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决定金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亦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金融的确立,而市场金融的确立则预示要推行银行企业化、资金商品化、利率市场化。不容讳言,实现利率市场化是银行企业化和资金商品化的实质性内容。为此,对利率市场化问题的探讨很有必要,笔者就此试谈管见。  相似文献   

2.
在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银行的作用,对于调整和发展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银行是国家管理金融的行政机关,又是办理信用业务的经济组织,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综合部门。建国以来,无论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银行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支持、促进和监督作用,成绩很大。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没有大银行,社会主义是不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金融体系取代财政体系成为经济肌体的主动脉以及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两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新现象。在这个大背景下,利率(本文专指银行存贷款利率)问题因其对金融体系和经济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开始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虽然从1979年以来先后六次调高利率,但在高而不稳定的通货膨胀下,这种“乌龟追兔子”式的利率调整不仅没能跳出旧的低利率模式的基本框架,反而使名义利率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同市场利率之间的“剪刀差”日益拉大。人们开始强烈地感受到低利率(实际上是负利率)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牵制。去年以来在高达20%上下的通货膨胀率下,席卷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抢购、提款、挤兑风潮和储蓄存款的滑坡,以及前所未有的银行体系的频  相似文献   

4.
<正> 转换银行经营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增强企业市场活力,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就必须强化银行经营机制的作用。一、当前银行经营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之一,银行现行体制与企业运行机制不协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金融改革开放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作为金融调控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如何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出发,确立一套正常的有效的利率机制,更好地发挥金融调节经济杠杆作用,“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也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利率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利率杠杆发挥作用的外部条件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资金最终使用单位的经营机制不健全,企业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企业,信贷资金还不能完全按市场经济机制实现合理配  相似文献   

6.
江总书记在建党七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毫无疑义这就是银行信贷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信贷特有职能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完善,推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主义银行的信贷资金是生产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信贷资金是以银行为中心,反映在银行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过程中,直接由银行按国家政策控制和支配的货币资金。银行信贷资金是一个以“两重支付”和“两重回流” 为特征的价值运动。要根据这个特征的个同阶段对信贷资金“安全、周转、效益”三性产生的不同影响来认识加强信贷管理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提高银行利率,是对银行的极大支持,也是对银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银行运用利率这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一项以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的重要措施。它对于有计划地调节市场货币流通,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促进经济调整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将逐步加深,货币将由被动地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而变为主动刺激经济高速发展。要实现这一转变,必然要求改革现行的银行体制。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是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以“市场”为主体,借助于市场来配置社会资源。这就涉及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作为我们主要金融机构之一——银行本身如何才能成为市场主体;另一方面是银行怎样利用资金的供求变化和利率的调整去宏观调控市场经济运行。然而我国现行的银行却不具备这些功能,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重绘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版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银行的国际业务需要经营管理层另辟蹊径,开创性地制订“危机战略”来加以应对。“危机战略”,顾名思义是在特定危机时期,银行结合外部市场环境与内部管理需要,制订的特殊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小微企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制约着河北经济发展.“银行+”思维,即“银行+”模式:银行+银行模式、以银行+保险模式、以银行+企业模式、以银行+资本市场模式、银行+担保机构和银行+政府模式,不失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和银行工作着重点转移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银行干部管理体制要进行改革。中国人民银行最近颁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干部管理暂行办法》,通知全国各级银行贯彻执行。《暂行办法》规定,银行系统的干部,实行银行与地方双重领导,以银行为主的管理体制。这是一项重要改革,各级银行要切实进行工作,认真贯彻执行这项改革。建国以来,银行系统的干部管理体制,有过多次变动。有一个时期,以银行系统“垂直管理”,有一个时期,以银行“协助同级党委管理”,还有一个时期,银行请“地方协助管理”。实践经验证明,银行系统的干部,按目前这种实行以银行为主的管理体制比较适宜。在当前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下,尤其如此。社会主义银行工作必须实行适当的集中统一,做到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制度、统一资金调度、统一货币发行。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要求银行工作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发挥银行各种经济手段的作用,对各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率杠杆的运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调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利率也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他们对银行利率的制定、种类的划分以及结息的规定等非常关心,现就有关问题解答如下: 问:利息和利率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所谓利息,就是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金,从借款人手中获得的报酬。它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经济范畴,是商品经济信用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态。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信用的主体是银行信用。因此,银行利息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社会主义在企业与银行之间,存放款计付、计收利息,反映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关系,利息只是  相似文献   

13.
信贷员的基本任务工商信贷员,是银行办理工商信贷业务的基层工作人员,是国家信贷政策、计划、制度的具体执行者,直接掌握发放对工商企业的各种货款,是银行与广大工商企业联系的人员。根据社会主义信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和基层工商信贷业务的实际需要,工商信贷员的基本任务是:遵照“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经工作总方针和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银行信贷的基本原则,结合国民经济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  相似文献   

14.
利率是银行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正确地制定利率政策,不仅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银行作用的发挥。现就有关固定资产投资性贷款的利率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银行是现代经济的骨干和核心,是多元投资主体中最大的投资主体。银行存贷款利率则是一把“双刃利剑”。运用得好,金融活,经济社会发展快。运用失度,金融业运转和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出现梗阻,甚至萎缩。灵活、适时、适度地运用利率杠杆,是盘活金融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决定自1984年1月1日起,将城市个体工商业户的贷款利率由现行的月利率千分之六调整到月利率千分之七点二。个体工商业户的贷款利率的调整,是根据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情况确定的。五十年代前期,当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银行开办了个体工商业户的贷款,贷款利率一般高于国营和集体企业。五十年代后期,由于“左”的影响,银行对个体工商业户的贷款逐渐减少了。十年动乱“割资本主义尾巴”,取消了对个体工商业户的贷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项经济政策得到落实。明确了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它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国  相似文献   

17.
走向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银行的必然选择。银行要走向市场,首先思想观念要适应市场,也就是首先要“换脑筋”。一、改变“单纯服务”意识,确立追求利润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也同样如此银行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义不容辞的,银行的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统一的,如果银行不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单纯以满足地方需要为企业服务,往往使二者同时丧失。我们认为:专业银行被逼进市场的海  相似文献   

18.
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银行与企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作为社会主义的银行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而筹资、用资,是企业生产的“参谋”,为企业生产服务的。我们大连金州区工商银行,几年来在认真贯彻国家的经济金融政策的同时,积极发挥银行的“参谋”作用,为企业生产出谋划策,有效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发展目标的新一轮农村经济制度变革中,农村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三农”对金融需求更加迫切。而农村金融也一直在改革中变动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在内部的组织框架、功能配置、管理技术和服务手段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但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然是“不缺大银行,缺小银行”、“不缺资金,缺优秀的信贷员”、  相似文献   

20.
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现在贷款已经完全放开利率管制,存款还没有放开。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虽然是一种政府决策行为,但是也不是一种“拍脑袋”行为,而是由利率市场化内在规律在起作用,过早或过晚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都不合适。本文就存款利率市场化应具备的几个经济金融条件和具体实施步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指出存款资金不再是较稀缺资源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时机成熟的市场外部条件,银行经营以价值创造而不是以存款市场份额为核心的经营理念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时机成熟的银行内部条件,银行存款利率与市场需求利率相接近时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时机成熟的技术条件,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控险兜底条件,放开银行间拆借市场是实施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放开银行理财产品是实施利率市场化的第二步,逐步提高存款利率浮动幅度限制是实施利率市场化的第三步,这样可以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自然过渡而不至于引起经济金融的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