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商誉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静 《生产力研究》2003,(4):278-279,289
商誉作为一种不可辩认的无形资产 ,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 ,也很难 ,商誉问题产生后一直是会计规范化的一个瓶颈问题。商誉有外购与自创之分 ,我国目前的情况只是对外购商誉进行确认 ,而对自创商誉不确认。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合并与无形资产》 ,在商誉会计方面有重大突破 ,首次提出了“核心商誉”概念。  相似文献   

2.
商誉会计主要研究和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披露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商誉本质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商誉在社会中的地位却是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商誉会计还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如何对商誉进行科学的确认和计量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焦点和难点。因此,首先阐述商誉的概念、特征以及构成因素,从这些方面对商誉进行分析。其次,从会计界对商誉的不同看法和国际上对商誉做出的规定分析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的问题。再次,分析国际上的几种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提出自己对商誉处理的建议。最后从国际商誉会计比较研究的现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方面对中国商誉会计的发展做出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3.
徐文学  宋臣亮 《经济师》2013,(11):105-10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合并业务不断增加。我国财政部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对有关商誉的思路和方法,逐步与国际会计趋同,但我国商誉会计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文章根据目前我国商誉会计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商誉会计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些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多数国家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这主要是基于可靠性和稳健性的考虑。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确认自创商誉无论从促进会计理论发展,还是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实务水平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会计界不得不重新确定一些新的会计确认标准,这为我们解决包括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企业间收购、并购、合并、重组等经济浪潮的兴起,与之息息相关的商誉处理模式引起了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注意,在会计报表中能合理公允地体现商誉价值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的处理仍然是会计领域未解的难题。文章首先将国际上通行的准则与我国新颁布的准则进行比较研究,由此展开对如何制定适合中国特色的商誉会计模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胡烨 《经济师》2014,(5):117-118
企业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与难点。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合并所产生的商誉的确认以及计量,但未涉及自创商誉,自创商誉长期在会计上得不到反映。文章从自创商誉确认的意义、计量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计量模式进行评价与比较。  相似文献   

7.
周玉明 《中国经济评论》2003,3(8):337-339,303
本文从商誉属性入手,将其区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分别阐述各自的确认、估价模型和会计处理方法。笔者主要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公告为主要依托,以期对我国商誉会计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晓天 《时代经贸》2013,(22):157-158
随着企业问竞争的加剧,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源,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2006年版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有关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创新商誉会计处理的思路和方法,逐步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靠拢。包括对商誉的确认、摊销和减值等问题。但究其渊源乃至确认的适当性,依然存在诸多值得探讨之处。如何合理进行商誉会计处理,提出完善商誉会计处理的思路,以助于商誉会计的不断完善,对理论工作者而吉义不客辞。  相似文献   

9.
商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它没有固定形态,但是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超值利润,所商誉可以被看做是无形资产,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无形资产。所以,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比较复杂,结合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商誉会计的复杂性,我国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做了很多相关的改革,不过,从具体内容上来看,也仅仅是合并商誉这个问题可以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其他的理论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市场经济虽得到的飞速的发展,但是就商誉的本质来看,商誉是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他并不是某个时点上的价值,所以很难衡量其具体的数值,我们国家的商誉会计处理还不具备完善的条件,因此,本文结合这些实际情况,探讨下我国现行商誉会计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商誉会计理论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誉会计是会计界备受关注的一大难题,作者在分析、评述已有各种观念的基础上,对商誉的性质、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商誉的摊销以及负商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商誉会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丽萍  张利华 《经济师》2003,(7):192-192,194
文章在分析我国企业商誉会计处理现状和现有商誉会计理论不合理性的基础上 ,阐述了确认自创商誉的现实意义 ,并对自创商誉相关会计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初步提出了建立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传统理论对外购商誉的处理一直以来都存在颇多争议,即便是一再更改亦难以自圆其说。在并购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知名企业倒闭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使得商誉的实质更加扑朔迷离,商誉究竟是不是企业的一项资产?本文从全新的角度来阐述商誉的实质,提出商誉没有外购,只有自创,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6号概念说明《财务报表要素》对资产的定义,和第5号概念说明《工商企业财务报告的确认与计量》对会计要素确认的标准这两个方面,对商誉作为资产计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商誉符合资产的定义;在区分“外围商誉”和“核心商誉”的前提下,也满足确认的标准。因此,商誉是企业的一顼变动资产,需要确认,但是要特殊计量和处理。本文对商誉的计量及会计处理也做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商誉会计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长鸣 《经济师》2004,(1):220-220
文章在分析、评述传统商誉会计理论的基础上 ,对商誉的性质、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商誉的摊销以及负商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商誉是指企业所独有的可在未来带来超额收益的经济资源,这一定义在会计学界已基本达成了共识,但对于商誉的有效构成要素人们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关于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确认及计量在业界也一直存在颇多争议。本文主要通过比较中外会计界对商誉构成要素的不同观点,分析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下商誉的合理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确认及计量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韩瑞红 《经济师》2008,(9):177-178
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与现行准则相比,新准则在适用范围、确认标准、计量方法、减值转回及信息披露等方面作了较大的改进和完善。文章从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出发,分析了目前资产减值准备金提取的现状,结合财政部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首先分析了资产减值会计的原因及其确认标准;进而探讨了固定资产和商誉减值等资产的确认、计量及实务操作,从中引出资产组的操作,计算确认减值损失;最后对资产减值的披露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6.
自创商誉相关会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会计界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的情况,笔者提出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的理由: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保持了会计原则的一致性与可比性、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及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提出自创商誉的账务处理方法及相关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自创商誉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企业会计中还未能得到确认入账。企业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有悖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应该将其作为一项特殊的资产予以确认,并应考虑对其进行摊销。尽快制定相关准则,以规范我国购并业务中商誉会计处理实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8.
苏月芹 《当代经济》2007,(17):156-157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自创商誉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企业会计中还未能得到确认入账.企业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有悖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应该将其作为一项特殊的资产予以确认,并应考虑对其进行摊销.尽快制定相关准则,以规范我国购并业务中商誉会计处理实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企业间合并活动日益频繁,商誉及商誉会计已经愈发成为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重要的论题之一。在新会计准则的变动基础上,通过对商誉的理解,结合中国实际现状,指出目前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就商誉的性质、特征、需要、实质、确认、会计处理及商誉的报告与披露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影响商誉的因素主要是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