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惠金融在提高贫困人群收入,减少农村地区贫困方面被赋予较大期望。鉴于此,本文对湖南怀化市农村地区开展调查研究,获取了全市13个县(市、区)部分宏观数据与494户农户的调查问卷微观数据。基于此,文章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了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减贫效应,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是农村地区减贫重要手段,普惠金融发展不足成为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阻碍。最后,文章阐述了本次研究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减贫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8—2015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收入、教育、医疗等多维度贫困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这三个维度贫困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对收入贫困由不显著负面作用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教育贫困由不显著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医疗贫困的正面作用由较弱发展为显著。此外,财政支农、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正规金融都存在一个或多个维度的减贫作用,其中财政支农减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劳动力供给和贫困的影响,并运用199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协整分析农村低保制度对劳动力供给和减贫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低保制度会减少劳动供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迁移式扶贫政策和农民市民化政策的引导下,农村低保制度会促进劳动供给;农村低保支出对农村的减贫效果较差,产生"负向激励效应",虽然能够缩小农村贫困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此外,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低保制度并不是减贫的主要原因,经济增长才是减贫的主要动因。农村低保制度要充分发挥收入再分配功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农村低保制度的减贫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的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低保政策的瞄准效率、减贫效果及低保对家庭消费支出和福祉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保的瞄准效果在农村不如城市,中部地区不如东部和西部;低保对缩小贫困差距、减轻贫困程度的影响大于对降低贫困发生率的影响,低保的减贫作用受到政策瞄准误差和保障水平的约束;整体上低保家庭并没有将收入优先用于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而是用于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投资,相比非低保家庭,东部和中部的城市低保家庭倾向于将收入用于教育的投资,农村低保和中西部城市低保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费用更高。因此,应提高低保政策的瞄准有效性和保障水平,加强低保政策与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政策的衔接,逐步实现城乡统筹,确保社会救助的公平性和长效性,充分发挥低保政策的兜底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5.
缓减贫困一直是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政府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2003~2011年中国26个省市的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定量研究农村小额信贷缓解农村贫困的效应。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其降低农村绝对贫困的程度效应要大于降低农村贫困人口相对收入短缺和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效应。为了更好地发挥小额信贷缓减贫困的效应,应进一步放开小额信贷发展的约束成分,改进贫困农户贷款评级授信的方式,提高小额信贷缓减贫困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6.
农村老年人贫困发生率主要受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三者的影响。本文将农村老年人贫困分解为收入贫困和主观贫困两个维度,采用新疆南疆地区5个地州市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个体特征因素制度、家庭特征因素以及社区特征因素对南疆地区农村老年人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健康状况等个体特征因素及家庭规模、子女数量、医疗支出占家庭总收入比重等家庭特征因素对收入贫困发生率具有显著影响;另外,所在村的经济情况较好、交通较便利的农村老年人收入贫困发生率较低。本文认为,以提高老年人的福利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农村地区教育状况可以有效降低农村老年的贫困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和2015年两期面板数据,运用多维贫困指数和DID模型,评估、比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两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农村老年人口的减贫效果。经测度多维贫困指数发现,无论贫困临界值取何值,总样本、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多维贫困状况均有所改善。DID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与新农合相比,城乡居民医保能够显著减少农村老年人口多维贫困的发生率。分维度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医保显著降低了农村老年人口陷入收入贫困和健康贫困的概率,但在主观福利贫困方面并无显著效果。稳健性检验结果亦支持DID模型分析结论。建议通过完善财政补贴机制,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工作,合理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做好各种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工作,来更有效地发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减贫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财政》2012,(1):26-28
湖北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山区、库区于一身的中部农业大省,境内大别山区、武陵山区、丹江口库区等地集中连片贫困特征十分明显。贫困地区范围大、贫困人口数量多与扶贫财力有限的矛盾十分突出。近年来,湖北省财政部门按照"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形成合力、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要求,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有效解决了约2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和脱贫问  相似文献   

9.
基于政策协同视角,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与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法实证考察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减贫效应发挥的财政政策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有利于减贫,但部分贫困县域的减贫效应并不显著;非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减贫效应明显高于贫困地区;贫困地区财政政策显著抑制了农村金融减贫效应的发挥,且贫困程度越深的县域,抑制作用越大,即两者尚未形成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金融发展与减贫关系的理论研究入手,利用1990—2010年数据,以新疆农村为例进行农村金融发展与减贫之间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分析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少的长、短期影响和Granger因果关系等,目的是考察新疆农村金融发展能否对改善贫困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新疆金融反贫困的实践及政策效应进行实证评价,从金融视角下为政府及市场减少贫困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朱玲 《金融研究》1994,(3):28-37
贫困地区农户的收入、资产和负债朱玲本文旨在以中国经济改革和大规模的反贫困行动为背景,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考察作为扶贫措施之一的以工代赈项目对贫困地区农户的就业和收入的影响,确认它对缓解贫困的作用,并论证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户信贷项目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家》2018,(9):16-17
8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意见》指出,过去5年,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迈出坚实步伐,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13.
以由甘肃、青海、宁夏三个西北地区落后省、区组成的小西北经济区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分析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法测算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用组间方差法测算城乡收入差距,经过比较得出二者存在周期性倒"U"型曲线关系,与人们的普遍猜想不一致。这说明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并没有自始至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提出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5—2017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和贫困程度都存在空间集聚特征,从全国层面来看,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从区域层面来看,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存在异质性,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区域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减缓贫困还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越过某一门槛时,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会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消除农村贫困,越来越成为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中心主题。本文从内生金融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由于内生性的极度缺失,致使其金融服务停滞不前,难以发挥减贫作用;非正规金融虽然内生性显著,使其具有很强的活力,但受相关制约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进一步实施农村反贫困需要大力发展内生性金融,以形成高效的农村造血机制,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南疆四地州是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目前贫困人口占到全疆人口总人口的85.9%,贫困发生率22.7%,脱贫攻坚形势严峻,扶贫工作任务繁重。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区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现状、贫困工作开展情况及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论述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坚决打赢我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省丹寨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8万人,超额完成省州下达该县减贫任务数0.56万人的92.9%,1个贫困乡镇摘帽、23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59%。落实支持创业、促进就业专项资金762万元,吸纳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城就近创业;采取"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实现对行政村和贫困户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5—2013年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435个国定贫困县的样本数据,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服务程度不同维度,运用PVAR模型测度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之间动态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先抑后扬的"非线性关系",在短期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呈现负向冲击,而长期则具有正向激励。现阶段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体制与机制缺陷,将制约金融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深层结合,抑制甚至负向影响金融减贫的实践效果。通过贫困地区内在机制与体制创新,才能驱动农村金融作用于贫困减缓的行为轨迹,扩张金融减贫的正向作用路径与空间,实现金融减贫的阈值跨越。  相似文献   

19.
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空间关联关系,以及财政教育支出对农村减贫的空间关联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空间关联上呈现出复杂、多线程的网络结构;区域间财政教育支出差异和人力资本差异与农村贫困联动矩阵呈现显著负相关,区域间技术发展水平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农村贫困联动矩阵呈现显著正相关。加强我国农村贫困的治理,需要考虑财政教育支出的空间关联作用,实施定向的、梯度推进的区域协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农村贫困减缓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基于2007—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SCC-FE模型和门槛变量二元虚拟变量法,对经济发展和政府干预背景下,金融发展、结构偏差和农村贫困减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金融发展和结构偏差对农村贫困减缓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的单一门槛效应。金融发展规模在不同的门槛变量下均表现为减贫效应减弱,金融效率和结构偏差对农村贫困减缓转变为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过门槛值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减贫效应逐渐消失,较高政府干预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阻碍了农村贫困减缓。结合研究结论,发展普惠金融、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和扶持乡村产业发展是农村贫困减缓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