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指出政府与农户在投资目标选择上的矛盾及其种种表现后,提出协调矛盾的出路:依据不同投资范围确定不同投资主体;对农产品(尤其是粮食)实行保护价;利用“缓冲库存”机制进行总量调控;控制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2.
玉米临时收储制度的改革与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玉米临储制度实施以来,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增产和维护国内市场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政策运行正面临玉米库存销售不畅、陈化和政府财政风险加剧,政策失衡致使全行业发展陷入低迷,国内连续丰产情况下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数量大增等严峻形势,究其原因在于现行政策调控目标的多重性和功能存在严重错位,调整和完善玉米收储制度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随着政府首次下调玉米收储价格这意味着政策调整已正式开启,本文主要在厘清政策背后逻辑与当前困局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玉米收储价格调整的市场风险,并提出了下一步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几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封闭管理的实践,农业发展银行和粮食企业基本上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职责。但同时双方在执行政策,改善自身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有利于银企协调工作,共同发展。银企之间的主要矛盾有三对:一是企业自主经营与农发行政策监管的矛盾。当前有很多企业认为农发行是经理,企业是农发行的保管,是替农发行打工。而农发行认为企业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根本管不着,农发行只不过是企业的出纳。从中不难看出双方冲突的根源在企业强调经营自主,而忽视了农发行对企业应有的监…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粮食贸易政策不仅涉及目前粮食的贸易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我国重要粮食贸易伙伴的切身利益。在WTO框架下的我国粮食贸易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已经引起各个成员国的高度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加入WTO以来的粮食贸易政策发展作回顾,分析我国政府是怎样执行相关的粮食贸易政策承诺的,以及我国的粮食贸易政策及惯例的执行对未来的贸易谈判有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资金规模限制、高风险性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双重目标面临的客观矛盾、矛盾的落脚点和矛盾之源,然后从谋求可持续性发展、政府施压和需求导向三方面探讨了双重目标矛盾产业的具体原因,最后从政策支持、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协调双重目标矛盾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土地用途管制背景下的农地补偿多目标政策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不突破和城镇化建设用地需求有保障,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土地用途管制下的多目标的土地补偿政策.但是.认真分析这一多目标结构的补偿政策,不仅各目标政策之间不协调,而且还存在潜在性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不利于土地市场化的推进.据此,笔者以社会福利最优化为基础,建立了动态环境下的最优补偿模型,并按补偿政策是否影响城市土地市场价格而分别建立了补偿外生和补偿内生两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框架,通过模拟得到了如下结论:属于"绿箱"的单一补偿政策只能够实现政府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其他目标无法实现;属于"黄箱"和"蓝箱"的混合补偿政策则能够实现多种政府目标;基于政府实施农地补偿政策多目标的政策取向,建议政府在现阶段制定并实施属于"黄箱"和"蓝箱"的混合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7.
政府的主流观念是政府决策层绝大部分成员赞成或共享的价值观、效率认知以及相应的思想理论模式,政府的政策理念决定了政策的具体或实际的安排。对于粮食政策而言,政府的主流观念最集中地体现为粮食政策目标的确立,既包括政策目标集合选择空间的界定,也包括对不同政策目标优先序的排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以及粮食部门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政府伴随着主流观念的变化,粮食政策目标的组合情况也在变化。粮食政策设计所依赖的经济思想理论基础的变化集中反映在对新古典价格理论观念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对粮改过程中地方政府、农发行和粮食购销企业的行为分析,揭示新形势下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矛盾和问题,并给出政策建议。一、地方政府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收购资金封闭管理支持力度不够就地方政府而言,它在照顾生产者利益的同时,不得不考虑财政支出;它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同时,又要重视粮食工作上的政绩。这种多重因素的合成,使其在多目标间进行权衡,导致在粮改政策的贯彻执行中产生了不少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在:一  相似文献   

9.
粮食生产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保障我国粮食生产,提高农民收益,我国政府针对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粮食生产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期为完善我国粮食生产政策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市场调控政策的实施绩效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市场主要调控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大米、小麦、玉米最低收购价、储备制度的执行情况,探讨粮食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表明,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对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调控政策目标的两重性加大了政府对粮食市场调控的难度;粮价上涨的预期也隐含着较高的市场风险,高额的国内外价格差使我国承受着巨大的进口压力。因此,需要构建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粮食市场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
粮食价格波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我国80年代以来粮食价格波动问题,分析了粮食价格的年际变化与季节性变化特点及其制约因素,讨论了粮食市场价格对粮食供给和农民收入的作用,得出若干结论,并据此对我国农业政策的决策和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文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产量目标和收入目标的直接冲突,解决这个矛盾的治标之策是运用“缓冲库存”机制,而治本之策只能是寄希望于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转换。  相似文献   

12.
保护价格政策在国外称为保证价格政策或支持价格政策。对粮食等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政策,是欧美等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所广泛采用的最重要的农业价格政策措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产品市场运行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对粮食也实行了保护价格政策。那么,保护价格政策的政策目标是什么?为什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实行保护价格政策,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要实行保护价格政策?粮食保护价格政策是指:政府事先给实行这种政策措施的粮食品种规定一个政策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这个政策价格,则政府对市场活动不…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粮食供求失衡的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重大粮食供求失衡状况的回顾,得出若干重要启示。即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构问题已经超越总量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主要问题;稻谷、粮食主销区和口粮分别是导致我国粮食供求失衡的先导性和敏感性品种、敏感性地区、敏感性用途;品质结构对于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不断加深,历次粮食供求失衡都与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周期波动有密切关系;农业政策的调整对于粮食供求失衡现象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促进粮食及其主要品种供求平衡的政策调整,不仅要重视粮食市场供给与需求在数量和结构方面的协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消费需求能力的协调,更要重视粮食综合供给能力与消费需求能力的协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发行收购资金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加强,农发行和粮食企业关系中存在的矛盾日益突现,给收购资金封闭运行造成严重的障碍。协调银企关系,加强银企合作,已成为实现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现实要求。一、影响农发行与粮食企业关系的因素1.利益冲突。利益矛盾是造成农发行和粮食企业关系恶化的最关键因素。一方面,农发行同其它经济实体一样,也追求自身的效益,执行的是保本微利的方针,必须按照银行的普遍原则,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为实现封闭运行政策目标和收贷收息任务,农发行制定了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5.
数据     
正去年全国收购粮食8465亿斤面对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收储矛盾十分突出的新形势,各级粮食部门和相关央企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2015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总量再创新高,达8465亿斤,有效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调动了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超过56%据农业部消息,2015年我国农业科技在稳粮增收、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科技进步贡  相似文献   

16.
一年来的粮改实践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国情、粮情、经营政策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流通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形成一个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较为完善的、运转灵活和高效的新型粮食流通运作格局。一、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转制形式定位不准,运作目标不明。粮食企业改革同其他国有企业相比已经严重滞后,企业经营中的困难其实就是改革滞后的反映。粮食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责…  相似文献   

17.
历史资料表明,我国粮食周期性波动十分明显,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粮食波动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了国家政策变动与粮食周期性波动的内在机制。指出国家粮食政策的反复调整是历次粮食波动的主要原因,提出新的粮食政策应在生产、流通等多个领域以多种方式对粮农进行补贴,以弥补以往政策的不足,达到平抑粮食波动、稳定粮食供给和保障粮食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政府一直将粮食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建设首位。复杂的粮食问题使得粮食政策头绪繁多,而多方面的政策效应又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如90年代出台的“粮食省长负责制”、“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在保护粮农利益、稳定粮食供给、搞活粮食流通的同时,却也伴随着“卖粮难”、“地区封锁”、“打白条”、“压级压价”、“拒收粮食”等现象的发生,部分年份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了粮食形势恶化。众多政策现象说明:选择理性的政策目标导向对于今后我国粮食形势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论述为我国粮食工作指明了方向,而端牢这个饭碗,就必须让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各归其位,协调配合,并行发挥作用,二者不可偏废。"保障粮食安全离不开广大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积极参与,离不开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离不开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的有机结合。"日前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粮食安全政策伙伴关系机制政府与企业粮食  相似文献   

20.
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粮食批发市场,是我国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整顿粮食流通秩序,规范粮食交易行为,加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然而,目前我省地县粮食批发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并未得到应有发挥,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成了粮食交易中可有可无的摆设。一、现状(-)认识上的严重偏差。对于粮食批发市场的认识,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往往将其与农村集贸市场等同,以致在解决建立粮食批发市场的困难、问题和矛盾时态度很不明朗,对粮食批发市场缺乏必要的资金资助和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