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jun 《企业研究》2001,(3):40-42
一、尴尬的保暖内衣市场 现下,国内保暖内衣市场大战正酣。一时间,保暖内衣的广告频繁出现在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上,众多影视明星更是身着各种品牌的保暖内衣轮番上阵亮相,直令消费者眼花缭乱,而降价、打折、买内衣送消费金卡等促销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甚而关于保暧内衣中塑料薄膜夹层使用与否的争论的“战火”还烧到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但广告和其他营销手段的大量投入并没有与广大内衣厂商们期望的销售业绩成正比。一方面是消费者面对众多品牌的保暖内衣的声嘶力竭地叫卖越来越变得无所适从、犹豫观望甚而怀疑否定,一…  相似文献   

2.
吴民 《企业导报》2001,(2):12-14
陈强、陈佩斯父子,葛优、徐帆、赵本山,韦唯一家……,一批中国影视界的“大腕”级人物在同一时间段为同一种产品在中央电视台和其他媒体作广告,在中国影视界、广告界可称得上“空前绝后”。不仅如此,香港明星刘德华、郑少秋和温兆伦亦不甘寂寞,应邀加盟保暖内衣大战。为了打动消费的心,大名鼎鼎的刘德华在为“Superwam”(超保暖)内衣拍广告时,竟跑到万里之遥的新西兰,在-10℃的高山取景。  相似文献   

3.
广告尺度     
侯燕俐 《中国企业家》2010,(18):138-138
《卫报》最近谈到一则偶然被英国记者发现的中国广告——深圳一家内衣企业在戴安娜王妃忌日推出同名内衣宣传海报。文章评论,“即使在狗仔队处心积虑偷拍的照片里,你也从来没看到戴安娜只穿内衣和内裤拉大提琴的情景,更别说还戴着皇冠了。”  相似文献   

4.
吴勇毅 《公司》2001,(10):30-31
常言道,“厂告的一半是酒’、“酒的一半是广告”,酒与广告好象是一对“连体兄弟”,谁也离不开谁了。酒品如此,其他产品何尝不也如此?大企业为广告一掷千金,财大气粗,用钱炸开生路;中小企业也是“有钱没钱,弄个钱做个广告好过年”,以求在市场有立锥之地。然而广告是把双刃剑,即能为企业炸开生路,也能把企业引入无底之渊。面对广告,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些企业播种是希望,有些企业收获却是苦酒。因此如何把有限的广告资源合理安排、有效投放,起到塑造品牌拓展市场的作用,成了许多企业一个重大课题。与此同时,引出两个话题…  相似文献   

5.
“九五”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女性文化得到空前规模的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诸多突破。之后十余年来,在妇女理论和各个领域的实践渗透中,女性文化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媒体中的女性形象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以中央电视台5套即体育频道为对象,分析媒体在体育广告中对女性形象的呈现,通过分析国内12家体育品牌和3家外国品牌广告上的特点,来了解女性主体性的发展在国内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创品牌亟待正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冰 《企业天地》2002,(2):39-40
让中国品牌尽快成熟,走出品牌幼稚,已是当前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广告不应丢掉美誉度和亲和力一个品牌要想在市场有好的美誉度和亲和力,就必须把产品宣传与消费者紧密联系起来,联系越广泛越紧密,品牌美誉度和亲和力就会越高。现实中,我们经常从荧屏里看到有些广告重复播映,先不说这些广告是否好,这一行为引得消费者厌烦。企业只知道一味去追求知名度,加大广告投放量,不讲究媒介投放策略,广告在频频曝光中,不但效果没达到,美誉度和亲和力也随之失去。“没有好感,也闹个脸熟。”这一广告的错误运作,对于品牌的美誉度和亲和力丢…  相似文献   

7.
农历立秋的节气刚过没几天,热热的天气还不时地“骚扰”着人们,让人感到心烦。偏偏赵本山以及其他一些厂家也在这个时候跟着凑热闹,忙不迭地做起了保暖内衣的广告,给人们的生活又添了“秋天里的一把火”。看着厂家如此急急忙忙做广告,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保暖内衣的大战即将开始。自1998年以来,我国保暖内衣行业真可谓“年年混  相似文献   

8.
显然在易受影响的童年时代,许多管理人员对一则经典童话印象过深,英俊王子被因禁在蟾蜍的身体里,美丽的公主给了他一个吻,使王子变回人形。由此出发,他们确信自己的“广告之吻”能够为目标公司创造奇迹。  相似文献   

9.
分众传媒已经强大到可以重新划分广告市场版图。据咨询机构分析,分众传媒广告业务已经超过文广集团排在中央电视台之后屈居第二。并且由于更低的投放成本和提出的“精准营销”理念,分众传媒开始被更多广告客户熟悉和接受,在分众无线目前的广告客户中,已经包含了像宝马这样的高端品牌。由是观之,央视借“3·15”之机打压分众气焰的揣测并非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10.
当女性内衣还是棉布背心与汗衫的时代,是谁将内衣从平面变立体,让女性曲线美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当女性内衣开始进入中国三五尺宽的内衣销售柜台,是谁最早把国际化的内衣概念和内衣品牌理念带入中国,开创了内衣体验营销之先河?当21世纪的工业发展让"第二肌肤"的内衣也难逃污染,是谁引领绿色潮流,给予女性最健康的呵护?答案就在中国的"内衣专家"领导品牌--安莉芳.  相似文献   

11.
航空广告:品牌“落地”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细心的话,你能够发现,在我们身边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航空品牌广告,而且广告的形式和诉求也越来越“平易近人”。是什么因素导致航空品牌从原先的“高高在上”变为现在的“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保暖内衣已成为寒冷的冬天里最热的话题。作为中国服装行业中的一支新锐力量,从1997年“开山鼻祖”俞兆林细分出保暖内衣产品,巨大的市场及利润空间诱使众多企业纷纷加入,保暖内衣历经七年风雨,已经成为社会领域里一个广受关注的独特行业。经过七年的淘沙铄金,国内已形成了南极人、婷美、中科暖卡、北极绒、纤丝鸟、暖倍尔、帕兰朵、天之锦、猫人等一线品牌;朵彩、雪龙人、南极狐、顶刮刮等区域性强势品牌;以及以中脉、小护士等健康功能为主的另类品牌。一时间保暖内衣市场三足鼎立、百花争艳。  相似文献   

13.
保健品、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日用消费品,其旺销离不开巨额的广告投入。原因很简单,保健品与药品对消费群体诉求的是功效和品牌,而消费者在选择这类特殊产品时往往显得急切而务实,追求的是实际效果和信任,恰是一应一和。尽管保健品行业存在着产品寿命周期短、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象,广告也未必使产品旺销的大旗永远立于市场,但广告确是产品打开市场的“试金石”与“敲门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广告表现策略的制定是实现广告目标的重要一环,是广告讯息有效表达与传递的基石。尽管各厂家、企划广告公司的创意与策划手段各异,但基本…  相似文献   

14.
品牌POP广告     
POP是英语pointofpurchase的缩写形式,基本意思是“购买地点”。POP广告指出现在购买地点的所有广告宣传。它可以分为销售点POP广告与品牌POP广告两类。品牌POP广告指的是由企业制作,布置在销售点用以宣传自己产品或品牌的广告,如悬挂小旗、张贴宣传画、布置陈列式货架、播放宣传录像等等。通常带有企业产品形象、品牌名称、企业名称。品牌POP广告是为促进企业产品销售服务的。与品牌POP广告相对的是销售点POP广告,指由销售点制作、布置,用于促进销售点与顾客之间信息交流及提升销售点形象的广告宣…  相似文献   

15.
目前市面上十分俏销的女性功能内衣,从“塑身衣”、“瘦身衣”到“紧身衣”可谓名目繁多,据说不仅可以瘦身美体,有的还具有保健功能,如磁片按摩、抗菌消炎、桑拿生热等。这些价格不菲的内衣,真有如此大的功效? 据称这些功能内衣通过将身体各部位包括腋下的副乳、腹、腰等部位多余的脂肪转移收拢到正确和合适的部位,使体态凹凸有致,起到瘦身美体的功效。由于其“特殊功效”,它们的售价动辄数百元。 上海第一幼婴保健医院的一位专家提醒女性:功能性内衣虽然能在一段时间内塑造出女性的形体美,但如果每天穿着超过4小时,则会对健康…  相似文献   

16.
郑茜匀一直记得.在台湾美术馆参观ABSOLUT系列广告作品展时。感受到品牌与生活极至结合的强烈震撼感觉。她也记得.今年年初.作为克里奥2003中国广告大会总执行长,邀请屡获克里奥大奖的参展时被婉言谢绝,因为绝对的ABSOLUT一直特立独行地只做自己的广告作品展,但当ABSOLUT看过她的提案后.终于被“把品牌带入生活”的主题感动,最终与克里奥结合.完成了一次“处女秀”。  相似文献   

17.
“恒——源——祥,羊、羊、羊”。简单的一句话挽救了一个企业,成就了一个品牌。连续三遍的重复,开创了厂告的一种新方式,被称为“恒源祥模式”。这个广告语一用就是10年,可爱的童音“羊、羊、羊”成了恒源祥广告的记忆点。  相似文献   

18.
大者为王     
做过王志纲工作室、广东省广告有限公司和TOM户外传媒集团策划总监的熊大寻先生,新近推出《拳打策划 脚踢广告》一书即受热捧:“2005年最值得看的策划广告书!”更有人将该书定位于“中国第一部揭露商业魔式和智业黑市的书!”与熊先生交流,你会惊讶于他的年轻与思维的深度,还有他骄人的履历,足以让人刮目相看。他主持策划过中国旅游的王牌:大理,晦里雪山,昆明,石林整体形象、项目及城市运营,赢得过广发卡、东鹏陶瓷、万科、大商汇、中国第一盘等多个中国第一品牌的全国广告竞标案,服务过新希望、红河、吉利等全国名企业。这里刊发他的一篇章,借此一窥其锋芒。  相似文献   

19.
为了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下二者合称“两乐”)等国际饮料巨头竞争,分得中国饮料市场一杯羹,娃哈哈以“民族可乐”为定位,推出了非常可乐。1998~1999年,非常可乐广告促销攻势如潮,市场推进进度迅速攀升。1999年下半年,非常可乐整个夏季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占有率达15%,紧跟在可口可乐之后,位居百事可乐之前。然而,在经历了强劲发展势头后,非常可乐却止步不前了。据调查,当前非常可乐在中国家知户晓,但真正要购买的人为数不多。广告打响了,牌子创出来了,效益却没有增加,非常可乐品牌知名度的上扬与经营业绩的低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古人说:“福兮,祸之所伏。”非常可乐响亮之处也是它危机之源。同一个根由。既促成了非常可乐的非常发展,也将其引向了非常陷阱。  相似文献   

20.
广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更是大众文化的表现,必须包容各种意见,表现一大群人现存的价值观,集体的心理、文化、道德观。一位传播大师曾说:“广告的内容应当要涵盖消费者的经验。”而“消费者的经验”的来源,就在于我们对消费者的关注、与消费者的沟通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