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互联网+"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分析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兴起,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互联网+"的发展战略,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一些传统的产业之中,从而促进商业模式、业务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沿循了"生鲜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及问题-生鲜农产品品牌营销主要模式-生鲜农产品品牌营销路径选择"的逻辑,对"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展开探析,认为生鲜农产品的品牌营销路径选择要从定位-传播-创新的角度出发,可以借力生鲜电商平台建立品牌载体和依托,积极拓展网络营销渠道,实施多元化的品牌营销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3.
赵淑雯 《农业经济》2018,(2):129-131
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全面推进,生鲜农产品线下线上双渠道并存的供应链已成为主流,业务快速发展使供应链内、渠道间与物流的协调合作等问题逐步呈现。本文通过数据分析,阐述了线上线下渠道间的矛盾和双渠道物流配送服务差异对供应链各因素的影响,及物流效率问题对双渠道供应链收益共享和总利润增加的约束问题。试图探索通过双渠道供应链的协同、配送资源整合、物流服务创新等途径达到提升效率,为"互联网+"背景下双渠道供应链系统的协调运作提供进一步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农产品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因此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一定的难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改善的策略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生鲜冷链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江西省为例,通过对江西省现有冷链物流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存在的几点问题,并由此提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研究,为江西省电商的发展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环境下,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各方关注。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政策法规有待健全、行业标准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信息化技术利用水平有待提高,这些因素牵绊我国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海南省作为生鲜农产品生产大省,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走在全国的前列,针对牵绊冷链物流发展的诸多因素"对症下药",在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运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网络建设与信息手段运用等方面都下足功夫,适应"互联网+农业+物流"的新业态,日趋完善海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体系,促进海南省农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日,农业农村部制定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方案》,优先选择包括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内的100个县开展试点,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粤北少数民族地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粤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与珠三角地区比较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探讨了粤北少数民族地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借力阿里巴巴集团共建信息化产地仓、基础交通设施优化、人才培养、信息平台构建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该地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发展的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生鲜农产品增加了网上渠道,由此产生了生鲜农产品双渠道销售及双渠道冲突问题。本文在简要梳理渠道冲突定义文献基础上,分析了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冲突的主要表现,然后构建生鲜农产品集中决策博弈模型、分散决策博弈模型和收益共享契约下的供应链协调模型,分析生鲜农产品双渠道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供应链整体利润差异以及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下最优线上销售价格、最优线下批发价格和收益共享率问题,揭示了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决策方式选取、线上销售价格和线下批发价格确定机理以及收益共享率对供应商和零售商活动行为影响规律,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对策,为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产生的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冲突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以促进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在生鲜农产品行业,互联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领域内的电子商务运用,以电商运营为主的现代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趋势明显加快,出现了多模式并存、多层次体系发展、政策驱动明显与行业纵深发展的电商运营特点,但对于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创新而言还面临诸多困境。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概述,基于生鲜电商行业的运营特点,探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创新面临的困境及优化策略,旨在发挥运营模式创新在生鲜电商运营过程中的作用,促进生鲜农产品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环境下生鲜超市创新销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生鲜超市现有的门店销售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偏好和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满足消费者偏好和需求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互联网+"生鲜超市复合型创新销售模式,并通过对麦德龙生鲜超市的案例分析证明该复合型创新销售模式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推动生鲜超市实现"互联网+"复合型创新销售模式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国内生鲜超市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需求高涨,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迎来了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供应链管理的需求也急剧提升.供应链管理对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质量起了决定性作用,供应链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直接影响了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整条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以每日优鲜和盒马鲜生两家发展较为成功的生鲜电商O2O企业为例,通过3W2H模型分析它们的商业模式。研究发现,两家企业存在产品质量难以把控、产品易损耗成本高、难以把握顾客满意度的问题,提出了应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改善储存条件及加强员工管理和技术开发、展示真实的产品图片并通过创新提升销售量的发展策略,促进"互联网+"背景下生鲜电商O2O商业模式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提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鲜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本文基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现状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近些年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越发完善,其流通渠道越发通常。所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要实现线上与线下交易的融合,以便生鲜农产品交易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生鲜农产品上渠道供应链的冲突,并提出了协调冲突的对策,希望能够从整体上提高供应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农超对接"给农户、超市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消费者提供了物美价廉、新鲜质优的生鲜农产品。介绍了"农超对接"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类型,阐述了"农超对接"中存在的交易双方合作不稳定、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育不良、相关政策不完善、信息交流不充分及对接长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供应链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供应链一体化视角,以生鲜农产品超市为例,探讨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以及生鲜超市建立供应链一体化的必要性和优化策略,对保障生鲜农产品稳定安全供应,满足消费者追求更新鲜、更高品质的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发生多次转变,直播电商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也面临着挑战。通过对斗门区生鲜农产品直播电商模式的SWOT分析,提出直播电商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实施路径,助力农村电商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持续推进,互联网+农业模式蓬勃兴起,农产品消费需求向着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方向转变,农产品供应链也随之转型升级,呈现出上行渠道多元化、信息实效性和对称性强、物流体系日趋完善、以消费导向为核心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信息化变革的不断深入,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化程度、资金流转效率、管理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应用于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信息等供应链各环节,通过建立"互联网+农产品流通"的新型供应链体制,可以在农产品前端需求、标准规范制定、质量追溯、仓储物流建设等方面构建一条全信息化的农产品上行体系。同时,通过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汇集,进而推进农产品供应链向着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鲜农产品供应伴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完善而日益频繁和普遍。较之传统的生鲜农产品供应更为高效和便利。然而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供应链风险,其对于生鲜农产品供应具有直接而不容忽视的影响,甚至成为了阻碍生鲜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针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断风险和相关协调机制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给供应链成员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优化和协调生鲜供应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