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民特性是宅基地功能发挥的主观性前提,政策工具决定了宅基地功能实现的基本维度,宅基地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农民和政策工具的合力与互动。本文构建了"农民特性-政策工具-宅基地功能"理论分析框架,结合江西余江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具体实践,提出了以"三权分置"为基础完善相关政策,以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为导向促进制度创新,以市场机制为主线解决宅基地功能间的冲突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权属意识、资源禀赋与宅基地退出意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宅基地的退出意愿会受到农民显性权属意识、隐性权属意识和资源禀赋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显性权属意识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农户的从众、好面子等心理会对直接表面的权属意识造成干扰。只有当涉及农户的切身利益时,农户的隐性宅基地权属意识才会表现出来,并且宅基地私有权属意识越强,农户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此外,农户的资源禀赋如所在市区的GDP、小区的经济状况、绿化状况、家庭人口特征等对宅基地的退出意愿也具有一定影响。从政策角度讲,确权颁证和还权赋能、良好的城市就业和公共服务、尊重农民的退出意愿,以及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是实现闲置宅基地退出合理有效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城乡资源要素流动的需求对农村宅基地的居住保障提出了挑战,财产性已经成为宅基地的内生功能和农民的内在诉求。财产价值只有在自由流转中才能得以体现,然而,目前的正式制度不能为宅基地流转提供合法性支持,部分农民只能被动转向灰色交易市场。事实上,无论是基于宅基地价值属性,还是宅基地低效利用现状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诉求,都倒逼我们对忽视财产价值的制度导向进行反思和重新研判。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政策取向是稳中求活,其中稳所强调的保障性与活指向的财产性分别表达了资格权和使用权的权利蕴含。基于宅基地多元主体的利益衡量,应当以宅基地使用权为中心进行权利配置,包括扩大使用权主体范围、拓展使用权行使方式、设置使用权权利期限、明确使用权用途限制、平衡使用权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4.
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与利益机制构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是解决宅基地低效闲置利用的措施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宅基地产权与市场、补偿与规划、地方政府角色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对农村宅基地退出和补偿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明晰宅基地产权,建立宅基地流转市场,引入农村房地产评估;以补偿为引力,以整理规划为推力,加快引导农村宅基地自动退出;合理界定地方政府角色;探索建立合理的补偿和收益分配方式和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我国大量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产权不明晰、缺乏规划引导、私下无序流转、低效闲置浪费等问题,不符合国家关于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要求。为此,一些地方也开始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试点。笔者认为市场化配置将是未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宅基地市场化配置的技术障碍农村宅基地实行市场化配置除了需要法律相关条文的修订,在操作层面还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地价体系尚未形成。一  相似文献   

6.
要防止宅基地换房损害农民利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是农民集体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亨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它决定对土地的使用、收益和处分等项权能。只有贯彻实现了对土地的使用、收益以及处分权利,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土地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7.
8.
农村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经济区位等资源禀赋的差异使得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制度效应的敏感度不同,并可能导致他们不同的宅基地流转响应行为。本文试图在分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制度效应基础上,利用倍差法和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近郊农村、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对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以评价确权的政策实施绩效,期待能为提高农村宅基地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证支持。研究表明:(1)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仅在近郊农村对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而在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农村不存在显著影响。(2)除确权因素外,户主年龄、农户家庭人口数、农户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占比和宅基地拥有状况对农户的宅基地流转行为也存在较显著的影响,但在3类农村地区的具体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认为,在当前中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是保障农户权益、促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合理流动的重要举措,但应根据农村资源禀赋的差异执行差别性的宅基地确权和流转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荒旧宅基地资源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通过总结颍上县5个村荒旧宅基地试点的实践,并进行效益分析,得出如在全县推广后,全县可增收7 821万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荒旧宅基地资源治理、开发的5条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演进历程为线索,围绕农民个体、农村集体和政府部门的利益诉求展开讨论。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农民个体的诉求得到了回应,宅基地权能不断细化;农村集体的利益诉求得以体现,但管理集体资产的权利发挥受限;政府在改革中具有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和"理性经济人"的双重角色。提出建立宅基地"双有偿"制度,保障农村集体和农民权益;强化农村集体权利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从乡村异质性出发,探讨与不同类型乡村相适应的宅基地发展权配置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与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新的启发。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基于“区位—资源—组织”三维组合将我国乡村划分为近郊优势团结型、近郊优势分散型、近郊平庸团结型、近郊平庸分散型、远郊优势团结型、远郊优势分散型、远郊平庸团结型、远郊平庸分散型8种类型,不同类型乡村分别匹配拓展型、转移型、保留型或者多类型组合的宅基地发展权配置方式。研究结论:我国乡村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村集体组织能力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异质性决定了宅基地发展权配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宅基地发展权配置没有普适性的“最优”模式,更好发挥宅基地发展权配置对乡村振兴的引擎作用,需要基于乡村异质性采取分类配置策略而非“一刀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宅基地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论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农村宅基地总量、户均宅基地面积和宅基地容积率的发展变化与现状。1996~2005年,我国农村宅基地的总量和宅基地容积率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户均宅基地面积则呈现出减少的趋势。2005年,我国农村宅基地的总量达到了911.61万hm2,户均农村宅基地面积达到了361.43m2,农村宅基地的平均容积率为0.268。目前,我国户均农村宅基地的超标现象严重且容积率低。进一步促进农村宅基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应强化一户一宅的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的审批政策、完善宅基地的流转政策,大力促进农村住宅形式由平房向楼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一、预算的资源优化配置观念 凡以公共资源(投资者和债权人投入的资源)作为权益资本和(或)营运资本(全部或部分)的企业,都是市场资源配置的具体模型.市场资源所选择的项目或企业,属于初次资源配置的宏观决策;初次资源配置优化的实现,则有赖于企业对投入资源的二次优化配置,它属于资源优化配置的微观决策.  相似文献   

14.
农地转用利益分配关系分析与调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吕萍  卢嘉 《农村经济》2007,(1):28-31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城市扩张中农地转用利益分配关系呈现的失衡状态以及需要建立有效的土地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适于农地转用制度改革的土地利益分配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而近期目标则以建立征地收益金制度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土地征用、农地直接入市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利益是土地资源在农用和非农用之间配置的根本。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市场机制和政府决定土地边际净收益,进而决定土地资源配置,同时,作为一种不合意的选择,市场和政府都有可能出现失灵,从而引发土地资源的低效配置。我国土地征用垄断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导致严重的政府失灵,是我国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首要原因。农地直接入市调整了市场主体行为,使农地和非农建设用地边际净收益的实现得到改善。但是,与农地直接入市如影相随的市场失灵以及我国目前青黄不接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制度体系,都使这种制度改善与社会决策的最优状态仍然存在差距。要切实实现土地资源社会最优配置,就必须在理顺国家经济关系的同时,采取诸如深化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完善农地直接入市配套法律法规、改变政府参与方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讨源于中国推进工业化目的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在城镇化中演化的特征和原因。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法和经济学与产权博弈论。研究结果:近年来行政配置取向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得到固化和强化,既是由于中央政府基于耕地保护的政策目的,也是由于这种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能让地方政府获得城镇化收益。但是,随着城乡人口流动和城镇化持续推进,使得农村地区的宅基地利用越来越需要市场配置取向。研究结论:当前阶段推进市场配置取向代替行政配置取向,可以结合区域特点实施双轨化配置。  相似文献   

17.
陈方龙在八月十五日《文汇报》上撰文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是人们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关的各方面,如何以理性的态度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整,是现代企业制度能否在实践中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问题。政府、企业和个人需要树立大局观念,处理好当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全局与局部、整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在对待各自利益关系上,要用为振兴民族经济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来理解和对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不是用狭隘的利己主义眼光来看待企业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阐述了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了水土流失率,植被覆盖率等6项资源优化配置的环境指标,区域化发展战略原则和分地区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用地指标异地流转,有利于推动指标流入方与流出方共同发展与社会福利增加。本文针对农户宅基地腾退后形成建设用地指标异地流转,在共同、共享发展理念基础上,结合指标流转现实途径以及存在不足、利益交换机制的分析,提出指标异地流转利益平衡机制优化设计,包括建设用地指标流转中不同区域间利益均衡、不同性质用地引发的产业利益均衡,以及不同参与主体间利益分配均衡,以实现不同区域间统筹发展、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20.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贵源的优化配置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从配置原则的选择、配置主体的转换与配置机制的再造3个层面,结合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实际,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土地资源配置,这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