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段站到发线接发列车种类复杂,为保证尽量均衡使用到发线,使每条到发线的各项作业时间大致相等,通过分析不同种类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计算各种列车占用到发线数量的比例,分配各种列车占用线路数量,最后确定区段站到发线接发货物列车方案,从而保证充分利用区段站线路能力,在车流量发生变化时能够不间断接发列车。  相似文献   

2.
根据襄樊北编组站的站型及设备情况,通过分析车站车流和站场布局,提出合理运用到发线和调车线,合理处理交换车,优化整体功能,以及其他减少交换车的措施,以减少交换车重复改编量,提高双溜放改编作业效率,提高编组站的总体改编能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城际铁路运营组织特点和城际列车的技术作业要求,在分析城际铁路中间站到发线数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计算得出城际铁路中间站不设置到发线的条件,以及不同车站分布和列车间隔条件下,开行大站直达列车和站站停列车的合理匹配关系。在一定车站分布条件下,根据线路系统设计能力或需要能力,计算得到中间站的合理到发线数量。  相似文献   

4.
集装箱列车"动箱不动车"编组作业方式可以利用集装箱装卸搬运设备对列车进行高效率编组,克服传统"动车不动箱"编组作业方式的缺点。分析传统平面调车和驼峰溜放调车编组作业方式存在的问题,针对集装箱列车的作业特点,综合运用龙门吊、无人驾驶自动引导运输车和轨道动力平车等集装箱搬运设备及其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提出3种集装箱列车"动箱不动车"编组作业方式。通过比较分析各种"动箱不动车"编组作业方式的站场布置、作业流程和技术效果可知,"动箱不动车"编组作业方式可以克服传统编组作业方式的局限性,站场占地面积较小,编组作业效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到发线的运用计划在车站作业计划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在客运站到发线合理运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从模型种类、模型算法、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3个方面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针对到发线运用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到发线运用优化问题进一步研究方向,即确定到发线权值、到发线运用与相关作业的协调优化,以及模型的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6.
铁路干线列车提速后,客货列车到发时刻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由于列车的相对集中到发,导致编组站工作不均衡,对车站的设备能力利用产生较大影响。为此,针对鹰潭站的实际运营情况,提出了强化作业组织,合理制定到发线使用计划;高峰期避免整备和交接班,提高驼峰解体能力;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车流不足和密集到达问题;加强各作业系统的协调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合理安排客运站到发线运用是编制客运站阶段计划的关键,运用客运站到发线时充分考虑列车到发时刻不确定性,可以提高车站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列车到发时刻的波动分布,采用假设检验方法验证分布。基于列车到发时刻波动,以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最小和到发线运用最均衡为优化目标,建立客运站到发线运用优化模型,设计改进遗传算法求解,以加快收敛速度。以某客运站的到发线运用为例,利用8:00—12:00的数据,验证优化模型及改进遗传算法的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可以使到发线运用的均衡性提高82.42%,使波动误差减小33%,改进遗传算法优化效果明显,能够满足车站编制计划实时性的要求,可以为车站作业智能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运用计划根据列车运行计划、动车组交路计划编制各列车占用到发线的起止时间,以均衡、合理使用到发线和方便旅客上下车为原则,为每一列车安排合适的到发线。在分析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运用特点和原则的基础上,建立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运用的0-1规划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求解。通过算例分析,编制长沙南站的到发线运用方案,说明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按照高铁站站场基本布局,将其抽象为站场网络图。基于动车组列车咽喉通过时间基本相同特点,将咽喉区网络简化为单品种流网络,据此计算咽喉占用时间并推算咽喉能力。按照动车组列车进出到发线通过咽喉区先后顺序以及到发线停留时间的不同,将动车组列车归类为多品种流,利用到发线区域形成的多品种流网络特点计算到发线接发能力。基于咽喉与咽喉、咽喉与到发线之间的关联制约关系以及行车进路生成规则,针对动车组列车车流进出到发线通过咽喉区先后顺序的不同状态进行网络图流预推,分别推算出高铁枢纽站站改前以及站改期间的多态理论通过能力。最后基于通过能力对比,对站改期间通过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咽喉的不同利用程度直接影响车站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分析蓟港铁路设备和运输组织现状,指出影响蓟港铁路运输效率的主要原因,提出提高津蓟线的运输能力,合理使用北塘西站到发线,减少交叉干扰;提高北塘西站机车转线作业效率,减少对接发列车的影响;强化调度指挥职能;组织列车均衡到达,确保机列衔接等建议,并对蓟港铁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朔黄铁路开行2万t列车开行方案的研究,从编组方案、到发线使用、机车交路、中间站2万t列车作业4个方面对朔黄铁路列车运输组织方案进行分析,在阐述开行条件、编组形式的基础上提出列车编组方案;在计算到发线有效长、容车数及到发线数量的基础上提出到发线使用方案;最后提出相应的机车交路与中间站列车作业方案。  相似文献   

12.
大型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及列车进路的冲突是调度调整的重点,为了提高调整效率和效果,在将问题抽象为时空网络上多商品流的基础上,考虑技术作业要求、作业间隔时间、线路和进路运用规则等约束条件,以列车总晚点时间小、旅客便捷性好为目标,构建集到发线、咽喉进路和到发时刻为一体的车站作业调度调整0-1整数规划模型。针对调度调整的强实时性,设计基于列生成的求解算法,并以长春西站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满意的车站作业计划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3.
尽端式站型常被选为大城市高速铁路车站的布局型式,与通过式站型相比,其站坪较短,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在列车到发方式上要求其接发车能力与区间通过能力相协调,以满足列车高密度的到发需求。在阐述车站布置型式的基础上,对到发线数量、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咽喉结构、接发列车的到发线占用时间等车站接发车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设置不同到发线数量、不同咽喉结构的站场,对不同间隔时分的车流方案进行仿真计算。研究表明,在站型设计中,应优先采用18号道岔的八字渡线型式布置;设置6条到发线加4条平行进路的方案最为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4.
为完成朔黄铁路年运量3.5亿t以上的运输任务,需要提高铁路通过能力,对朔黄铁路重要的技术站肃宁北站进行改建施工。通过对肃宁北站既有站场能力及限制因素的分析,针对车站行车组织存在的问题,按照分阶段施工内容,精心策划行车组织方案,提出列车开行和到发线使用办法,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线路利用率,在圆满完成车站扩能改造施工任务的同时,超额完成运输任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速铁路车站运输能力查定等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于高速铁路运营实践,通过对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查定开展理论计算方法的研究,修正高速铁路运能查定利用率计算参数。以旅客发送量最大的广州南站为研究对象,运用分散自律调度集中CTC设备精准采集京广场和广珠场办理的终到入库列车、库出始发列车、中转列车、立折列车等4类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分析查定广州南站到发线通过能力,得到广州南站到发线通过能力存在潜能、广州南站通过能力受限于咽喉通过能力的研究结论,为运能日益紧张的广州南站扩能改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探讨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与列车编组合理匹配,阐述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与车列、机车、安全距离等长度,以及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和司机操纵等因素有关。并以太焦线开行5000t列车为例分析列车换长与到发线合理匹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合理安排列车占用到发线是编制阶段计划的关键,高效的到发线运用可以提高铁路客运站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在阐述铁路客运站到发线运用要求的基础上,构建既满足到发线固定使用、又能满足到发线均衡使用及保证行车作业安全的整数规划模型,采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为验证所提算法和建立模型的准确性,依据某客运站8:00—12:00的实际数据,采用建立的模型进行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到发线运用方案的优化效果明显,可以为铁路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株洲站车站概况及实际作业情况,分析株洲站运输组织存在的站场设备设施布局影响运输能力、到发不均衡造成高峰时段能力紧张、列车技术作业时间超标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部分旅客列车运行径路、实施跨局轮乘机车长交路、调整技术作业时间标准、规范作业流程等优化运输组织的措施,对确保株洲站运输畅通和提高旅客列车正点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万吨重载列车在湖东站二场占用到发线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东站二场到发线占用情况的实际写实,对湖东站通过能力紧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采取激励政策、压缩单项指标、协调机车与车流的衔接、简化技术作业过程、开行外包正线通过列车和确保设备质量等挖潜提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湖集中心站是企业南部矿区铁路专用线的重要咽喉通道。在阐述湖集中心站站场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湖集中心站站场布局,对湖集中心站咽喉道岔组和到发线的通过能力及利用率进行计算,综合分析湖集中心站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湖集中心站通过能力的对策,即:在技术组织措施上充分发挥站场的作用、缓解咽喉区作业压力;在改(扩)建措施上改造车站咽喉、优化站场布局、增设牵出线、采用先进的信联闭设备。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改善湖集中心站通过能力的限制因素,提升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