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养育子女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为了老有所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变迁的加速,农村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已同社会现实明显不相适应。因此,引导农民改变养老观念是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本文以邵阳市"新农保"改革试点收益对象为调研主体,调查研究国家养老政策的改变对当地农民养老观念的影响,旨在探讨农村养老观念的改变对于建立和健全现代化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养育子女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为了老有所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变迁的加速,农村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已同社会现实明显不相适应.因此,引导农民改变养老观念是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本文以邵阳市“新农保”改革试点收益对象为调研主体,调查研究国家养老政策的改变对当地农民养老观念的影响,旨在探讨农村养老观念的改变对于建立和健全现代化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产品是老年人将房屋抵押从而获得现金流的一种养老方式。本文以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为例,运用武汉市的747个调查样本,实证分析了养老观念和房产态度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并运用ISM分析了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结果发现:“养儿防老”观念和房产态度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参与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养儿防老”观念加重了房产态度对参与意愿的消极影响。分样本回归显示:除了健康状况较差和家庭收入较高的组外,养老观念对各组居民的参与意愿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女性、年龄较低、健康状况较差、家庭人数较多和收入较低的部分居民来说,房产态度对参与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ISM分析发现,养老观念和房产态度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参与意愿的直接影响因素,而风险态度、政策了解、金融能力和房产数量是间接影响因素。本文的政策指向是:政府应增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产品的宣传力度,加强居民的养老金融教育,以改变居民传统的养老观念和房产态度,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保险,缓解居民的养老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转型和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探索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发展道路,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针对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和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提出现阶段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促进农村养老社会化,逐步实现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型,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提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杜景山 《中国外资》2013,(16):352-353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医疗设施不完善、传统养老方式不能适应现实环境等因素,使我国农村养老的脆弱性十分突出。提高农村老年人自养能力、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改变农村传统养老观念,对于增强农村养老脆弱性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提炼出了目前关于脆弱性概念的五种界定及其存在的不足,并对农村养老脆弱性做了进一步补充和解释。借鉴英国发展机构(DF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SLA),以农村老人为中心,把农民养老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列举农村养老脆弱性表现,分析养老脆弱性形成的原因,最终多角度提出抵御农村养老风险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空心化"现象的加剧、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我国农村养老形势越来越严峻。机构养老将是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深入湖北省农村入户采访所得的微观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t二元回归模型,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了农村中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村中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很低,仅为10.34%。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其个人意志视角的影响因素得出,湖北省农村中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行为态度因素中浓厚的传统孝道观念、对养老机构伙食的认知;主观规范因素中子女和邻居的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因素中对养老机构收费的承担难度。依据分析提出,要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缓解农村严峻的养老形势,应从稀释农村中老年人的传统孝道观念、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修正其对养老机构认知等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7.
为切实解决农民养老问题,自2007年2月份开始,青县设想实行农村合作养老制度,经过一年多的摸底、调查、测算,方案几易其稿,这项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以合作为特征的养老模式于今年5月8日全面、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中国农村几千年来“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在青县向“全民社会养老”转变。截至9月26日,全县参合村(分场)231个,参合人员84800人,分别达到全县总村数、应参合农民人数的66.2%和83%,累计收缴合作养老基金3452万元,累计发放养老金407.8万元,有14857名老人受益。  相似文献   

8.
确立适度的农村养老保障水平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建立农村养老保障适度水平的精算模型,应用2001年~2009年数据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实际水平和适度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随后基于“新农保”的政策评析,对影响适度水平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确立适度的农村养老保障水平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建立农村养老保障适度水平的精算模型,应用2001年~2009年数据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实际水平和适度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随后基于“新农保”的政策评析,对影响适度水平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合作收益视阈截至下农村养老支持力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加上农村年轻劳动力在比较收益的激励下向外流动等现实国情,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新农保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居民养老支持力的内容。养老支持力的多元化意味着现行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然而,以新农保为主的政府支持力在高参保率的"泡沫"褪去之后却产生了参保老人福利水平不升反降的"倒逼效应";经济转型以及家庭的结构性嬗变带来了家庭支持力来源的单一化;社会支持力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不稳定以及社区支持同质化下充满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和社区四位一体的农村居民养老支持力系统模式就成为缓解我国农村老人养老困境的必然选择。在该系统中四方支持力通过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并获得合作收益,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