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书上架     
《中国企业家》2013,(12):127
《这还是马云》作者:陈伟著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5马云的助理陈伟借助幽默寻常的琐事,试图从各个角度揭开"千面马云"的真面目,讲述一个与想象中不同的马云,和一个真实鲜活的阿里巴巴。  相似文献   

2.
邹玲  福先森 《中国企业家》2014,(14):56-60,9
“国家队”华数与马云为何会走到一起?谁会成为未来“传媒帝国”的真正主角?虽然看起来马云已经身处商人阶层的最顶端,但在中国,只有一件事情是马云想做但又无法轻易做的,那就是——成为一个传媒大亨。“文化产业起不来,中国就是个暴发户国家。”这是马云投资文化的逻辑。阿里巴巴IPO之前,通过对文化中国、华数传媒、优酷土豆、21世纪传媒等公司总  相似文献   

3.
01马云 上榜理由:"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在2012年网商大会上,48岁的马云给时代做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注解.而这个注解对于马云和他带领的商业帝国来说同样适合.回顾2012年,淘宝商城更名天猫、B2B私有化、从港交所退市、成立7个新事业群、小贷崛起、完成对雅虎股份回购、"双十一"191亿元的惊人销售额……马云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开拓出了一个万亿网购帝国.尽管对于马云时有争议与讨伐,但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在现今的中国网购领域,淘宝系已经一家独大,马云已经成为中国网购业不可挑战的霸主.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家》2013年第10期封面故事《神马终成浮云》5月10日,全中国的目光似乎都集中到"人间天堂"杭州,这里正在举行互联网大佬马云的退位仪式。一时间,各大媒体都充斥着马云的"神马"头像。马云真是急流勇退吗?他说自己赶不上互联网发展速度,这个说辞很可疑。阿里不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马云也非技术见长的管理者,究竟是什么促使他退位?阿里发展史上,马云一直  相似文献   

5.
拿着球杆的杨致远愣了一会,他以为自己听错了。随后,马云把想法又重复了一遍,杨致远才明白,马云是要玩真格的。出乎马云的意料,杨致远朝他竖起了大拇指  相似文献   

6.
马云被视为中国企业界的精神领袖,为何如今却被一群浙商斥为“小人”? 在“马云即将成为中国首富”的声音不绝于耳之际,一帮浙江老乡给他送去了诚挚的、憋在内心很久的慰问——马云,你是小人!  相似文献   

7.
人物     
马云:"偷走"支付宝 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的教父级人物,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最近过得并不怎么好。因获取牌照而进行的支付宝股权重组,掀起了阿里巴巴与雅虎的一场纠纷,支付宝被马云一手遮天地“偷走”了,违背契约精神等口诛笔伐着实让马云“很受伤”。马云直言,他看中的并不仅仅是钱,重组是要确保所有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男人的长相和他的智慧是成反比的。”马云,这个有着拿破仑的矮小身材、外星人的硕大脑袋的前英语教师,对自己“颇有性格”的相貌毫不忌讳,反以为荣。2005年,马云创造了中国互联网的最新神话——他带领着他的阿里巴巴公司成功地以一家并未上市的公司40%的股权为代价,换来10亿美元以及雅虎中国全部资产。一直习惯“悄悄进村”的马云一下子被媒体的聚光灯包围。马云的名号也一路从骗子、疯子一路飙升到狂人、怪人。人们对马云的外貌和言行举止也开始采用比较客气的说法,“长得比较怪,想法比较怪,说话比较怪”。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马云的第…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6,(11):5-10
对马云现象的思考在应该重视马云个人特质的基础上,更要认真分析其成功背后的中国元素。那种将马云在中国互联网经济浪潮中的成功简单地归结为马云个人的创新精神和个人魅力,是有失偏颇的。作为伟大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互联网经济标杆人物,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转轨经济体制这一特有的"时势",探究其是如何成功的。在笔者看来,马云的成功有其客观的历史条件和外部诱因,诸如信用就是商机、庞大的用户基数、精准的目标定位、线下体制压迫的释放等都促成了马云产业帝国的发展与强盛,并由此掀起了一股中国互联网经济繁荣发展的浪潮。今后,我们更应关心的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线下体制租金的空间逐渐缩小,此时我们有必要思考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不确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太极是个圈     
在企业家圈子里,太极有两派:郭派和马派。郭派是郭广昌为代表的易太极,马派自然是马云为代表的太极禅。郭广昌的师傅黄宗达,实际上正是马云介绍的。3年前,郭广昌问经常打太极的马云,能否介绍个师傅。马云当时只知道上海有个黄宗达,但并未相见,就随口跟郭广昌说了。没想到,郭广昌还挺认真,竟然坚持打起太极,连高尔夫球都少碰了。后来马云找到陈氏太极传人后,竟然也上了道,还非要推广太极文化。和李连杰、王占  相似文献   

11.
彭蕾是阿里巴巴创业“十八罗汉”中少有的女性,1994年在浙江财经学院时,她是马云同事;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时,她成了马云最得力的干将。在入主支付宝之前,她是阿里巴巴的首席人力资源官,马云将集团内有关“人”的事情都交给她打理。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马云再次抛出的过冬论,给人们对于经济前景的预期再添寒意。7月底.马云给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的一封邮件在互联网行业引起轩然大波。邮件中,马云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接下来的冬天会 比大家想象得更长!更寒冷!更复杂!我们准备过冬吧!”8月初,马云再次阐述“冬天论”,并称“全球进入了自二战以来最为复杂、最为困难的时期”。阿里巴巴希望有几年的休整时间.并鼓励员工要有过冬的信心和准备。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忽悠之王”的马云似乎对每个话题都能口若悬河,但情人节显然是个例外。“情人节快到了,你打算……”记者话音未落,电话那头已是笑声连连,“怎么会说这个话题?”语气里半是意外,半是尴尬。“我从来不过情人节的。”马云很快给出答案,紧接着,又补充了一条理由,“太忙了。”马云的忙可以理解。去年那起世人瞠目的雅巴收购案,让马云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公众人物。“看到媒体上到处都是自己,我都看烦了。”马云无奈地向记者抱怨。情人节是一个博爱的节日不光是忙,不过情人节,还因为马云对情人节的含义有一番特别的高论。“在中国,情人…  相似文献   

14.
除了坚持,马云身上的闪光点则来自其独特的商业创造力。正如其好友、台湾首富郭台铭所评价的那样:“马云的做事情如天马行空一般”。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家》2013,(23):96-96
双十一已经结束,可很多人还意犹未尽。一张马云在银泰门店购物,30秒钟刷掉39元的照片在网络间又被广泛传播。与双十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主角其实不是马云,而是照片边上站在一旁笑看马云的沈国军。生性不喜张扬的沈国军,自然知道马云那张脸的辨识度高过自己,所以在银泰15周年店庆的时候。甘愿成为“配角”。  相似文献   

16.
杨晶 《中国企业家》2006,(19):114-114
三年前的吴志祥是阿里巴巴CEO马云手下的一位普通销售经理。三年后,在《赢在中国》36强晋级12强的第一场比赛现场,吴志祥再次和马云重逢。此时的吴志祥已经是一家有着一百多名员工的公司的总经理,而马云则是这次大赛的评委之一。  相似文献   

17.
《政策与管理》2008,(1):114-115
现代的商业活动中,我们与客户之间除了彼此赖以生存的商业合作外,彼此之间还可能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而这种商务性的私人关系也会给每个人带来意外的收获,马云曾经送给杨志远一份高尔夫厚礼,而杨志远回馈给马云的却是1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投资,促进马云建立阿里巴巴商业帝国的脚步,我们都知道马云这份厚礼送得值了。  相似文献   

18.
王瀛 《英才》2010,(6):75-76
一个大佬能创造一个优秀的企业,那么一群大佬能创造出什么?当年,为了聚众上市,虞锋曾经在一个会议上邀请同去参会的马云做聚众的独立董事,不过马云独立董事没做成,反而是虞锋在与马云交谈后,卖掉了当时与分众竞争激烈的聚众。  相似文献   

19.
声音     
《中国新时代》2010,(9):14-14
这是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主席兼CEO马云在秘鲁利马召开的亚太经舍组织(APEC)2010中小企业峰会上谈及企业成功的关键时说的话。在马云看来,在团队员工的选拔与培养上,怀揣同一梦想和愿景的“志同道合”者,往往比“品学兼优”者更适合企业。马云同时表示,无论现实多艰难,企业都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学会在逆境中“试图生存”。  相似文献   

20.
马云史玉柱支招中小企业如何“过冬” 近日,面对全国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纷纷遭遇“寒冬”的事实,阿里巴巴CEO马云、巨人网络CEO史玉柱分别为他们支招如何“过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