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力是商品,已成定论。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力是否商品,这个问题,颇有争议。较多的争论者,都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揭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历史条件——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可以把本人的劳动力,当作自己所有的商品来自由处置,二是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没有别种商品可以出卖,没有实现劳动力所必要的一切东西——来论证现阶段我国劳动力是否商品这个问题,并据此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马克思“资本循环与周转”、“再生产”等原理仍然是适用的,只不过表现的形式及其性质不同而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建立公制基础上进行社会再生产资金周转,它从“本质上否定资本的剥削性”、“资本循环形式”变成“资金循环形式”。但在内容上也有一些不同变化。(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不能买与卖”作为商品来实现。(二)有些巨大的生产生产资料工厂、矿山、土地、山河、  相似文献   

3.
<正>人的潜力发掘及其充分发挥是发展经济的核心,社会发展过程正是不断发掘人类潜能并使之同生产资料结合的过程。因此,深圳特区要保持其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地位,就应该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确立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现代观念 1、劳动力(含智力)商品观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从原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转换到市场配置资源的轨道上来。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必然成为商品,必然要进入市场,由市场配置。否认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就不可能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并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深圳特区在1986年已有劳务市场,随后又有了人才交流市场,但从来不敢承认劳动力商品这个概念。其实,承认劳动力是商品并不等于说劳动者也是商品。诚然,劳动者是劳动力的载体,但从社会属性上讲,劳动者从来都是隶属于一定社会制度的,那么劳动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应该是归属社会主义劳动者自身所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只有通过市场这个中介,一方是用人主体──企业,即劳动力购买者,另一方是劳动主体──劳动者,即劳动力供应者,在市场上进行双向选择:企业自主招聘,劳动者自主择业,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自愿结合,履?  相似文献   

4.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规律,即如何理解主体劳动价值规律,需要建立和搞清几个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范畴,并从基本经济范畴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中,来把握主体劳动价值规律。 1.主体劳动。创新建立“主体劳动”范畴,将它确立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主体劳动”是与“雇佣劳动”相反的经济范畴,其含义是指劳动者掌握国家政权,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的劳动力个人所有,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企业的主人、自己的主人,劳动者由雇佣劳动者转变为主体劳动者,劳动者具有主体地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否商品?霍力攻资本主义剥削的特征,就是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对于要把人的劳动力从它作为商品的地位中解放出来的社会主义来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40页),把社会主义与劳动力商品,联结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说”,既涉及什么是社会...  相似文献   

6.
深入研究劳动力商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应邀参加了一个《劳动力商品》的专题讨论会,会上首先碰到的当然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商品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果然,在这个我只参加了半天的会上,有的(包括个别有影响的)同志提出了不同意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的意见。他们并且声明十几年来本人一直坚持劳动力非商品论,说劳动……  相似文献   

7.
葛浩阳 《改革与战略》2015,(3):10-13,88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首先要考察现实中束缚人的发展的各种条件,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作为劳动者的"人"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诞生以来,劳动者在实现其劳动力价值之前,首先要面对的是"劳动力市场"。正是"劳动力"的市场化,使人普遍具有了"商品"的属性,并且导致"异化""物化""相对贫困化"等各种制约人发展的困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要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发展问题,就必须对造成这一切弊病的制度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改造,这一思路对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阐述资本主义积累史时写道:“从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浅析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取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可法  易晓明 《南方经济》2002,27(10):25-28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它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取代是在资本主义创造的先进生产力和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继承与否定相结合而以继承为主的关系。生产力高度发达,一些社会主义因素将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如混合型的股份制经济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制度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需要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特殊形式,带有按需分配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公益事业,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等是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在的分配领域的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改变不一定非要通过暴力的社会革命的途径,可以也能够通过改革和议会斗争的形式去实现。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个人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及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主张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个人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个人所有制经济既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又包括劳动力的主义的个人所有制。我国的个人所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确定是劳动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内涵、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本质规定及其历史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政府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市场因素、劳动力生产成本上升与供求不匹配是劳动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提出治理的对策:应着力在初次分配强化“劳权”,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再分配着...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于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人们有种种不同的认识。一些同志主要从生产资料所有制角度分析社会生产目的。认为“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什么类型的社会生产,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目的。”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的增长必须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也就是说,要以尽可能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正>中央早就提出经济特区要起示范作用,最近,广东省委又确定要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示范区。深圳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是在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最快的地区,它已经并将继续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起先行、试验和示范的作用。深圳应该从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的高度,来思考和规划特区建设的模式。当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起示范作用: 一、如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生产资料公有的条件下,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中国特色的礼会主义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之路。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们已经在中国大  相似文献   

14.
“除本分成制”是成都市西城区工业二局在所属的89户集体所有制企业中试行的一种崭新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除本分成制”即“除C分配制”,就是按照“成本就是C”的理论,将企业劳动者的工资从成本中剔出,列入企业净产值分配,工资不再由企业流动资金垫支。试行两年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成本范畴就是C,即生产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1.社会主义工资与资本主义工资有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工资作为  相似文献   

15.
一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一个问题是:社会主义社会究竟存不存在着剩余价值?有的同志认为存在,有的同志认为不存在,意见相持不下。让我们翻开《资本论》,看看马克思是怎样论述的。产生剩余价值要有一个基础。马克思说:“……一切剩余价值的产生,从而一切资本的发展,按自然基础来说,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的。如果人在一个工作日内,不能生产出比每个劳动者再生产自身所需的生活资料更多的生活资料,在最狭窄的意义上说,也就是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如果他全部劳动力每日的耗费只够再生产他满足个人需要所不可  相似文献   

16.
考察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性质应从两方面着手:其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其二,劳动力所有制的性质。从这两方面来考察,我认为社会主义阶段应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力私有制的“混合”。相应地,马克思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的根本立足点将是公有制的生产资料和公有制的劳动力的直接结合,而前社会主义的各种社会形态(除“原始社会”以外),则都是私有制的生产资料和私有制的劳动力的结合,原始社会是一种低级的生产资料公有劳动力也公有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不应把西方观点作为反对劳动力商品的论据文/何伟目前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商品又展开了争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应该说这是正常的。但有人以西方国家不承认劳动力是商品为依据,反对劳动力是商品,这是不利于讨论深入的。第一,劳动力是否商品是一个经济范畴,...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的概括,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最高层次是计划经济,它是由公有制所决定和所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制度相区别。这个精神体现在《决定》的下列三处论述之中:“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危机,使生产符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目的,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优越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标志之一。”“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这些论述都清楚地表明,计划经济是从社  相似文献   

19.
如何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难点。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它既有物的具体有用性——提供劳动,创造某种使用价值并形成价值,又具有人的自觉能动性——储存在劳动者体内,受劳动者思想和意志的支配。因此,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配置,是一个敏感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其中,最使人们感到棘手的就是目前我国劳动力的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20.
李涛 《特区经济》1997,(11):28-29
<正>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从其产权内容看,可以概括为以劳动者为财产权主体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化改革。这是建立现代公有产权制度——现代公有制的本质要义。如果说,劳动者股份正在实践以劳动者为财产权主体的生产资料的资本化改革,并已取得了切实的成效,那么,以劳动者为财产权主体的劳动力价值的资本化改革,还没有开始,才仅仅作为一个设想被提出来,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但最后的结果几乎是肯定的,没有劳动者劳动力价值的资本化改革,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可能最后建立起来,中国的改革事业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