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估拜阿司匹林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相关性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患者180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在完成置管之后,给予常规的PICC置管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再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进行预防,拜阿司匹林100mg,1次/天,连续服用21天。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观察组患者血栓的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口服拜阿司匹林能够降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血栓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找到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50 例PICC 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50 例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47 例,成功率94%,至化疗结束发生静脉炎1 例、导管堵塞1 例、静脉血栓形成1 例、导管相关感染1 例.并发症发生率总计8%.结论 PICC 置管后的并发症如能及时发现,并根据其发生原因及时正确处理,一般均可解除.但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循环质控理念指导下风险预控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在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风险预控小组成立前)收治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以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风险预控小组成立后)收治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循环质控理念下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相关指标、CRBSI发生情况、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各维度评分、治疗依从性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首次穿刺成功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ICC管理方式及技术认可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环质控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器在治疗结核性浆膜腔积液中的作用。方法 160例结核性浆膜腔积液患者按是否应用导管固定器固定浆膜腔引流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患者。结果 160例患者共有6例发生了导管脱落,发生率为3.8%;93例(58.1%)患者置管期间更换了贴膜,16例(10.0%)患者针眼处出现炎性反应,118例(73.8%)患者置管期间依从性好,82例(51.2%)患者置管期间睡眠姿势自如,86例(53.8%)患者置管期间睡眠质量改善,其中治疗组患者贴膜更换、针眼处出现炎性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睡眠姿势和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置管时使用导管固定器减少了中心静脉导管的脱落、贴膜的更换次数及感染率,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术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行颈外静脉PICC置管术老年患者26例,均为肘部静脉穿刺困难或反复穿刺未成功的患者,考虑行颈外静脉PICC置管术前,先根据患者颈外静脉的分型与走向选取恰当的穿刺点,患者置管期间加强导管维护,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6例患者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均一次性置管成功,且置管护理期间未见1例并发症。结论老年患者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术,可有效解决以往行静脉输液方面的护理难题,且颈外静脉PICC置管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导管(CVC)、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以及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临床常用的3种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由于缺乏成熟、标准的临床应用指南,在选择静脉输液装置时,往往依赖于医师经验和患者偏好.近年来离散选择实验(DCE)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用于解决复杂的、多维度评价指标的选择行为与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本文对运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进行间断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持续引流护理。结果 60例患者均1次置管成功,无胸膜反应等并发症,平均引流时间(10.0±2.0)d。引流过程中有2例导管脱落,予以重新置管;5例导管堵塞,予以冲管后复通;3例穿刺处发红。行引流术后,患者气促、胸闷等症状较引流前明显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预防感染,是保证置管引流成功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双腔导管留置所需护理方法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4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均分两组,均留置颈内静脉双腔导管。对其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如出血、血流障碍、感染的总例数计算发生率,比较双腔导管使用的时间。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高于常规护理组(25%),置管时间仅180d左右,明显短于对照组(272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双腔导管放置的长期血透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卫生指导,注意透析前的导管护理、透析后的封管护理,及时处理出血、血流不畅通、感染等并发症,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延长双腔导管的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 21 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男性15 例,女性6 例,年龄14 岁~71 岁.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 21 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治愈18 例,需要换粗管引流2 例,1 例需要手术治疗.治愈者引流时间为2~7 天.结论 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简捷,损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少数患者需要换粗管引流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水胶体敷料对导管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进行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130例患者分为HD组和常规组,分别用HD法及常规法对导管性静脉炎(CP)行预防和治疗。结果在插管后的7 d内,HD组孩子的CP发生率为4.6%,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9.2%(P〈0.05);两组患者发生CP症状后,分别用HD法和常规法治疗CP,HD组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3.1%(P〈0.05)。结论HD法能有效防治PICC插管引发的CP,且便于掌握、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患者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分析330例胸腔积液患者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治疗结果。结果置管期间所有患者无胸膜反应、引流管脱出、感染、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发生,引流成功率为100%。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腔积液,应注意进行术前、术中心理护理,分时分段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做好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可有效消除患者心理恐惧及减轻痛苦,增加引流成功率,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尿激酶联合肝素和肝素对中心静脉置管封管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例血透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和对照组(肝素封管),观察与比较两组导管堵塞次数、静脉压、血流量、出血、动静脉反接次数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导管堵塞与动静脉端反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流量(220±50)ml/min,对照组(170±50)ml/min;研究组静脉压(70±30)mmHg,对照组研究组静脉压(110±30)mmHg,两者差异(P<0.05)有显著性,两组的出血情况差异(P>0.05)无显著性。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规律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可以保证导管的通畅度和足够的血流量,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了患者透析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脑水肿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时不同静脉给药途径时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所有患者均常规治疗及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观察组中采用PICC置管给药途径,对照组中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给药途径,比较两组患者使用甘露醇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PICC置管输液,甘露醇可直接进入上腔静脉,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简易腹腔闭式引流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8例腹腔积液患者采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简易腹腔闭式引流术。观察该组患者的引流效果、安全性及不足。结果 68例患者置管成功率为100%,保留过程中导管脱出6例,无穿刺局部感染病例,导管堵塞3例。结论未出现腹膜炎及严重并发症,患者整体耐受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术后易渗液等,可作为腹腔积液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ICU 中最常用的监测和治疗措施,但其同时存在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从而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病死率升高.选择锁骨下穿刺径路、使用抗生素导管可减少CRBSI 的发生.应用集束化预防措施进行置管及日常护理是预防CRBSI 发生的重要措施,包括严格的手卫生、应用2%氯己定和70%乙醇混合液消毒皮肤、最大消毒屏障以及定期更换辅料.定期更换导管及使用抗生素封管对预防CRBSI 效果不明确,不作为常规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C在乳腺癌患者患侧上肢临床使用效果。方法确定健侧上肢无法置管,患侧上肢无肿胀,术中只结扎腋静脉的分支,对腋静脉没有影响的25例患者,实施患侧上肢PICC置管,置管后做好肢体及导管护理。结果 25例患侧置管患者,14例在贵要静脉置管,11例肘正中静脉置管,胸片显示:管尖端均进入上腔静脉中下端,留置时间为126~168d,6~8疗程。贵要静脉发生穿刺口感染1例,肘正中静脉发生静脉炎4例,经处理后症状改善,全部顺利完成化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顺利拔管。结论正确评价患侧上肢血管,严格规范置管和导管维护,重视对患者宣教,乳腺癌患者患侧上肢可行PICC置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预防中心静脉置管严重并发症的体会。方法我院通过对近5年间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出现中心静脉置管处出血及血肿、空气栓塞、静脉炎、中心静脉置管堵塞等四项严重并发症的原因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可靠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原因进行研究,并实施预防手段,有效预防了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结论通过对中心静脉置管出现严重并发症原因的研究及进行正确的护理预防措施,使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量大幅下降,并取得了专业的护理经验,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与非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情况进行对比,以期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对医院于2012年7月~2013年4月收治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74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和108例非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同步留取导管尖端以及外周静脉血标本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重症监护病房组发生感染的导管数为23根(19.7%),非重症监护病房组发生感染的导管数为26根(32.1%);重症监护病房组发生球菌67.57%、杆菌27.03%、真菌感染10.81%;非重症监护病房组发生球菌46.30%、杆菌37.96%、真菌感染19.44%。感染发生的相关病原菌包括球菌、杆菌和真菌,且球菌和杆菌居多。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和非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感染发生时,球菌和杆菌的耐药性较高,真菌的耐药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老年重症患者使用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对重症患者采用PICC置管,置管后维护、健康教育、出院后指导等相关护理措施。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平均时间96天,最短30天,最长245天。有3例出现并发症,1例导管异位,1例出院在家中发生导管脱出。结论 PICC用于老年重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途径,可确保药物准时快速滴入,提高治疗效果和确保抢救通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28例PICC置管患者置管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结果:228例患者中30例出现了并发症,其中因并发症拔管的有1例,其余均在疗程结束后拔管.结论:PICC置管术是一种安全、方便、效果良好的静脉输液通道,若操作护理不当,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需积极预防处理并发症,提高患者置管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