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确定了自然资源资产和负债的内容,分析了生态绩效和自然资源净资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陕南20个县进行实证分析,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核算土地资源;以市场价倒算法核算林木资源;利用模糊数学模型核算水资源,并编制自然资源资产和负债汇总核算表;以自然资源资产为控制变量,对权益乘数和生态绩效进行相关分析;提出用权益乘数来评价生态绩效,并探索出一套生态绩效报表体系。  相似文献   

2.
开展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发展绩效评价,对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引入生态位理论,以山西省117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构建反映各类主体功能发展"态"和"势"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功能"生态位"值测算模型,开展实践评价与空间分异规律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发展绩效水平处于前两级的县(区、市)数量占比67.53%,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发展绩效水平整体优于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城市化地区发展功能有待提升;全省城镇发展功能、农产品生产功能、生态服务功能分别呈现出低态低势、低态高势、高势的结构性特征,以及零散分布、相对集聚、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化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均与农产品生产功能存在较强空间竞争。  相似文献   

3.
围绕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主要目的,构建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2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测算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2011—2014年生态补偿绩效。研究表明,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绩效优于其他生态功能区,而鄂东南幕阜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绩效最低。从影响因素分析来看,生态保护投入、环境污染治理对生态补偿绩效影响最大。为进一步推进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提升生态补偿绩效,应以提升环境质量减少污染排放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制度,提高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资金占比;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基础,逐步扩大生态补偿范围与力度。  相似文献   

4.
结合自然资源系统管理改革要求,本文梳理了机构改革以及国家战略调控等对基准地价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武汉市新一轮基准地价更新的总体思路,并结合武汉市的实践,总结了基准地价更新的技术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国家层面的重要生态功能,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区位重要,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探索绿色、和谐发展的新道路。为科学指导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十分必要。研究借鉴国内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国家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构建了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意识与文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等5个方面为准则层、33项指标层组成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近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荔波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已完成2020的目标值的77.02%,较2013年有明显提升,但在生态文化培育与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并依据评价结果,分别尝试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文化与机制体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荔波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其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治理理论是西方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社会问题出现不可治理性,导致政府失灵或市场失灵而兴起的一种理论,强调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与合作。乡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显,如土壤污染、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工业企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乡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遵循多中心治理及合作原则,为此需要做好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7.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东北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认证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将森林认证的效果分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类。通过重要性——绩效图,对森林认证的期望与满意度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森林认证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利益相关者对森林认证的期望很高,但并没有完全达到满意。3个主因子对满意度均有影响,其中生态和经济因素对森林认证的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总体上利益相关者对森林认证相对满意。基于研究提出增强企业能力建设;加强政府能力建设;增强供应链下游企业购买力,加强森林认证产品的营销力度;鼓励国内大型零售商加强管理,保证木材产品的来源可靠;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其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关键,分析了耿马县生态保护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环境保护措施,建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农村生态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9.
GIS支持下的山地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以陕南岚皋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地地区的特殊性,建立适用于山地城市用地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特殊因子和基本因子相结合的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ArcGIS软件下划分栅格评价单元,进行叠加分析计算,对岚皋县城规划区建设用地适宜性做出评价,为城镇建设规划和空间扩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生态补偿实践表现出理论基础薄弱、补偿方式单一、市场体系不健全、多部门合力尚未统筹特点。新形势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呈现出开启统一管理模式、强化自然资源严格保护理念、迈入资源使用付费阶段、重视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转化等特征。基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建议:结合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明晰生态补偿主体;结合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推进生态补偿标准制定和效益评估;结合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模式;结合自然资源执法督察,实现生态补偿监督。  相似文献   

11.
论文基于生态安全的视角,以海洋渔业的科技创新为研究对象,在科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背景下,应用对比分析方法,以山东为例,对海洋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和产业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海洋渔业、海洋生态安全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机制和关系,无论是基础研究、应用开发,还是产业创新,都对海洋渔业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有着间接和直接的重要影响。最后,论文基于生态安全建设的角度,在"科学、技术、产业"三个维度上提出了海洋渔业科技创新的可行路径,为探索我国海洋渔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土地储备制度促进了土地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走向市场、国土空间利用从粗放向集约发展、土地管理转向"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管理,是土地市场建设的重要制度创新.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充分发挥土地储备服务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的作用,使五缘湾片区成为湿地、水景、温泉、海湾等多种自然资源要素相协同的城市生态空间,助推其生...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在全面分析国土空间承载效率、国土开发支持能力及其匹配关系的基础上,考察北京市国土开发强度时空分异规律,揭示北京市国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国土开发利用的建议。研究方法: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国土开发强度概念的界定,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国土开发强度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北京市国土开发强度具有大都市共性,开发强度较大,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并存在与自然本底条件、城市化进程、首都功能不匹配等问题。研究结论:北京未来应充分考虑首都国土空间独有的战略价值,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国土开发,严格控制国土开发强度;同时,对不同的发展区域应采取差别化的国土开发和空间结构重组策略,促进区域空间秩序的协调。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构建生态视角下的耕地健康诊断体系,对南方典型丘陵区耕地健康状况进行诊断,为促进耕地健康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本文基于生态视角,选取土壤肥力指标、耕地土壤环境污染性指标及有益性指标构建了南方典型丘陵区耕地健康诊断体系,利用多因素综合法进行土壤肥力水平评价,采用最小因子法进行耕地有益系数评价,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耕地污染状况评价,针对未污染耕地,利用有益系数对土壤肥力分值进行修正,对受污染耕地根据污染状况进行分类诊断。研究结果:奉新县耕地总体健康状况良好,健康耕地占89.62%,5.40%的耕地因缺肥处于亚健康,4.38%的耕地因灌溉水水质受到污染不健康,0.60%的耕地因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而不健康。研究结论:基于土壤肥力—环境污染—土壤有益元素的耕地健康综合诊断体系与方法,为南方典型丘陵区的耕地质量评价以及耕地保护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其他区域耕地质量评价和耕地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生态移民土地经营权转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对陕南地区汉中市6个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点258户搬迁农民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生态移民转让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及其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生态移民转让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普遍较低,这对进行生态移民后原居住地的土地整理、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十分不利的,而职业非农化程度、家庭非农收入比、安置点经济情况、拥有社保情况和土地经营权转让价金等5个因素是影响生态移民是否转让土地经营权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严把移民安置选点关、努力提升安置质量,加强后续产业发展、提高就业容量,建立健全移民社会保障政策、维护移民合法权益,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多样化的土地转让模式等方面提出促进搬迁农户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省济南市为研究区,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建立以生态压力、生态承载力、发展潜力为特征指标的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加权评分法确定济南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禁止开发区为4个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为济阳县、平阴县和商河县这3个农产品主产区及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开发区为长清区和章丘市,优化开发区为天桥区、历下区、历城区、市中区和槐荫区。研究表明生态足迹模型是研究市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主体功能区制度背景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现实命题,而目前国内学者专门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尚不多见。农业在浙江重点生态功能区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存在着经营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水平不高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加剧等问题。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区位条件优越、资源优势独特、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但也存在耕地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推广困难的劣势,同时面临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机遇以及资源空间压缩、劳动力资源流失的挑战。应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和"限制"准则出发,发展节约型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培育绿色精品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并实施一系列保障措施,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重要分布区。本文在生态明视角下对"十二五"以来广西喀斯特石漠化山区已实施的补充地项目实践及成效进行了梳理分析,指出了当前广西耕地保护面的形势和困境,提出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耕保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梳理中国林产工业生态产业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林产工业的地区发展情况,识别推动林产工业生态产业链演进的关键要素,归纳不同演进阶段的主要特征,构建林产工业生态产业链演进模型,并提出了正确识别产业链演进阶段、科学规划森林资源的采伐和利用方式、准确定位企业的核心价值、发挥关键种企业辐射作用、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加大优良资产重组力度、完善剩余物利用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国家天保一期、二期工程的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出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跨区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逐渐关注。如何建立合理的生态功能区的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博弈视角研究黑龙江省跨区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探求各级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寻找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路径,以推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的更好开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