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区域债券市场问题逐渐受到亚洲金融当局的普遍关注。亚洲区域债券市场是指由亚洲债券发行者、亚洲债券购买者和亚洲货币共同构成的集合体,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强区域内的债券信用等级和创造亚洲共同货币等方面。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区域债券市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建立亚洲债券基金和亚洲一揽子货币债券等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亚洲国家为实现利益最大化,着力打造亚洲金融峰会平台,改善亚洲开发银行的治理结构,扩大亚洲国家双边和多边货币互换规模,完善区域外汇储备库有效运行机制,推进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加强亚洲国家的汇率合作,使金融合作的模式趋于多样化。本文认为进一步深化亚洲地区的金融合作,可从着力打造亚洲金融峰会平台,努力改善亚洲开发银行的治理结构,不断扩大亚洲国家双边和多边货币互换规模,继续完善区域外汇储备库有效运行机制,推进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加强亚洲国家之间的汇率合作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亚洲债券是指用亚洲国家货币定值,并在亚洲地区发行和交易的债券(李扬,2003),亚洲债券的供给方大都来自于亚洲经济体,而其需求方则来自于包括亚洲各经济体在内的全球投资者(Yung—Chul Park,2003)。亚洲债券市场就是亚洲债券发行、交易和流通的市场。作为以亚洲地区为主的区域性债券市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已日益成为亚洲各经济体、特别是东亚经济体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亚洲各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债券市场在1997年以来的发展也备受瞩目.本文首先考察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状况,指出"发展缓慢,规模偏小"是主要特征,其次总结了亚洲金融危机后各经济体对债券市场发展理念的转变和采取的诸多举措,再次本文从市场规模、券种结构、流动性、国际化和政策推动等五方面全面、深入分析了当前亚洲债券市场的现状,最后总结提出了亚洲债券市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的成立是亚洲经济货币合作发展的一个环节,这不仅是亚洲应对金融危机的方式之一,也是亚洲金融合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几年,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导致这些进步有多种原因,但最主要的因素是,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叽使决策者认识到,建立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自亚洲金融危叽以来,区域金融合作在以下三方面得到了强化:首先是加强了流动性安排,其次是引人了定期的政策对话和监督机制,第三是齐心协力推动区域债券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7.
8月3日至5日.东盟+3发展亚洲债券市场会议在上海召开。与会者深入讨论了目前的”亚洲债券市场但是议”(Asian Bond Markets Initiative)以及一个发达的亚洲债券市场所涉及的事宜和挑战。《中国货币市场》杂志就此专访了夏威夷大学亚太金融市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卢克(K.J.Luke)特聘金融教授李湘健博士。  相似文献   

8.
在历经两次金融危机之后,亚洲金融合作实现了从双边到多边的跨越。未来,亚洲国家和地区应继续多层次深入推进货币金融合作,使其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魏本华 《中国外汇》2010,(19):14-16
在历经两次金融危机之后,亚洲金融合作实现了从双边到多边的跨越。未来,亚洲国家和地区应继续多层次深入推进货币金融合作,使其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0.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中欧的经济金融合作取得了广泛的进展。该文在介绍了中欧经济金融合作的基本背景以后.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全球经济不平衡及中国、欧洲的地位,亚洲货币安排及欧洲经验,以及资本市场发展和监管。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普遍认为亚洲货币合作应当遵循长期合作、循序渐进、稳步推动的原则,在发展一种或多种次区域货币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亚洲单一货币区亚洲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亚洲货币合作尚未形成实质性的合作机制亚洲货币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亚洲国家的中央银行相继延续殖民时期的货币局制度,即将本国货币牢牢钉住某种国际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亚洲区域金融合作除在区域危机救助方面有所进展外,在亚洲债券市场、汇率机制和货币合作等方面步履维艰.由于亚洲对外贸易的最终需求主要靠欧美市场,投资也不具备明显的"本地偏好"特点,加之亚洲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使亚洲储蓄剩余不是在区内循环并转化成投资.既然区域金融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抵消参与国的政策外溢,在亚洲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相对较弱,而且区域金融资源在区外循环的情况下,区域金融合作的必要性也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3.
本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各国纷纷恢复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这一现象,介绍了美元化的理论基础,并进行了利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东亚各国应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转而盯住日元占相当比重的一揽子货币。章同时指出,只有亚洲各国加强金融合作,并最终实现单一货币,才能更好地抵御投机性冲击,共建一个更加平等的国际货币体系,使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受益。  相似文献   

14.
肖扬 《时代金融》2013,(5):12+19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亚洲各国迫切需求加快货币一体化进程,加强各国之间的金融合作,以共同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对亚洲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奠定了人民币成为亚洲主导货币的经济基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人民币要想主导亚洲货币一体化同样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基于此点,本文在介绍亚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影响人民币主导地位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俊  单娟 《西安金融》2007,(9):28-29
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对推进亚洲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降低亚洲金融体系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亚洲债券市场包含区域内部各国国内债券市场和区域债券市场。区域内部各国国内债券市场,可以为亚洲债券市场的建设提供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十年之前,以泰铢为起点,东南亚国家货币宛若多米诺骨牌应声倒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遭受重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全球货币体系与亚洲货币合作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在20世纪的100年里,从金本位到美元本位、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从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到解体、从欧元面世到单一货币启动,全球货币体系的变化令人应接不暇、触目惊心.世纪之交的国际货币领域更是雷雨交加,新兴市场国家轮番的金融危机震惊了整个金融世界,而阿根廷的金融危机更是给美元化国家以迎头痛击.在欧洲单一货币成功启动和美元化国家危机并存的金融背景中,亚洲货币何处去?罗伯特·蒙代尔先生在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受聘仪式上的演讲则给我们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8.
郭建斌 《海南金融》2011,(11):22-24
本文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家战略视角,剖析了发展上海债券市场对金融危机后我国货币金融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本文根据我国和上海债券市场发展的现实条件与基础,从市场的流动性、便利性、开放性、稳健性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上海债券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消除货币错配,发展债券市场成为东亚地区改善金融结构的主要途径。而选择何种货币充当计值货币,不仅是债券计值的技术性因素,而且是消除美元化影响,为过多的外贸盈余提供储备资产的选择。这已成为东亚地区发展债券市场的动因之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金融发展使得人民币不可避免地面临国际化的战略选择。发行以人民币计值的债券,培育开放式、区域性债券市场,可为人民币成为区域内关键储备货币创造金融市场方面的条件,逐步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博览》2013,(18):12-12
受美国退出QE时间表明晰化的影响,亚洲市场爆发了严重的“走资潮”,从而导致亚洲一些国家股市大跌,多国货币大幅贬值。不少人开始担心会发生新一轮的亚洲金融危机,并引发中国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