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了有效推动我国畜禽养殖粪污治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组织行为视角,采用演化博弈的方法,构建畜禽粪污治理中养殖企业、第三方治理公司和地方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依据“无过错责任原则”,对养殖企业与第三方治理公司的责任进行界定,并引入奖惩分配机制,通过求解三方复制动态方程均衡点,对各主体的渐进式稳定条件进行了分析,运用MATLAB软件仿真了相关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奖惩力度、奖惩分配系数以及声誉收益的提高均对养殖企业和第三方治理公司的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且养殖企业较第三方治理公司表现出更强的收益敏感性,上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行政问责力度的增大以及地方政府监管成本的降低均可以有效避免地方政府监管缺位现象的发生。结论 建议落实养殖企业和第三方治理公司的主体责任,设置合理的奖惩力度和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2.
信息公开是缩小食品安全信息与消费者认知之间偏差的前提条件,有效的食品安全政策是提升食品安全现状的根本保障。为此,政府首先要确保食品安全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及信息渠道的畅通,其次要通过有效的食品安全政策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鼓励企业的诚信行为,最后通过鼓励非政府第三方机构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构建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非政府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地细碎化的现状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当前主要存在土地流转、土地整理、自愿互换等三种农地细碎化治理模式。研究基于行为选择的视角,对上述三种模式从行为目标、行为选择及治理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现有模式治理农地细碎化效果欠佳,其原因在于政府、农业企业、农村集体以及农户等参与主体的行为目标和行为选择存在多元化和不一致的特征,农村集体的所有权主体身份未能得到体现。在对安徽省首创的"一户一块田"农地细碎化治理模式的考察中发现应当充分发挥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的作用,将农村集体和农户作为农地细碎化治理的核心主体。"一户一块田"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层面的农地细碎化问题,实现了我国农地分配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主体的利益此消彼长,为了更好的协调城中村改造中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冲突,引入协商治理理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别对政府、村民、开发商进行调查,深入了解三方的诉求,找出三方之间的冲突行为。然后,从村民参与改造项目的困境入手,通过分析城中村改造项目引入协商治理的必要性,指出建立协商治理组织是村民参与改造项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层面建立双层多方动态博弈模型,对中央政府、县乡政府、农民组织化、第三方参与农村公共产品合作供给机制进行研究,并依据湘、鄂、赣、贵、粤5省93个样本村的调查数据,对多方动态博弈模型的策略选择进行验证性分析。研究发现,在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主体合作供给博弈中,中央政府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县乡政府在合作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农民和第三方的策略选择主要依据县乡政府的行为而确定。农民谨慎欢迎第三方投资参与农村公共产品合作供给,第三方选择有利可图的项目投资农村公共产品,并有与基层政府"合谋"的动机。  相似文献   

6.
三方博弈视角下的农产品渠道关系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信息不对称,龙头企业与农户违约行为时有发生。有效解决违约引致的渠道关系不稳定问题是保障龙头企业与农户开展合作,抑制冲突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户与农产品市场协会三方主体间的关系模型与行为过程;其次,通过构建三方博弈模型,探讨了影响渠道关系治理三方主体行为的关键因素;最后,基于影响因素与案例分析得出,三方主体理应协同解决渠道关系治理问题,即龙头企业与农户应提高其守信的可能性,农产品市场协会需加强参与监管的频率与奖惩力度。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市场失灵与政府监管失灵,更多的反映出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各个参与者的行为博弈。探讨和研究各个主体的策略选择与博弈行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前提。在这一基础之上,通过从法律、经济等多种视角提出对参与者行为的约束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要尝试在修正完备法律、完全信息等假设基础上,将法律作为一个变量和因素引入进食品市场行为互动中来,以探讨食品安全问题及其监管。  相似文献   

8.
土地流转为农用水权置换置出方带来了职业化新主体并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随着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缺水地区通过农用水权置换一方面为农户带来收益成为了可能,另一方面新增用水量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基于土地流转背景分析了在缺水地区开展政府完全投资、置入方企业完全投资和政府引导置入方企业参与等三种农用水权置换模式,重点研究了不同农用水权置换投资模式下置出方农户、置入方企业和政府等参与方收益和成本,并比较了三种农用水权置换投资模式参与各方收益情况。得出了政府引导置入方企业参与农用水权置换模式对于农用水权置换参与各方来说收益最大。  相似文献   

9.
看门人机制是指一种监督机制,通过引入第三方独立机构或个人来监督某一特定领域的行为,从而保证这一领域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公司治理过程中,看门人机制能够监督政府、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行为,保护公众利益,帮助监督市场行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的新任务和组织的透明度,促进改革和进步。本文通过研究看门人机制理论,分析看门人机制失灵原因,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构建以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监管机构为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参与主体策略选择的稳定性,并通过仿真模拟对该三方演化博弈系统稳定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技术供给主体间合作中存在的"貌合神离、名存实亡"的现象,在合作双方间只能达成不完全契约的现实基础上,将合作主体的行为分为积极合作和消极合作两种,构建了两方主体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来分析主体间不同合作程度选择下的合作演化过程和结果,发现在多因素作用下会出现多种合作状态的形成。基于此,文章探讨了正式契约中的利益分配与政府规制对于合作中双向隐性机会主义行为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仅依赖正式契约的激励机制,其缓解效果是有限的,而政府规制下的基于合作效益提升程度差异化政策奖励的方式是矫正合作主体行为的有效补充。总的来说,隐性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需要合作双方与第三方主体共同努力,通过合作的信任机制与外部的矫正与监督机制双管齐下,才能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合作创新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水权制度的调适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浪费现象同时存在的原因,进一步用博弈理论来分析我国水资源保护实践中还存在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合理的水权设置对水资源保护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如果在水权明晰的情况下,通过水权交易,保护水资源的行为会得到补偿,而不保护(如污染、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则需要付出代价。因此,博弈参与方都会采取保护水资源的行为,这是该博弈的唯一的纳什均衡。由于我国水权制度的不完善,我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既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也存在“政府失灵”问题。我国应采取诱致型方式,以水权主体人格化为目标,以完善水权结构为基础工作,以水权初始分配为重点,以水权市场建设为依托,进行水权制度调适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日本政府为应对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在食品行业实施了一项旨在强化食品行业相关主体之间信息交流为特征的"食品交流工程"(Food Communication Project,简称"FCP")。本文在深入分析日本FCP的系统结构及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考察了FCP"交流关键点"的构成和实施案例。研究表明,日本FCP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了食品安全利益相关方的相互信任。日本FCP明确政府角色定位、重视源头监管、强调企业主导、立足消费者优先以及引导非食品企业参与治理的做法,对探索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矿权市场建设中,政府失灵主要表现为矿权收益调节政策存在偏差;政府在矿权市场行为监管领域缺位;政府对矿权二级市场反应滞后三个方面。其原因在于政府作用范围界定不清、政府发挥作用方式和干预程度不合理、政府本身不能高效运行。市场失灵表现为一级出让垄断导致失灵、公共性失灵、信息性失灵、外部性失灵;市场失灵是由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过度竞争,公共物品提供失效等原因导致的。为此,政府必须出台公共政策,发挥公共政策权威性和强制性,发挥调节、管制、提供公共服务的经济职能,对矿权二级自由市场进行干预,解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编制食品安全指数,促进食品质量信息的有效披露,科学引导消费者食品购买行为、政府监管工作和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木桶原理和黄金分割法则,采用五级标度法构建了我国食品安全指数的测度方法,并对2015年度我国食品安全指数进行了测度与验证结果显示,全国食品安全水平总体偏低,仍有12个省份食品安全指数处在不安全等级区间。建议政府树立"补短板"的治理思维,重点加强"水产制品"、"水果制品"、"冷冻饮品"、"豆制品"、"蔬菜制品"五类食品的质量监管,特别要重点防范"添加剂乱用"、"微生物污染"以及"兽药残留"三类危害物对食品安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被广泛试点。但是,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缺乏稳定的合作机制,成为困扰该模式发展的主要瓶颈。"玖兴模式资产收益扶贫"利用了三级"链式"合作机制,通过"混合"治理方式实现对产业链上机会主义的纵向治理,取得显著效果。本文以"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下的产业组织垂直解体过程为着眼点,结合信任困境的博弈分析,构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产业组织模式下的合作机制及条件。玖兴案例的分析结果显示,"第三方参与+公司监督权"(显性契约机制)、"重复博弈+分配剩余控制权"(关系契约机制)和"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网络+声誉"(隐性社会契约机制)是减少公司信任困境的合作机制,可以促进"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下公司与合作社的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不对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中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当市场失灵时,需要借助政府规制来解决问题。但近年频繁出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使得我们必须反思"政府——市场"的二元治理视角的合理性。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成因,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并分析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具有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应由政府作为提供主体.政府对公共食品安全供给的责任是市场机制失灵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由食品安全作为公共产品特性所决定的必然要求.政府的责任到位和供给效率对于人们从食品安全供给中所享受到的福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责权不清、技术落后、法制不全,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我国居民从中应获得的福利水平.为此,本文将研究重点定位于食品安全作为公共产品存在问题的经济分析上,进而探讨政府应承担的监管责任.理论创新点在于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很大程度由于社会分配不公、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不足、社会二元制结构和城乡差别制度导致食品市场低质化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海洋生态损害行为的产生与制度环境密不可分,本文围绕市场机制失灵—政府机制失灵—社会机制失灵的三元分析框架,探究中国海洋生态损害的制度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位一体"的海洋生态损害治理方案。海洋生态损害市场机制失灵强调海洋产权私有化困境及市场作用扭曲所带来的影响,政府机制失灵分析从制度激励视角出发,揭示中国过去以GDP为核心的晋升考核机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各地区竞争格局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危害,社会机制失灵分析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出发,强调海洋生态保护中社会力量的缺失与个体高昂的行动成本以及社会资本培育的不足紧密相关。鉴于此,本文提出构建排污权交易、绿色GDP考核和社会力量相结合"三位一体"的海洋生态损害治理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