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期间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大连市虽已没有国家标准下的贫困户,但仍有128个相对低收入村。十三五期间,主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政策;增强扶贫的针对性;提高村民脱贫致富能力;加大力度推广农业保险等,有效推动相对低收入地区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以固始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有效测度、评价和提高河南省乡村旅游的扶贫效益、把握脱贫工作的不足和方向,构建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固始县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进行评估。[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加权评分法计算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综合得分值。[结果] 2016年固始县旅游扶贫绩效综合得分为91. 66分,根据该文确定的等级评价标准,其旅游扶贫绩效处于良好等级。对旅游扶贫效益综合得分值贡献最大的指标是贫困户脱贫率,2016年固始县贫困户脱贫率为60. 61%,脱贫综合成效明显。通公路率、计算机普及率、基本养老保险普及率、沼气入户率是限制固始县旅游精准扶贫绩效等级提升的主要指标。[结论]开展乡村旅游对河南省脱贫攻坚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发展旅游扶贫的支持力度,最大效用发挥乡村旅游在扶贫工作中的效益。且下一步旅游扶贫要着重从提升贫困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江苏省海安县将全面规划好"十三五"期间全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布局,有序推进全县农村低收入人群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十三五"农村扶贫工作开好头、迈好步,确保到2020年如期实现新一轮脱贫工作目标。为此,海安县要着眼发展阶段和群众企盼,开展农村精准扶贫工作,针对全县农村低收入家庭普遍存在的居住条件差、卫生环境劣、生活习惯陋的实际,在"双帮"(帮村帮户)工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十三五"期间重大国家战略,基于乡村旅游的产业扶贫则是践行精准扶贫战略的有效举措。研究解读以乡村旅游为拉动的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背景;揭示乡村旅游产业特色不特、精准不精,贫困农户素质不高及利益回馈渠道不畅通等制约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能的若干问题;给出精准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精准投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精准设计旅游收益回馈机制等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这个春节,海南省琼海市会山镇加脑村的冯昌毅创办的农家乐因为海南旅游旺季的来临生意红火。在海南,有不少村庄像加脑村一样靠念"旅游经"致富,不少贫困户靠吃"旅游饭"增收。2016年以来,海南省通过全域旅游统筹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提升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为根本,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和开展精准帮扶为主要路径,不断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创新旅游扶贫模式,全省旅游扶贫取得积极成效,为全面打赢"十三五"旅游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6.
王黎  童静  刘成 《农村经济》2021,(3):56-63
精准扶贫是“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其中乡村旅游是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当前,对于乡村旅游示范村旅游产业发展试点,助力乡村精准扶贫的路径和模式上还缺乏深入探讨。本文以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为样本,分析乡村旅游示范村助力精准扶贫的评选机制、动力机制、示范机制、规划设计机制,提出乡村旅游示范村需要精准选址评定和营造特色场景,构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指标体系,研究有差异化的乡村旅游脱贫路径。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依据和驱动机制,根据精准扶贫的要求设计了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帮扶对象、精准制定旅游扶贫帮扶措施、精准实施旅游扶贫动态管理、精准实现旅游扶贫目标考核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并从健全贫困人口参与受益机制、健全旅游扶贫联动运行机制、健全旅游扶贫主体协调机制、健全旅游扶贫目标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扶贫的保障机制,以期为乡村旅游更好发挥精准扶贫功能提供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全国产业扶贫电视电话会议5月23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十三五"期间,要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  相似文献   

9.
正成武县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探索推广了以"渔民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充分发挥渔民合作社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渔民合作社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2017年以观赏鱼、鲟鱼、甲鱼为养殖品种在贫困户中开展渔业精准扶贫工作。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把产业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作为典型的民生产业,具有极强的扶贫、富民和振兴乡村的作用,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河北是农业大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和优势,成为"十三五"以来河北精准扶贫、产业优化、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潜力产业。但纵观乡村旅游发展,在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促进广大村民从脱贫到富裕、激活乡村绿水青山生态经济等方面的潜力,仍缺乏有效释放的机制与模式。深入探讨乡村旅游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现状、瓶颈及实现路径,对"十四五"全面振兴乡村战略实施、巩固旅游精准扶贫成果、推动小康社会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清水江畔到贵州屋脊,从阡陌农田到产业园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挂牌督战攻克最后贫困堡垒到"战疫""战贫"两场硬仗……农发行贵州省分行以行动书写担当,用金融"活水"打通贵州脱贫血脉,"十三五"期间,累计投放各项支农贷款2867亿元,其中投放精准扶贫贷款2009亿元,为助力全省66个贫困县、49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活水。  相似文献   

12.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中国扶贫历程来看,扶贫工作呈现出扶贫对象越来越精准、扶贫标准越来越高、扶贫对象条件越来越差、扶贫成本越来越高的特点。新时代精准扶贫方略体现的是方法论,不仅要求将"精准"体现到贫困人口识别、措施管理、考核等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而且对精准扶贫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冲刺时期,只要继续坚持精准方略,2020年阶段扶贫目标将能够实现。但必须注意到,精准脱贫的基础还不十分牢固,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以实现长期稳定脱贫。针对长期稳定脱贫,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扶贫措施要与贫困发生程度、扶贫对象特点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脱贫措施要与当前乡村振兴、城镇化、综合性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有机衔接、相互配合,产业脱贫必须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就业搬迁脱贫必须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教育医疗脱贫必须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相结合;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必须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扶贫措施必须同保障政策相结合;长期稳定脱贫要以不断完善的扶贫体制机制做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十三五"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对精准扶贫的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扶贫开发工作正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由"数字脱贫"向"长效脱贫"转变。近年来,连云港市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条政府"下单",贫困户"点菜",通过配送"扶贫套餐",让低收入户踏精准脱贫之路。到2016年底,全市实现8.6万低收入人口脱贫。一是创业就业套餐。就是对家庭有劳动力的低户,根据缺资金、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精准扶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脱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目前,精准扶贫理论体系全面形成,帮扶对象、目标进一步细化,实施方式日趋完善,但实践中仍存在贫困户识别难、缺少系统性规划和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等问题,继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领导地位和能动作用,保证效果的持续性成为当前应予以关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新兴的产业扶贫形式,是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农村产业联合发展的新动力、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和贫困人口自我提升的新路径。但目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还面临着"走"与"留"、"贫"与"富"、"真"与"假"、"破"与"立"以及"外"与"内"等现实困境。鉴于此,需要以融合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品牌意识打造特色旅游资源、以精准思维进行识别和帮扶、以协调战略处理开发与保护以及以联动机制促进外部扶贫与内部脱贫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要把好脱贫攻坚过程中的每道关口,使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且不再返贫。分析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问题,探索改进扶贫工作方式方法,以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相似文献   

17.
精准识别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有效的精准脱贫,多维贫困视角下的精准脱贫主要包括政策维度、发展维度和主观维度。研究发现:贫困农户脱贫的未来发展能力较低;贫困农户对于脱贫的认同度较低;五保贫困户相对于一般贫困户和低保贫困户而言更易发生"错退"现象。因此精准扶贫工作在保证有效脱贫的前提下,更要保证长期脱贫,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贫困退出机制、融入社会力量关注扶贫问题等措施实现农户真正"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8.
十九大报告提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深入研究当前秦巴山片区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深化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秦巴山为例,基于B市C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贫困户认定精准度不够、产业扶贫措施单一等实践困境,并结合C县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为秦巴山区提出了"大数据+"精准甄别、扶贫产业联动等对策引导。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准扶贫是我国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保证2020年贫困地区全面脱贫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举措。自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湘西扶贫工作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以来,学术界纷纷投入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论的研究。目前,我国对于精准扶贫的研究重点围绕在精准扶贫内涵、困境与挑战、实施路径以及脱贫成效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文章通过总结评述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研究不足,并对今后的精准扶贫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未来5年,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还提出要实施"精准扶贫",包括"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全面落实这些要求,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证。总结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