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处于社会保障制度边缘,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尤其突出,亟需为占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民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体系,以分担风险、缓解压力、互助互利,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主要以农村居民为参保对象和保障受益对象建立的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包括贫困农民的低保、一般农民的养老保险、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救助系统等。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城镇社会保障系统有机衔接,逐步建设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其在设计上还存在重大缺陷。农村社会制度覆盖的人口范围有限,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保障具有应急性,缺乏制度化。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相比,与农村居民发展的需要相比,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一)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维护弱势群体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具有基础性的意义。目前,我国无法对全体农村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村以养老、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覆盖面以及相关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就目前环境来看,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存在严重的待遇不公平现象。社会保障制度所要履行的基本要求就是保障其公平性,但这些年调查发展,我国因不公平问题而采取的相关诉求在逐年升高,而我国社会保障待遇的群体性差异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维护我国人民利益公平性的社会政策,我国社会保障工作下一步就需要解决我国发展所带来的不公平问题,所以本文就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分析及对策做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制度是政府对贫困家庭实施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贫困家庭最低生活水平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保障线。从政府角度讲,通过再分配救助弱者,维护社会公平和政治安定,促进长期发展,是政府的职责;从居民角度讲,获得补助,避免过度贫穷,维持最低生活需求,享受发展成果,这是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保障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农民生活质量和国家综合实力。建立农民社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困难救助制度以及农业生产保险(以下称农村社会保障),使农民享受与城镇职工基本一致(主要项目一致,标准不同)的社会保障,得到更多  相似文献   

5.
桑林 《中国税务》2009,(4):60-60
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征社会保障税,可解决目前社会统筹模式存在的问题,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二元性特征的基础上,遵循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从社会保险经办的角度探讨在同一统筹地区内如何解决城乡不同人群不同医保制度之间相互转移的衔接方式。  相似文献   

7.
社会契约理论解释了个人权利让渡和国家权力的诞生,以及这过程中各自拥有的权利义务。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社会制度,重在保障国民的基本生存权利,理论上也是干预与自由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它通过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具有强制性,给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这些特征,与社会契约理论的思想不谋而合。本文认为,社会契约理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社会契约理论运用在社会保障领域,确立了个人的主体地位,其蕴含的让渡、妥协精神成为社会保障的思想源泉。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由于对社会契约理论的误读造成的集体主义的极端偏好以及激进的平等主义等思潮。只有重新审视社会契约理论,正确认识其自由主义传统,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契约理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社会保障制度是协调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制度,它在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创造和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社会保障制度的维系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九大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未来的发展方略为中国社会保障事业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本文认为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清中国社会保障的历史方位和发展方向,在理论上充分认识社会公平的内涵和社会保险的性质,在理论和实践上厘清政府、社会和个人责任边界,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才有可能在21世纪中叶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匹配的、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一、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不均衡的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保障社会成员生存、促进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载体。然而,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特别表现在社会保障基金统筹上还局限于“县级统筹”、“市场统筹”、“省级统筹”与“行业统筹”,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统筹,势必形成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出现了有些地区、行业社会保障基金结余较多、支付水平较高,有些地区、行业社会保障基金收不抵支,不能按时足额支付巨支付的水平较低,难以保…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理论,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发展不均衡与政府责任之间内在关联的视角,重点考察了各地区农村社会养老制度提供保障的理论水平和现实差异,并得到以下结论:由于政府主观层面的原因,地方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中承担责任的实际水平与无差异偏好下的理论水平之间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张可 《金融研究》2021,486(12):114-131
如何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实现减排和社会福利的双增进已成为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在空间经济模型框架下探讨了区域一体化的环境和社会福利效应。基于1995-2016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广义空间二阶段最小二乘模型验证了区域一体化对环境污染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区域一体化对不同类型污染物的影响存在差异,区域一体化显著抑制了本地性污染物排放,但同时促进了全域性污染物的排放。(2)区域一体化与社会福利间呈现倒“U”形关系。在临界水平内,区域一体化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3)区域一体化对环境污染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存在地区交互影响,即邻近地区的区域一体化促进了本地工业粉尘的排放,同时抑制了本地二氧化碳的排放,邻近地区的区域一体化有利于增进本地的社会福利。(4)区域一体化对环境污染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边界。本研究认为应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制定差异化环境政策,通过强化空间管理以充分利用区域一体化促进地区协同减排和增进社会福利的双重红利。  相似文献   

13.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基本建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但距离制度的完善还任重道远。本文指出当前社保制度改革中还存在诸如不同制度保障水平差距较大、基金支付压力大、基金统筹层次低、缴费负担重等重大问题,在对问题成因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改革的方向是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并提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加快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鼓励发展补充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提高基金投资效率、将财政投入作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稳定筹资来源、取消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等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可 《金融研究》2020,486(12):114-131
如何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实现减排和社会福利的双增进已成为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在空间经济模型框架下探讨了区域一体化的环境和社会福利效应。基于1995-2016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广义空间二阶段最小二乘模型验证了区域一体化对环境污染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区域一体化对不同类型污染物的影响存在差异,区域一体化显著抑制了本地性污染物排放,但同时促进了全域性污染物的排放。(2)区域一体化与社会福利间呈现倒“U”形关系。在临界水平内,区域一体化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3)区域一体化对环境污染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存在地区交互影响,即邻近地区的区域一体化促进了本地工业粉尘的排放,同时抑制了本地二氧化碳的排放,邻近地区的区域一体化有利于增进本地的社会福利。(4)区域一体化对环境污染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边界。本研究认为应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制定差异化环境政策,通过强化空间管理以充分利用区域一体化促进地区协同减排和增进社会福利的双重红利。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本文基于财政福利支出的视角提出了相关问题,主要包括:支出导向单一化、支出监督管理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随后,本文介绍了福利支出项目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分配功能及其政策效应。最后,根据农村公共福利支出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基于提高农民素质、发挥农民劳动力优势的目标,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本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不仅是山西省国家综改试验区建设面临的问题,也是全国各省区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在界定基本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山西省基本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制度模式,测算了山西省基本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资金需求与供给,分析了山西省基本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了山西省基本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实现途径、步骤、任务与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老龄化与日本的社会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今年3月发生的大地震和核发电站的泄露事故,给政府和国民敲响警钟,震灾后的复兴,同时也是日本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复兴。本文就日本的老龄化、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社会保障构造改革后社会保障政策的诸多问题,并就日本社会保障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2009年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政府的主导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本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外部和内在风险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以期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参照,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本文认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因素包括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高龄化、城镇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其他养老保障制度的弱化;内在风险因素则包括制度设计风险、个人的筹资风险、财政的支付风险、投资性风险和管理性风险。  相似文献   

19.
郭竞成 《保险研究》2012,(3):122-127
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引入市场机制,在工作实践中创造出保险公司经办新农保业务的"衢江模式"、银行贷款垫交养老保险费用的"柯城模式"、引进市场机制提高医疗保障程度的"金华模式",这些创新在便民惠民的同时减轻了地方政府负担,提高了管理经办效率。浙江经验意味着,为促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可以从四个层次逐步深化对市场机制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具有重要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在很多国家社会保障都是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最重要的手段。本文对陕西省宝鸡市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保障转移性收入缩小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使城乡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下降了4.5%,其中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下降22.8%,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下降1.82%。但由于农村居民获得的社会保障转移性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从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上升23.17%。为抑制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中国应重视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尤其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尽快扭转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逆向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