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论及“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时提出,“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这一专业名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针对“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带来了建议,内容聚焦“加速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规范发展”“对相关养老金融产品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丰富养老产品供给与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一、西欧国家“三根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情况 西欧各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普遍采取三柱体系,所谓三柱保险体系.即第一支柱采取现收现付(由正在工作的一代人供养已退休的一代人)方式.向全体公民提供最基础的养老保险资金。第二支柱则是在第一柱的基础上.由企业与员工共同出资金.为员工退休提供收入保证的职业养老保险计划.以此增加职工能够维持退休前的收入水平。第三柱是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在西欧国家被称为个人自愿养老保险计划。该计划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享受政府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三个柱子支撑起西欧国家完整的一套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西欧国家以“三根支柱”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险体系。这三根支柱共同组成了欧洲养老保障体系,多年以来一直行之有效。但是,最近几年这一养老保险体系面临着严峻挑战。针对这一情况,西欧各国政府在最近几年中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冻结人均第一根支柱的养老金金额、将基金来源从“收入缴费型”转向“资产缴费型”,通过财政激励和与有关合作方达成协议来提高以职业为基础的第二根支柱基金金额,加强基金监管,通过财政措施来刺激第三根支柱(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建立和提高等。  相似文献   

4.
<正>养老是每个人绕不开的话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7%,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社会养老体制改革任重道远,如何“有备而老”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当前,中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健全,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制度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及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建设开始提速。  相似文献   

5.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世界银行推荐了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公共管理的、通过税收来筹资的社会保险体系;强制性的、私人管理的、通过个人缴费来融资的计划;以及个人自愿存款和保险。由此可见,企业年金属于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对于一个健全的养老保险体系有重要意义。而香港强制性公积:金制度是香港为完善养老保险体系所建立的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据香港强积金局的统计数字,近些年来,强积金的总资产净值每年增长超过三成,  相似文献   

6.
熊玮 《特区经济》2024,(1):38-41
2022年11月,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与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共同构成我国养老第三支柱,标志着养老第三支柱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面对老龄化加速、居民财富增长与养老需求增加的时代背景,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创新在金融领域将开启“个人养老金”的新时代。目前我国养老三支柱发展不平衡,第三支柱亟需发挥潜力,养老信托作为养老金融的组成部分,能够发挥自身制度优势推进第三支柱的发展。研究发现,信托可结合多种养老场景,设置结构多样的信托产品,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信托产品和服务策略,满足长者、家属与社会多方需求,为服务我国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按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设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支柱组成。企业年金是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制度的平稳过渡,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与竞争力,减轻政府的负担和基本养老保险的承受力,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秦莉 《特区经济》2010,(9):97-99
美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是由国家通过税收筹资的基本养老基金、企业建立的以401(k)计划和个人退休帐户(IRAs)为主的职业养老金计划以及相当完善的商业养老保险共同构成的三支柱式养老保险体系。通过具体分析美国国家基本养老和企业职业养老基金的构成、收入来源、支出水平以及可持续能力,说明美国养老保险体系是一个制度完善、可持续能力较强的养老保险范例,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目前我国采取了由社会统筹养老、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以及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所构成的三支柱养老体系。其中,企业年金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企业和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在整体养老保障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置疑,作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薪酬福利岗人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1.制度设计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国家强制的基本保险,企业自愿的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三个层次,目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还起不到养老保险支柱的作用,只有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城镇的大部分职工.  相似文献   

11.
2021年1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在倡导“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的同时,强调要“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两者之间能否兼容促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央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能否切实贯彻到解决养老问题的实践之中,但现有文献对两者之间关系缺乏必要关注。文章利用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老年人金融参与的视角检验了子女同住对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同住显著促进了养老第三支柱建设,提高了老年人金融参与积极性,尤其是对风险金融资产投入的促进更加显著。老年人为男性、居住东部地区、子女教育水平和个人收入高时这种促进效应更显著。机制研究发现,子女同住降低了老年人风险厌恶程度、增加了老年人知识认知和信息接触,从而增加老年人金融投资;同时发现老年人给予子女的劳动支持更能促进个人养老金参与,而子女对父母的照料未发现该促进效应,支持了子女同住的代际交换动机。结论表明,子女同住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可有效互补。发展养老第三支柱不但能够满足老年人在子女赡养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高质量的自我养老需求,更...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老农保基础上进行了制度创新,在坚持个人账户的同时,引入财政直接补贴的基础养老金制度,形成新农保制度框架,经试点后于2014年2月推广为城乡统一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端于新农保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具有更强的收入再分配特点,促进了社会公平。文章基于新农保实践,构建净收益收入再分配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测算代际内部、代际之间和城乡之间养老金收入再分配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研究我国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的文献从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基本养老保险(公共养老金)覆盖面扩展、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影响因素、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方式。我国企业年金计划是自愿性的。今后应该加快推进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的进度,以适应我国多层次保障体系中的第二支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广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现状,从财政支付能力、个人缴费能力、集体补助能力3个方面,分析了可能影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旨在增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财政支持农村社保的差异性及其有限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确立了政府的财政支持责任。未来十年新农保财政补贴压力总体不大,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可能对财政补贴的依赖性较强。应建立体现地区差异性和财政责任有限性的财政支持模式,探索具有激励导向作用的财政支持方式,以保障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按照覆盖范围、保障水平以及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发放方式,世界各国农村社会的养老保障主要分为社会保险型、社会福利型、个人储蓄型和社会救助型四种模式。这四种养老模式也各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农村养老模式及其代表国家的实践对中国的启示是:农村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和国情相适应、循序渐进地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注重法律规范、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重要环节。目前,养老保险的热点和难点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问题。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滞后,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制约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而且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基于以上背景,首先介绍了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发展历程,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其次着重分析当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提出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某一地区设计和实施了养老保险制度后,必须对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价和政策模拟,以便了解和掌握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本文根据社会保障相关理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运用粗糙集理论对相关指标进行属性约简,用模糊评价等方法对新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养老金替代率、参保率、农民个人负担系数及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及综合评价,并结合新疆的具体实际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新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杨 《科技和产业》2017,(11):153-156
对肥城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表明:肥城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并产生了较好的效益,但也存在筹资标准偏低、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基金管理不规范、政策宣传不到位、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可以采取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基金管理、加强部门合作、深化缴费激励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等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给传统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带来巨大挑战。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作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的新型商业养老保险,可拓宽养老金融筹资渠道,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本文在对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stc回归模型和交叉列表分析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应在政府推动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