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贺灵  柏华 《科技和产业》2023,23(1):7-14
运用2008—2019年30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对要素市场扭曲和制造业升级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对制造业升级的本地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制造业升级存在明显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地理上的聚集特征,且要素市场扭曲在各地区间存在竞争示范效应。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内在的惯性及自我扬弃特征,前期升级水平对当期的升级进程具有动态影响。从全国范围考察,要素市场扭曲明显抑制了本地制造业升级步伐,且长期效应超过短期效应。相对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各自在要素市场扭曲互动策略上的差异致使本地要素市场扭曲对外地制造业升级反而存在正向空间外溢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正的调节作用,它能弱化扭曲效应。从分区域层面考察,东部沿海各省区其要素市场扭曲度要明显弱于中西部地区,其对域内制造业升级的抑制作用相比中西部地区要小。最后,从增强企业内在创新动力、促进要素市场发育及完善区域自身发展条件等方面提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利用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7个中心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要素价格扭曲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要素价格扭曲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要素价格扭曲主要通过降低人才集聚水平、减缓城市化进程和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产生负向影响;分区域看,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高水平地区和低水平地区的要素价格扭曲都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产生抑制效应,且高水平地区受影响的程度要小于低水平地区,人才集聚、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贺灵  柏华 《科技和产业》2022,22(11):17-24
对2008—2019年30个省区市的环境规制强度及工业绿色创新绩效的空间相关性检验表明,地方政府间存在环境规制竞争行为且绿色创新在省区间具有空间关联性。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偏微分方程的实证研究表明,从全国范围考察,命令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的本地影响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正向且影响系数较强,说明其明显发挥了创新倒逼效应,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倒逼效应相对较弱,规制效果存在明显的政策差异。因一部分地区环境标准的提高促使污染企业或项目向环境标准宽松的地区转移,从而阻碍了承接转移地区的工业绿色创新进程,致使环境规制对其他地区绿色创新的负向溢出效应显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归纳,提出了要素市场扭曲影响创新绩效的几个假说,利用要素市场扭曲指数及中国高技术产业1997-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多种面板计量方法,经验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地抑制了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提升,而且对创新绩效较低地区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在规模较大、外向度较高、经济绩效较好以及技术密集度较低的企业中,其抑制效应较小;企业特征对于要素市场扭曲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均表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成为规避要素市场扭曲的创新抑制效应的关键因素。因此,进一步推动中国要素市场发展以及适当改变企业规模等企业特征,对提升中国产业创新绩效及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提高创新强度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要素资源的自由配置能够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中国的要素市场改革滞后于产品市场改革,这不利于价格机制在要素市场中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据此,构建以创新强度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使用2008-2016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创新在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增长之间起到的中介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既会直接降低地区经济增长,也会通过抑制地区创新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负向作用,未来应推动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从而提高自主创新强度,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走向集约.  相似文献   

6.
游达明  欧阳乐茜 《改革》2020,(5):122-138
对我国省域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测算和财政分权条件下不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的分析表明,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财政分权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存在明显差异,财政分权和环境规制的交互效应在“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中尤为显著。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以及与财政分权的交互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我国应优化财政分权制度与地方官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考虑环境规制工具与地方财政分权的交互效应,在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环境规制工具,制定跨区域的环境规制政策,发挥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Melitz(2003)企业异质性理论构建厂商出口决策模型,利用2005-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从要素市场扭曲角度分析交通设施影响企业出口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出口倾向和出口数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进入国内市场固定成本大于进入国际市场成本时,地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聚焦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可以进一步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非国有部门企业的抑制作用更突出,改善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更有助于带动非国有企业的出口。研究结果还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交通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扭曲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出口数量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企业更大。这一结论不受内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使用中国省级层面数据探究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和贸易依存度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贸易开放水平对经济发展有着正向促进作用.对比中国不同区域可以发现,东部地区在劳动力市场与国际贸易市场上发展较为完善,中西部地区还需缓和中西部地区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的劳动力市场不平衡、增加贸易对外开放程度、增加企业自主研发等方式来提升地区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2013-2021 年我国30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 模型测算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分别在经济地理嵌套矩阵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检验文化产业集聚及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产业集聚能够明显提升本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对邻近地区存在正空间溢出但效果并不显著;在文化产业不同集聚模式下,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积极影响,而多样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显著为负;异质性检验表明,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综合效应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的表现更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强产业集群的建设、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以及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要素市场扭曲是否激发了中国企业出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国要素市场扭曲这一典型事实出发,研究其是否会激励中国企业出口及其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可能具有的负面效应。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激励了中国本土企业出口,同时也激励了外资企业的出口动机,但这种激励效应要小于本土企业;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高的地区中本土企业的利润率相对较低,且扭曲程度越高,有出口的本土企业利润率越低。这表明要素市场扭曲相对提升了外资出口企业在中国本土市场的竞争力。本文的研究昭示中国到了着力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以促进出口导向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南通区县数据和面板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南通市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南通市各地区间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呈现阶梯式分布,地区间差距逐渐缩小;强化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等变量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表现为抑制作用,财政分权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据此,从环境规制监管体系、联动式环境规制网络、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的绿色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通过采用DEA-M 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福建2011—2017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环境风险、技术创新风险、区域协调风险、财政金融风险、社会意识风险和行政法治风险.福建应当重视市场扭曲、公众参与制度有效性不足、跨区域联防联控能力偏弱等风险影响因素,建立健全风险的防范化解机制,加快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审慎制定环境产业政策,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贺灵 《科技和产业》2023,23(14):182-189
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两者间的关系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对2009-2020年中国279个地级市工业绿色创新绩效进行测算,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考察了命令型环境规制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地方工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命令型环境规制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协同具有促进地方工业绿色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既增强了命令型环境规制的作用效果,又显著提升了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影响。文章检验了不同环境规制工具的协同对地方工业绿色创新的重要影响,为协调优化各类环境规制工具,尤其是提升公众参与度,联合发挥不同类型规制工具对绿色创新的组合激励效应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In the context of expanding the new pattern of opening-up, how to improve export product markup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s high-quality expor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labor price distortion on the markups of export products by using the combined data of Chinese industrial enterprise database and customs database from 2000 to 20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labor price distortion significantly inhibits the increase of export product markup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the above conclusion is still robust after using various methods for robustness test, but this effect is heterogeneous due to different factor intensity, export destination, trade mode, region and ownership. The mechanism tests demonstrate that labor price distortion inhibits the increase of markups through inhibiting R&D innovation, reducing factor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causing low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 scale, among which R&D innov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annel. In addi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labor price distortion on the change of industry aggregated markups, and finds that intra-enterprise effect and entry effect are the main channels for labor price distortion to inhibit industry aggregated markups, while inter-enterprise effect and exit effect have little impact on industry aggregated markups. Our findings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reinterpreting the mystery of low markups of Chinese export product, and provides an important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export product markups.  相似文献   

15.
汪磊 《科技和产业》2023,23(2):9-13
基于2010—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和30个省区市的动态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估计模型检验绿色消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绿色消费能够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促进其高端化发展;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验证了绿色消费可以通过创新补偿效应和鲍莫尔效应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要素配置,从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绿色消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因此,加快推动消费绿色化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绿色消费的创新引领和资源引导作用,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朱艳阁 《科技和产业》2021,21(12):61-69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利用黄河流域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并分析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呈现狭长片状分布状态,效率值分布区域性差异明显,周边地区效率值较高。分流域来看,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从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提升作用。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了抑制作用,技术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作用。从各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性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对中上游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对下游地区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环境规制对中下游地区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上游地区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对外开放对中游地区有抑制作用,对上游和下游地区没有明显影响作用。产业结构对中上游地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下游地区有提升作用。技术水平对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都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金融发展对中游地区有提升作用。通过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对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