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李晓娣 《当代经济》2005,(13):52-53
一、企业集团的产生及发展 1、企业集团的概念 日本是最早使用"企业集团"概念的国家,日本<经济词典>将企业集团概述为"多数企业相互保持独立性、并相互持股,在融资关系、人员派遣、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制造技术等方面建立紧密关系而协调行动的企业集体".欧美等国虽没有明确的"企业集团"概念,但是以垄断形式存在的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在西方各国的经济生活中一直发挥着企业集团的功能.在中国,有关"企业集团"的定义有很多种,有的则搀杂了所有制关系在内.有学者提出,应撇开国家特点和所有制问题,定义"企业集团"为"企业集团是多个法人企业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通过资产等联系纽带,以实力雄厚的企业为核心,组建的具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及多种经济功能的大型法人企业联合体".  相似文献   

2.
企业集团在国外出现较早。股份制的确认和法人资格的建立,为企业间相互投资直至企业集团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法人企业之间相互投资引起产权方面的变化,但并未改变各自的法人资格,却出现了通过产权实施间接控制的“母”、“子”公司关系。以这样关系为特征的一个企业群体...  相似文献   

3.
日本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发展企业集团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集团内企业之间相互持有股份的情况,与日本的法人相互持股颇为相似。本文试就日本的法人相互持股制度作一番初步探讨,并揭示其对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借鉴作用,以求教于同仁。在当今企业化的社会中,孤立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企业通...  相似文献   

4.
蔡轶娜 《经济论坛》2006,(5):129-130
一、有关企业集团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大多数国家,企业集团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而不是法律上的概念。在法律上出现的多为母、子公司,控制企业、附属企业等。只要构成了法律上规定的母、子公司关系或控制企业、附属企业关系,就被认为是形成了企业集团。在美国联邦制定法中“,控制”(control)是界定“企业集团”的最主要的范畴。只要一个企业被另一个企业所控制,法律上就可以视其为集团。这种控制的对象是决策权。英国《公司法》(TheCompanies Acts,1989)仅仅在三个方面接受了集团法原则,分别是提供统一的集团账目、禁止公司购买自己…  相似文献   

5.
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先进的、高级的联合组织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我国,企业集团是1980年以后逐步兴起的。我国企业集团几经风雨,虽已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对企业集团的性质这一根本问题迄今也尚未有统一的结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集团的发展。为此,我们主要从企业集团的界定和特征这两个方面对企业集团的性质作一分析。企业集团的定义从历史上看,“企业集团”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二战后的日本。日本对企业集团的定义有两种,一种认为企业集团的首要特征就是集团内大企业各自有机地多方面相互持股,…  相似文献   

6.
大公司、大集团的概念误区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但对于大公司与大集团的定义却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有人认为,大公司是单独经营单位的大型企业,大集团是多企业的联合体,没有什么相互联系;还有人认为,大公司管理就是过去的大工厂管理,而集团管理则是工厂式管理加上“对企业的管理”。实际上,在我国,“企业集团”的概念有一个演变过程。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早期的“层次说”和现在的“资本说”。“层次说”的概念是将企业集团这一经济联合体划分为几个层次:核心层(集团母公司)、紧密层(母公司控股企业)、半紧密层…  相似文献   

7.
钟庆才 《新经济》1997,(8):42-46
997年5月29口,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以资本纽带,通过市场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如何组建和管理企业集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因为企业集团最早产生于日本,以后逐步遍及世界各国。目前,在经济发达国  相似文献   

8.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企业与金融企业通过在资金、股权及人事上的相互渗透,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产融实体的经济现象.日本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实践,经历了产融初期结合、产融结合形式多样化到产融结合渐进式改变和产融结合大改变.日本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实践启迪我们:任何产融结合方式都是特定环境的产物,因时宜地的对产融结合方式加以完善和改变,才能有助于企业集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设计包括设置内部审计网络框架、确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及内容、配备和管理内部审计的人员等方面。内部审计机构是集团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设置和职能的有效发挥对于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大体有两种组织模式:财团型和母子型。所谓“母子型”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大公司为核心,通过投资控股、参股而形成的企业联合体。核心企业就是母公司和控股公司,它在从事经营活动的同时,又通过控股、参股,控制子公司、孙公司、关联企业,管理整个集团的运行。“母子型”企业集团是比较规范的模式,目前这种模式是发达国家的主流模式,我国政府也把“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型”企业集团作为发展的方向。本文就选择“母子型”企业集团作为探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王河 《经济问题》1993,(5):32-33
所谓“婆婆”,是指企业集团的行政隶属关系。在我国每个企业无论其大小都得有个“婆婆”,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企业集团要不要有隶属单位,也就是需要不需要为自己找个“婆婆”,或者由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给指定一个“婆婆”?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来看,企业集团不应该要“婆婆”。如果现在还不能离开“婆婆”的话,也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摆脱“婆婆”。企业集团不需要“婆婆”,这是我国管理企业传统观念的一大突破,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必要性。一、企业集团不要“婆婆”,是企业集团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很多新的概念或观念必然影响到每一位消费者,从而导致市场需求的重大变化。近几年来,出现的诸如“生态”、“高技术”、“网络”、“技术创新”、“企业再造”、“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新观念,不仅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影响每一位消费者,而且也必然作用于企业集团。现代市场观念与知识经济新观念的有机结合,一定会促进市场营销深层次的变革。就企业集团而言,营销观念的变革与更新是先导。一、树立生态营销观念,促进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人口、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的一种比较新的发…  相似文献   

12.
日本企业集团的发展经验臧跃茹企业集团一词属日本首创,欧美国家经济文献中一般没有这一名词。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企业集团为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工业国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载体。同时日本企业集团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传导点和作用点,并在...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横式选择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保证,合理配置企业集团资产,发挥集团优势,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企业集团公司对集团内成员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可分为“集权式”、“分权式”和“集团总部指导下的分散管理”三种。  相似文献   

14.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艳 《经济论坛》2003,(1):43-45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在特定经济环境下,为界定集团内各方面财务管理的责权利关系,正确处理和规范集团内各成员企业间财务行为而确立的基本制度。它属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上层建筑”,对其“经济基础”———企业集团的理财活动起着推动、促进和导向作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包括企业集团的财务组织制度、财务决策制度和财务控制制度三个主要方面,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问题进行探讨。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设计的原则一套合理而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设计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首先,母子…  相似文献   

15.
企业集团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由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一般包括集团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等。企业集团的管理核心在于通过资本纽带关系实现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而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又以资金管理为核心,尤其是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以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普遍接受的理念。如何加强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一直是每个集团公司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债权清欠的复杂性、紧迫性、艰巨性,我们一些企业集团存在“新官不理老账”甚至“老官不理旧账”的现象。债权是企业集团的流动资金,是企业集团赖于生存的血液,要把清欠视同企业集团生产、安全工作一样重要,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集团及其发展历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中国基本上不存在现代市场经济意义上的“企业” ,更没有规范的企业集团这种组织形式。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 ,企业集团才开始在中国这片国土上生根、发芽并得到了快速成长。本文通过对企业集团概念及企业集团产生的理论进行界定和分析 ,主要研究了我国企业集团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内部资本市场是存在于业务经营多元化、组织结构多单位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内的资本分配机制。自从威廉姆森提出“内部资本市场”概念以来,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在近年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前沿问题。本文利用现代企业理论对内部资本市场的性质做出系统解释。  相似文献   

19.
于左  于立 《经济管理》2005,(8):30-36
本文重点以辽河油田等为例,研究了中国资源型国有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规律。中国资源型国有企业组织形式普遍经历了由(“准军事化”)“行政化”——“准行政化”——(企业化)“企业集团化”的演变过程,企业的性质、目标、主业和内部组织结构等都随之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在特定的条件下,资源型国有企业组织形式的“准军事化”、“企业集团化”等都是有效率的,是企业适应市场环境的反应。中国资源型国有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过程是中国市场经济转轨过程的一个缩影.由此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演变规律丰富了企业组织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一、现有企业集团的通病是“貌合神离”企业集团按照专业化协作和经济合理原则,把众多有内在经济联系的企业联合起来,应该产生“1 1〉2”的正效应。但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干预和条块分割,在此基础上组建的企业集团,难以摆脱原行政隶属关系的阴影,加上没有牢固的联结纽带,内部关系不能理顺,内耗严重,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存在诸如存量资产不能合理流动并实现一体化、集团内部个体利益不能同集团整体利益协调起来等问题。从而达不到组建集团的“1 1〉2”的效果,影响集团经济效益的提高,难以发挥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建设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