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资源性产品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空间优化布局、发展和转型升级方向、国家(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影响。资源性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造成过度依赖资源性产品高投入的经济结构,对资源型产业经济结构、加工型产业经济结构造成约束。必须再认识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作用:第一,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的薄弱环节,第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矫正要素价格机制扭曲的迫切需要;第三,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已成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刻画、分析土地价格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本地与溢出影响。研究方法: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城市之间的产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负向互动影响,城市间的产业转型升级并未出现协同演进,相反,演变过程呈现出类似“零和博弈”的特点。(2)总体层面上,土地价格的提升推动了本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但抑制了周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不利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整体演进。(3)分用途层面上,商服、住宅用地价格的提升未能有效促进本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但对周边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产生了明显的负向影响;工业用地价格的提升有利于促进本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但对周边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论:政策工具层面,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可以适度提升其工业用地价格;对于较高的城市,则可以降低其商住用地价格,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制度安排层面,应通过财税、政绩考核、土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联动改革,减轻土地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容错机制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原因在于容错机制能够降低决策者对创新的风险感知、容忍民营企业的创新失败,并缓解创新失败导致的声誉损失。本文讨论了容错机制的具体内容:产品供应链联合创新、创新失败保险和容忍创新失败的社会氛围,从理论上拓展容错机制对民营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从实践上为政府提供激励民营企业创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新常态下如何通过创新实现地勘单位转型升级提出了几点认识,并论述了如何利用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资源利用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有效提升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使地勘单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达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质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中县域政府的作为对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柞水县木耳产业转型升级历程中县域政府行为的考察,从“政府-市场-社会”互动的视角提出县域统合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县域政府通过党政统合建立中心工作机制,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营造了有利的制度环境;在项目统合下,县域政府通过打造全产业链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吸引农户广泛参与,完善了乡村产业市场结构;在党政领导和项目资源保障下,乡村产业市场发展中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统合的社会效应,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稳定的社会组织基础。党政统合、项目统合、主体统合构成了县域层面统合治理的重要维度,三者层层推进,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区域经济韧性水平的影响情况,以2010—2021年华中三省下辖4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面板模型,利用熵值法测算不同市区的经济韧性综合指数,并通过定量分析多角度探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韧性水平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于抵御风险、创新转型方面的提升最为明显。从区域异质性的角度来看,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湖北省经济韧性的提高有着最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对“以地谋发展”模式转轨的制度特征、运行状态和政策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摆脱土地依赖、实现经济转型的路径和策略。研究方法:基于文献、政策和数据的制度变迁和模式转型研究。研究结果:(1)“以地谋发展”模式是建立在特有土地制度基础上的体系性集成系统,模式转轨和模式转型具有不同理论内涵和经济影响;(2)模式转轨政策忽视既有模式体系特征,以局部改革化解内生困境,这些政策在短期内达成既定目标的同时也直接改变了相应环节运行状态;(3)模式转轨引起的相应环节运行变化通过体系性传导机制妨碍既有模式运行,加剧下行压力和系统风险,不能完成经济转型。研究结论:“以地谋发展”模式自成体系,经济转型需要以系统性改革设计处理好摆脱土地依赖、培育新发展模式和防范系统风险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三权分置”制度是在农村人地分离背景下进一步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创新。我国部分地区在正式的“三权分置”制度出台之前就已展开“三权分置”的探索,对这部分地区“三权分置”实践状况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三权分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良性运转。本文发现,“三权分置”出现了实践异化,体现为以所有权主体绝对责任化、承包权主体绝对权利化和经营权主体权利弱化为表现形式的“三权”主体权利的失衡,隐含着巨大的社会风险和政治稳定风险。“三权分置”的理想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土地流转性质的政治化是形成“三权”主体权利失衡秩序的主要原因。要破解“三权”主体权利失衡困境,应将土地流转性质去政治化,使土地流转关系还原为土地承包权主体与土地经营权主体之间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相对独立和平等的合作与谈判关系,构建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秩序。  相似文献   

9.
张珊 《山西农经》2024,(3):86-88
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业经济理论、农村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的分析,揭示了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认为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机会提供、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农村金融创新与农村金融服务升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利用等针对性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自上而下分析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进而解析并构建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框架和实施路径。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包含了国家政策层面的制度支持、农业产业层面的价值驱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科技企业层面的发展推动以及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拉动四个方面,形成了从宏观制度→中观产业→微观企业和消费者需求有机统一的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基于农业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链构成要素和数字化农业经济循环系统与价值链主体的协同发展,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框架由农业生产数字化和消费数字化构成的生产经营全过程数字化转型、围绕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农业配套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农业价值链延伸产业数字化发展三大战略模块构成。农业数字化转型要构建"环境—网络—主体—要素"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实施路径,包括营造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创新环境,优化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产业价值创新网络,增强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主体间协同创新能力,强化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创新要素支撑。  相似文献   

11.
Long-run growth is about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diversific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economy, itself a function of the accumulation of capabilities that allows a country to produce new and more unique products.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n “Index of Opportunities” for 96 non-high-income countries. This Index summarises countries' capabilities to undergo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s captured by their export baskets. It has four dimensions—sophistication, diversification, “standardness” and possibilities for exporting new products with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We find that China, India, Poland, Thailand, Mexico and Brazil rank high in the index. This means that these countries have accumulated significant capabilities (as reflected in their export baskets) and hence are well positioned for further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t the other extreme, Guinea, Malawi, Benin, Mauritania and Haiti score very poorly. While both groups of countries need to focus polic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apabilities that facilitat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the nature and degree of policy support required are very different.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保险+期货"服务地方特色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进行理论论证的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影响"保险+期货"模式的六大突出问题——产品标准化、倒向型定价、对冲磨损、资金来源、基差风险和规模效应。进一步地,以白糖(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为案例,剖析了"保险+期货"与政策性农险相融合的发展空间,阐释了"保险+期货"项目在提升边际报酬和资金利用效率方面的改进方式和途径。基于此,本文总结并提出以"强化微观主体基础、扩大财政空间增量、健全配套期货工具、营造宏观制度环境和完善效应评价体系"为重点的"保险+期货"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角阐释"两山"理论的新时代内涵,对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路径进行理论分析,采用案例分析法、质性研究法,分析"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模式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路径及其运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讨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可持续实现的路径。结果表明:"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模式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是以生态资源为基础,通过精准调查,在明晰生态资源产权的前提下,运用经济学方法对其价值进行核算,以直接或者间接利用权属交易、生态服务交易、产业化等方式将生态产品货币化。因此,应该建立市场化生态要素产权制度,引入市场经营主体发展生态产业,建立"公私合营"的生态产品交易制度,以便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得以可持续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保险+期货"服务地方特色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进行理论论证的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影响"保险+期货"模式的六大突出问题——产品标准化、倒向型定价、对冲磨损、资金来源、基差风险和规模效应。进一步地,以白糖(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为案例,剖析了"保险+期货"与政策性农险相融合的发展空间,阐释了"保险+期货"项目在提升边际报酬和资金利用效率方面的改进方式和途径。基于此,本文总结并提出以"强化微观主体基础、扩大财政空间增量、健全配套期货工具、营造宏观制度环境和完善效应评价体系"为重点的"保险+期货"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快推进新疆巴州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历史悠久,素有"华夏第一州"美誉,地处新疆东南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现代农业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等基础条件相对优越,是新疆重要的棉花、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巴州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农业领域,全州棉花、粮食、特色农产品、设施农业等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但受自然生态脆弱、国内外市场波动、成本不断提高、自身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影响,现代农业发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文章梳理总结巴州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系列优势,系统分析当前农业产业结构及主要特征,粮食、棉花、油塘、特色经济作物等主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指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因素,从管理、生态保护、促进产业发展、加工产业升级、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等角度提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思路和合理化建议,从而加快推进巴州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Excessive dependence on land finance (hereafter LF) in China’s urbanisation process has generated various problems and compromised the interests of future generations, hence a transformation from “land urbanisation” to “population urbanisation” is now called for. Nevertheless, before turning towards a new urbanisation strategy,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nces of LF and associated risks for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deserve further investigation. This study develope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from administrative,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perspectives, to evaluate the LF risks at provincial scale in mainland China from 1998 to 2017, applying the combined AHP-Entropy method and Multi-Criteria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and transfer dependence remained high across all province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and the LF risk increased accordingly. In 2015, economic, social, and total risks of China as a whole all reached a “high” risk level, ecological risk was at the level of “critical”, although administrative risk kept going down and was at a “low” risk level in recent years, thanks to the persistent nation-wide effort on cracking down on corruption. Spatially, total LF risk generally presented a declining gradient from east to west. Through analysing the tentative and plausible causes to above spatio-temporal variances, five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1) reforming current cadre assessment and fiscal decentralisation systems; (2) transforming the residential housing supply structure; (3)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l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ystem; (4) promoting a flexible leasehold mechanism in primary land market; and (5) restructuring the industrial layout to defuse differentiated LF risks across provinces. With empirical data and comprehensive risk evaluations, this study contributed to improve our knowledge on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LF and its associated risks at provincial scale, helped to inform future urbanisation policy designs and ultimately to promote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for China and beyond.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2004年10月到2013年12月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具体分析了我国水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状况。研究发现:我国水产品市场价格具有比较明显的集簇性;我国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受到前期波动的影响更大,外部条件的冲击对我国的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有限,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在我国水产品市场并没有得到具体的体现;但是水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率却存在杠杆效应,出现利好消息时,水产品市场价格指数的波动率的波动会减小。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了我国以及四川省资源型城市概况的基础上,针对四川省资源型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缺乏动力产业支持、体制机制矛盾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等现实问题,从借鉴国外经验、健全体制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角度探讨了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再发展之路,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和发展新兴接续产业、考虑产业转型和升级等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