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推进兵团"三化"建设协调发展,兵团举办了党政高级管理人才改革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专题研讨班。本文作者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调研考察,总结了长三角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就兵团如何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出路何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作为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的核心任务,并明确指出"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全局,是促进城乡统筹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和保障城市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土地二元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本文基于要素流动视角,构建土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分析框架,厘清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化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土地资源配置与劳动力转移两方面反思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误区,剖析土地产权制度与户籍制度对城乡要素平等、自由流动的阻碍。最后以"人""地"为中心环节,土地产权与户籍联动改革为突破点,从推进农地市场化改革、供地主体多元化、户籍与社会福利脱钩等方面构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框架,实现城乡要素由"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转变。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的国际经验——兼论对成都市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发展思路,进一步推进成都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本文援引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其中政府干预、立法保障、土地制度改革、统筹城乡社保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互完善的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地方及民间力量参与等、供成都试验区和有关地区学习借鉴,并由此获得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保经济发展,保耕地红线工程"的严峻形势下,探索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来助推城乡统筹发展意义重大,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有效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安徽省全椒县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具体成效,进一步提出了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思考。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整治是当前深化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性突破,更是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与配置、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视域下联动城乡深化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将是我国城参一体化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关键时期,要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显著增强的新形势,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实现由脱节走向互动,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2011年以来,云南省开远市紧紧抓住统筹城乡发展省级试点机遇,全力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赋予全市居民自由选择城乡户籍的权力,保留农村转户入城居民原有的权利和给予与城市居民享有平等政治、民主管理、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权利,破解制约统筹城乡发展最根本的户籍管理制度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步构建了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推动了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8.
库尔勒市作为自治区确定的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主动探索先行先试,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综合配套为抓手,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重点,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在城乡协调发展中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为推进新疆城乡发展一体化积累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的目标;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在去年底召开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现场会",总结了广东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部署了今后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城乡体制改革、城乡居民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五大方面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加快推进,人口增长与“三化”进程峰值处于同一阶段的背景下,保护民生、保障发展、保护耕地(以下简称“三保”)的矛盾更加凸显,统筹城乡土地管理与利用的难度日益增大.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三保”的统一,显得迫切而重要.重庆市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直在科学谋划、努力推进统筹城乡土地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11.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讨。分析了统筹城乡发展与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通过相关协调发展指标量化评价了长株潭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难点和瓶颈,由此提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推进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是宝山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三五"现代都市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规划,对推进宝山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宝山城乡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十二五"期间宝山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的回顾"十二五"期间,宝山区稳步推进现代都市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与发展。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充分利用宝山区位、科技、人才等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  相似文献   

13.
<正>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4年上海市委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为头号调研课题,着力研究基层管理资源、社会治理资源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是整合和提升农村社区服务和管理的重要资源平台。近年来,随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厘清土地征收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失衡的法理渊源及改革旨向,探索提出二者收益平衡的制度设计方案。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土地征收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的平衡难题,反映了长期以来中国城乡二元割据的对立困境。"转权获利"与"保权获利"形成的地权权属差异、公私立场下市场价值的形成与认定偏差是影响土地增值收益平衡分配的法理渊源。研究结论:统筹推进土地征收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需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同地同权、地利共享的改革旨向,协调市场调节和政府规制两种手段,建立国有建设用地与集体建设用地一体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架构城乡统筹、公平统一的基准价形成机制,构建以土地增值税为基础、政府优先购买为保障的多样化收益平衡调节机制,建立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紧紧围绕"城乡统筹推进年"、"全面小康提升年"活动的开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努力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要素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基本形成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就业社保、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化率在突破50%以后的新发展时期,改革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创新土地流转等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中国城市化顺利推进与城乡和谐发展.以土地制度创新顺利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统筹、推进国民经济张期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在这些方面提供了良好措鉴.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大丰市坚持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村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公共交通、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七个一体化",不断提升大丰城乡空间布局、功能形态、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势头强劲. 精心规划追求品位 大丰市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中,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精心编制和完善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示范镇村规划,围绕空间布局、建筑形态、产业支撑、特色打造等四项重点,对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村规划进行了编制、完善和提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覆盖地做精规划,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着力打造生态特色,努力建设田园风光新镇村.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城乡产业的现状以及城乡产业分割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城乡产业关联度,以政府为主体、以深化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推动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2008年4月,南汇区六灶镇被批准为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成为上海市首批进入全国发展改革的7个试点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大命题,外延宽阔,内涵丰富,涉及面很广,需要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和"一国两策"的体制,调整"城乡分治"体制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