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及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思想,与当今提倡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一思想是具有很大特色的.其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定与特定历史时期对人的素质的特殊要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为了不同时期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体现出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但马克思在不同的时期对人的本质有不同的表述,人们对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理解也有差异,甚至片面的强调其中某点表述,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对此,我们应该了解他写作时的不同历史背景和前提;认清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体系,全面系统的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但马克思在不同的时期对人的本质有不同的表述,人们对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理解也有差异,甚至片面的强调其中某点表述,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对此,我们应该了解他写作时的不同历史背景和前提;认清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体系,全面系统的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与阿马蒂亚.森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虽然在哲学基础和某些观点上具有相似之处,但在本质上存在着分歧。前者所阐述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在消灭分工和私有制的前提下实现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划时代的指导意义;后者所阐述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在承认分工和私有制的前提下实现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实现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环境,因此,我们应在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国情有选择性地借鉴和吸收阿马蒂亚.森思想的科学成分,以解决商品经济阶段的人的片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落脚点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目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与人的全面发展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本管理体现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发展的趋势。人本管理倡导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充分地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实现人的最高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分别在讲话中提出了“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社会的、历史的、个人的、集体的辩证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目标。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一直是古今中外思想家追求的理想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是对和谐社会的最经典的诠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据此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科学、全面地阐释。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全面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好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内涵,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外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和谐发展,对于企业的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人本发展观是经过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而逐渐形成和完善的。邓小平奠定了中国特色人本发展观的理论基石。在此基础上,江泽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人本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全新的含义,提出“以人为本”,并使之成为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主线。  相似文献   

10.
试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对中国高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在批判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状况中建立起来的,它包含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实现条件。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于当前中国高校积极探寻和推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分析党的新的领导集体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说明和阐述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不仅是理论上指导思想,而且必须实现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将我国社会带入了一个新的全面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必然带来人的转型,即要求人的现代化,并且两者相辅相成。研究社会转型与人的现代化问题,是社会学的跨时代课题。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作为引玉之砖。 一、社会转型的内涵与外延和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征 一般说来,社会发展要经历一个从农业社会向城市化工业社会过渡的全面转型时期。从哲学角度分析,社会转型有这样三种涵义:第一,是制度规范层面、思想文化层面等各个社会领域的全方位变革。社会转型的基础是经济领域的转型,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与重建。第二,是社会发展合理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社会转型是社会基本矛盾演化的必然结果,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社会规律的运行和实现都离不开主体的活动。而主体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因而社会转型是社会主体追求自己目的的结果。第三,最终目的是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相联。他的精神品格,曾是时代与民族的人格化身;他的思想,曾塑造过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的心灵。他的一生与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连在一起,在他人格和思想的闪光之处,正是他心中装着人民,想着人民,并为人民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毛泽东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全部,都源于人民观、融汇于人民观。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全面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人民观,落实到信访工作实践中,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刘奇 《宏观经济研究》2006,(12):21-26,33
“十一五”时期是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坚持依法治省,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统筹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本质上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人、培养人和造就人的活动,是一门处理关于"人"的艺术。马克思主义中蕴涵了大量的"人"的思想,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人"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产全面发展的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回归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固有轨迹。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 《江南论坛》2008,(12):47-4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不仅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样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朱雅宾 《经济问题》1994,(6):40-42,51
构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形象朱雅宾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使企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与之相配套的企业形象如何建立?这是当前企业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企业形象是指能引起广大用户和社会对企业直观的总体印象和反映,使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刘亚男 《时代经贸》2010,(10):246-246
本文立足于当今新的发展和实践,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割析了“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三个方面内容进行了简单的阐释。揭示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和学说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除了关于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出发点、人的类特性和本质、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人本思想外,还系统地阐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核心,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也是共产主义的目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和主要内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途径;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社会进步的三个形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过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湖南的重要时期,也是抢抓中部崛起机遇、大力推进“三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湖南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