣农村;有利于推动经济  相似文献   

5.
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认真贯彻党中央城镇化工作部署,努力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当前城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三农工作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农村集体土地被以城市规划和建设为名大量低成本征用,农业人口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被剥夺,农村再一次为城市化建设让路。与城市改革的展开、工业化发展的提速同时,农民从农业分离出来,加入到城市建设大军之中,再次为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无私贡献青春和力量。  相似文献   

7.
身份转换、权利均等、社会融入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三个维度。其中,社会融入程度深刻影响着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作为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场域,城市社区通过资源支持、情感认同、社会资本重构和规范秩序供给,能够实现社区支持与社会融入的有效联结,支持农业转移人口由社区融入向城市融入的过渡。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在社区层面的融入状况并不乐观,必须进一步创造农业转移人口社区融入的有利条件,多方面构建社区支持机制。具体而言,要通过行政建构以强化政策实施能力与效力,借助社会建构吸纳社会资本以拓展路径,创新实施机制建构以破解社区互动难题,进而高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对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核心所在,这对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我们针对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对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核心所在,这对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我们针对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展开调研活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户籍制度改革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讨论已经很多年了,可是并没有显著成效。本文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现状,制约因素,发展路径四个层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市民化所需要突破的一系列制约因素,即制度障碍因素、成本障碍因素、以及个人素质障碍因素,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相对应的发展路径,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市民化进程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以及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推进革命老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老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城镇化建设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它关系着我国革命老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纵深推进。革命老区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需要政府的系列保障机制和企业的履责配合,同时也需要转移人口自身的市民角色转变,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有效助推革命老区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作为有形之手,中国政府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的地位不容忽视。自改革开放至今,政府在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管理中先后扮演着管控者、徘徊者、推动者的不同角色,政府的不同角色都有其历史合理性。但是在人口迁移和流动常态化的背景下,政府的角色定位、内涵和模式必须转型,以应对政府角色的时代困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研究做了一个综述,主要是围绕市民化成本包含哪些内容、成本测算方法与计算结果、成本分担机制构建等方面展开。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客观评价其存在的不足与欠缺之处,指出未来研究有待完善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安阳市作为河南省重要工业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其农民转型问题发展走在河南省各市县的前列,但与其他省市相比,发展进程稍显缓慢。本课题从市民化的实质入手,以城镇化角度,结合产业集聚的发展,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影响安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阻滞因素,二是推进安阳市民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通过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农业部门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政策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中国农业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农业转移人口不断转变为城镇居民,促使城镇化率每年提高0. 87个百分点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农业部门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结果]农业转移人口不断转变为城镇居民,拉动了投资的增长,促使土地租金、真实GDP、实际工资、家庭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家庭消费和政府消费的增加。同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使得CPI、GDP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出现不同程度地降低。[结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整体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要继续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协调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推进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要不断完善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是西部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主要是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发展经济学中的刘易斯模型与托达罗模型是西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借鉴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始终坚持把理论与实践、宏观分析与微观调研、批判与建构相结合,既注重共性与普遍性,又突出西部区域个性与特殊性。[结果]农业人口转移主要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2个部分,二者都是人口城市化过程。农业人口转移的方式主要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和农业人口从种植业向非种植业转移两种。西部地区农业人口转移应坚持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三农"现代化"四化"并重发展,一方面,要推动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转移农业剩余人口;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的现代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重视农业和农村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改变单向度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思维。[结论]西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安排与创新,主要解决"转的进、稳得住、有保障、可持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不仅是地方政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保障,也是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市民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方法]假设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总体规模不变,理论分析机制的异质性效应,以湖南省的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权重下的常住人口"标准人系数",测算各城市的拟分配财力及其波动幅度。[结果]现有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是公共服务外溢而形成"发展的贫困",另一方面是劳动财富外溢而形成"衰退的富裕";"发展的贫困"门槛值为8%、"衰退的富裕"门槛值为-20%,长沙市是唯一的公共服务外溢地区,张家界市和湘西州则是劳动财富外溢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在现实中较为稳定,且具有可操作性,各城市的预分配财力和拟分配财力相差不到1%。[结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有利于推进市民化进程,公共服务外溢的城市应重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劳动财富外溢的城市可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对户籍为本地的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升返乡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程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对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李国正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0):117-124
研究目的:明晰农地权益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进而揭示当前全国各地对农业转移人口农地权益保护状况。研究方法: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业转移人口的农地权益只得到部分保障;(2)农地权益保障状况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区域经济越发达,农地权益保障越完善;(3)农地权益只得到部分保障对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向城市迁移起着促进作用,但却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着显著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农地权益保障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农地权益的不充分保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具有负面影响,而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这种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由此,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仍然面临诸多困境,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20.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广东省已经具备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基础,但市民化是个系统工程,目前仍面临重重障碍,为了有效化解,需要制度的创新和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