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玉锋 《保险研究》2011,(10):61-67
本文采用2010年对1595个衣民的调查数据,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主观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信任度对其参保行为有显著性影响,农民的信任度越高,其参保的可能性就越高;农民对制度的满意度对其参保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农民对制度的了解对其参保有促进作用,农民对制度越了解,越倾向于参保...  相似文献   

2.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主要是年龄、人均年收入、受教育水平、人均土地面积以及家庭子女数,其中年龄、受教育水平、人均年收入和人均土地面积对参保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而家庭子女数则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家庭杠杆是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决策的经济约束条件,研究发现,是否存在家庭杠杆、家庭杠杆持续性对农民参保意愿和缴费档次选择的影响显著为负;家庭杠杆率与农民参保选择呈现“U形”关系,在家庭杠杆率低于一定水平时,其提升会抑制农民参保和提高缴费档次,超过一定标准时,家庭杠杆率提升则会增强农民跨期消费偏好而促进其参保和提高缴费档次。通过交互项分析发现,自身健康水平提高会减弱家庭杠杆对参保选择的负向影响;家庭杠杆率对农民参保选择的影响受到养老金待遇水平的调节,养老金待遇水平较高时,跨期消费偏好提升使得家庭杠杆率对参保选择的影响由负转正。家庭杠杆对参保选择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和性别异质性,农村女性参保意愿更容易受到家庭杠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农民工养老保险需求为切入点,从参保意愿和实际参保水平两方面对需求进行综合考量。在对浙、鲁两地431个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其参保意愿和参保水平之间存在较大需求缺口。同时,运用二项分类Logistic模型分别对二者的影响因素进行横向的显著性对比分析,发现各因素在对参保意愿和参保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力度上存在较大差异。最后,针对上述分析,就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及其估算一直是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提出历史债务估算的一种新方法——以“中人”基本养老金为基础、按照其在旧制度的工作年限与新制度下的缴费年限之比确定“中人”历史债务,并以2005年修改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基础建立估算模型。这一方法适合于任一统筹地区。文章还根据某地的实际数据,对该地区的历史债务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保障》2012,(4):28-28
全国社会保险统计年报会审工作于2月底基本结束。根据年报会审结果,截至2011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391万人,比2010年底增加2684万人,增长10.4%。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6284万人,比2010年底增加2650万人,增长11.2%。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民之所盼,国之所望。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为了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亟须企业年金发挥补充养老保障作用。本文基于西安市的调研数据,以企业职工为研究对象,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职工企业年金的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职工具有较高的企业年金参保意愿,且基本养老保险满意度与企业年金制度认知度的提高均会增强职工的参保意愿;就业于上市公司和工作年限长的职工的企业年金参保意愿更强。由此本文提出加快健全企业年金制度体系、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提高职工的参保意识与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存在的参保居民缴费水平低的问题,基于河南省某地级市近500户居民的入户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居民参保缴费的因素不尽相同.其中,个人变量中的户籍、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四个变量对农户缴费档次的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变量中的月均收入和子女个数对农户缴费档次的选择有显著影响;政策因素中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及养老待遇了解度、宣传程度以及知晓途径对农户缴费档次的选择有明显影响.同时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提出了提高农民参保缴费积极性、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1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情况之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增长率近年最高截至2011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包括纯企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以个体身份参保人员,下同)达到2839l万人,增长10.4%,增长率为近年之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意愿影响因素为出发点,通过对山东省新农保试点地区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子女个数、希望的养老方式、为家庭考虑是否参保、是否参加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对新农保的总体评价等因素对农民参保意愿具有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夯实财富储备,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全面考察了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动因,着重分析享受养老待遇和养老待遇水平对退休人口再就业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享受养老待遇对退休人口再就业产生负激励效应;养老待遇水平提高会明显降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可能性;个人负债占资产比重越大,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概率越高;配偶退休、年龄增大、健康状况差会显著降低退休人口再就业概率。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增加老年人口经济收入;养老保险制度应兼顾保障性和劳动力市场功能;构建老年就业服务体系,保障老年就业权利。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阐明自己的"民生观",指出中国养老问题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政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福利一词也越来越多为人所谈论。本文以农村养老保险为切入口,研究社会资本、党员身份与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与程度、知情程度、未来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农村的福利情况。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六个假设。根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社会资本对是否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是否知道个人账户有多少钱、将来是否加入农村养老保险都有积极作用;党员身份与是否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是否知道自己的个人账户有多少钱、将来是否可能参加无关。结果表明,提高村民的社会资本,加强他们的社会交往有助于他们获取信息,改善福利,所以可以提高村民小组活动和村民大会的频率以增加农民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3.
夯实财富储备,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全面考察了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动因,着重分析享受养老待遇和养老待遇水平对退休人口再就业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享受养老待遇对退休人口再就业产生负激励效应;养老待遇水平提高会明显降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可能性;个人负债占资产比重越大,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概率越高;配偶退休、年龄增大、健康状况差会显著降低退休人口再就业概率。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增加老年人口经济收入;养老保险制度应兼顾保障性和劳动力市场功能;构建老年就业服务体系,保障老年就业权利。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5—2014年我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预期寿命延长对我国养老金支出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对我国养老金支出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研究样本期间内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导致了我国养老金支出水平增加了0.94个百分点,对养老金支出水平增加的贡献度高达76%,成为了我国养老金支出增加的主导因素。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延长模式逐渐进入到以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为主导,这种人口增龄效应对养老金支出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增强和深入,在未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优化过程中需对预期寿命这一因素加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16.
构建中国特色福利制度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需要国家福利、企业福利等各种福利形式合力发挥作用。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加深、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收支压力、劳资关系的紧张等都对企业年金提出了巨大需求,但实践中发展并不理想。基于企业年金市场化性质的分析,本文认为与企业实力、税收优惠政策相比,运行机制是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企业年金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成为制度政策的着力点。围绕完善企业年金运行机制,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划清相关当事人的责任界限、加快配套制度的建立四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存的城镇"二元"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多种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审视我国城镇"二元"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助于破解城镇养老保险的发展困局,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已具有统筹城镇"二元"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统筹的经验,推进我国城镇"二元"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比较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前后的不同方案,计算两种制度下的养老金替代率,得出试点方案中的养老金替代率与改革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替代率均存在较大差距。从而说明各试点省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进程缓慢主要在于待遇水平大幅度降低。由此提出早日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养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选取长春市老年居民消费及收入相关数据并利用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收入水平与老年人文化消费之间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老年人文化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不同收入阶层老年人的文化消费偏好存在差异;老年人个体异质性对其文化消费存在显著影响。因此,要有效推动长春市老年人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应注意挖掘低收入群体老年人的文化消费潜力,设计符合该群体老年人文化消费特点的产品,并施以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更加注重高收入组群老年人个体异质性对其文化消费的影响,设计满足其个性化文化消费需求的产品,从而满足老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