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2021年中关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基因多态性和当年降压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对2021年中关村医院全年进行高血压基因检测人群的相关基因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同年降压药使用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分析人群敏感基因与降压药使用情况的关系,同时对当年高血压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21年中关村地区的高血压患者,携带TT型基因的人群占100%,同时钙通道阻滞剂(CCB)类降压药使用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最高,CCB中氨氯地平使用量和金额排名第一。结论 临床应根据基因多态性来选择降压药,需加强对基因检测的宣传,使患者和医师尽快认识到在进行降压治疗前进行基因检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口服降脂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使用特点,为合理应用降脂药物和循证医学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和老年病学科的住院CHD患者电子病历资料2400份,采用SPSS软件,通过数据挖掘,精准分析CHD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结果 大部分CHD不同危险分层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他汀类药物和他汀类联合降脂药物治疗,23.25%的CHD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他汀类高强度药物治疗,出院时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水平基本不理想。口服降脂药物使用次数最多为他汀类,而用药频度(DDDs)最高为瑞舒伐他汀钙片,在药物利用指数(DUI)方面,使用的降脂药都在1以下,基本合理。结论CHD患者仍未得到充分治疗,并且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出院时尚未达到治疗的理想目标。LDL-C的控制效果明显与CHD患者降脂药物方案、用药强度和用药依从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期用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简阳市妇幼保健院门诊进行妊娠期用药咨询孕妇的用药现状,并对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前来咨询的516人次中,54.84%为拟生育二胎者。在药物使用时期方面,受精后1~8周使用药物的人群最多占84.49%。共咨询443种药物,频率最高的3类药物为中成药及中草药、抗感染药物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咨询次数排名前3位的药物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根据随访结果,咨询人员中141例失访、242例正常、124例人流、7例自发流产或胎停、2例出现畸形或异常。其中随访的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咨询者中,选择继续妊娠的均分娩正常新生儿。结论 90%以上孕期用药为未知妊娠的意外暴露,且生育二胎的女性为主要人群。加强育龄女性合理用药的宣传,做好孕期用药咨询、研究,对优生优育,减少人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的临床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消化内科收治患者1200例,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对消化内科出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和药品发放错误类型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如何合理使用药物。结果 1200例患者中不合理使用药物情况105例,占所有消化内科患者的8.75%。2010年不合理用药40例,占38.1%;2011年不合理用药35例,占33.3%;2012年不合理用药30例,占28.6%。消化内科主要不合理用药情况有4种,主要为药物用量过大、药物重复使用、不合理联合用药以及药物联用造成毒副作用增强。2010年1月~2012年12月药物用量过大共45例,占42.9%;药物重复使用共24例,占22.8%,不合理联合用药20例,占19.0%;药物联合用药造成毒副作用16例,占15.3%。结论在消化内科的工作中,医生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提高专业知识能力,掌握科室用药的药理以及相互间的作用,才能有效提高科室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在广州市南沙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患者72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患者192例,第二代314例,第三代217例。统计所有患者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销售金额,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耐药情况。结果第一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以静脉注射为主,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静脉注射与肌内注射比例相当;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销售金额最高,其次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217例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头孢他啶不合理用药7例,头孢曲松钠不合理用药9例,不合理用药率为7.37%;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18例,占8.29%,其中消化系统8例(3.69%),过敏反应5例(2.30%),血液系统3例(1.38%),泌尿系统2例(0.92%);临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平均耐药率为33.67%,对头孢曲松钠平均耐药率为57.64%。结论本院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较为合理,在临床治疗时需充分掌握每种药物的应用方法和药理作用,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为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38例,对入选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药物使用情况、用药过敏史、用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参考国家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其因果关系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使用的药品种类相关。138例患者中68例停药后治愈,占49.3%,70例经对症治疗后显著好转,占50.7%。其中,102例对原有疾病的治疗影响较小,占73.9%,28例病程延长,占20.3%,8例病情加重,占5.8%。结论医护人员应根据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用药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途径和时机。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手术治疗的患者91例,对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给药和术后24 h后用药的概率相对较高,分别占36.1%、52.7%;其中7例出现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占7.7%,无1例术后感染症状出现。结论严格遵循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于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做好预防用药工作,术后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再应用抗菌药物经静脉给药治疗,以提高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2012年度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抽查我院出院病历和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普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60例围手术期患者全部应用了抗菌药物,68.33%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90%是预防用药,63.33%是术后用药,43.33%用药时间超过10天。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大环内酯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结论尽管国家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仍很普遍。医务人员应对用药情况进行定期进行调查,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纠正,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树立起抗菌药物合理化应用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武昌医院南湖分院体检人群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本地区白领人群290人的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诊断与检测情况。结果 250例不合并脂肪肝,脂肪肝患者40例,发生率为13.8%。脂肪肝患者的高脂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昌医院南湖分院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病高,同时与高脂血症的发生呈正白相关性,值得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监测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研究用药剂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共收集到2 273例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997例,发生他汀类用药不良反应者103例,发生率为10.3%;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神经肌肉系统和消化系统发生较多,用药剂量≥40 mg时,不良反应增加。结论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但总体较轻,不影响治疗,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状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淄博市中心医院2020年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与构成比、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药物利用指数(DUI)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活血化瘀类销售金额最高,占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的54.36%,其中注射用红花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特点,并为其临床合理用药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记录患者用药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给予对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128例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8例,发生率为14.06%,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横纹肌溶解、周围神经感觉障碍及抑郁症等。18例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及干预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后果及不良反应。结论他汀类药物导致高脂血症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检测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对感冒患者开具的处方240张,对其临床感冒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分析表明,不合理感冒用药处方30例,不合理率为12.5%;不对症感冒用药处方5例,不对症率为2.1%;药物成分重复28例,占11.7%。结论在临床使用感冒药物时,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熟练掌握各类感冒药物成分的作用,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高血压患者用药的状况及合理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我院2012年8月1日~31日的门诊处方12613张,采用DDDs分析方法,对其中含有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1169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降压药物在我院门诊用药中占有重要地位;钙拮抗剂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联合用药情况在高血压处方中占有一定比例.结论 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基本符合当前高血压治疗原则及个体化治疗方案,但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急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肤敏感试验(以下简称皮试)结果和结局指标,评估影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试结果的因素,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依据。方法提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021年1—12月所有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试阳性患者(皮试阳性组)信息,包括药物品规、厂家、使用数量等信息,以及患者性别、年龄、民族、人口来源、诊断、过敏史、用药过敏后处理情况信息。同时提取皮试阴性用药后发生过敏反应患者(皮试阴性组)的相应信息。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皮试阳性组和皮试阴性组抗菌药物过敏后续处理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291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研究,两组患者性别、民族、年龄、人口来源、诊断、过敏史、皮试时间、后续处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民族、年龄、人口来源、诊断、过敏史、皮试时间均不是影响皮试阳性组和皮试阴性组抗菌药物过敏后续处理情况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皮试不能准确预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患者是否会发生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每月随机抽查出院病历150份进行医嘱点评,2015年1~8月抽取出院病历1200份,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取的120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638份(53.17%),不合理用药的份数有147份,占23.04%(147/638)。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给药频次不当、联用不合理、预防给药时机不合理、无指征用药、随意换药等。结论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需加强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法规的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专项点评了解医院门急诊中成药使用情况,以促进中成药合理使用。方法 抽取重庆市大足区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7—12月开具的600张门急诊中成药处方,对中成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其使用合理性。结果 600张门急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134张(不合理使用率为22.33%),其中开具1种中成药处方33张,占24.63%;开具2种及以上中成药处方101张,占75.37%。不合理处方存在的用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用法用量不合理、适应证或证型不适宜、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适宜、禁忌用药。结论 大部分门急诊中成药处方由西医师开具,开具2种及以上中成药较多,不合理用药问题较为严重,医院应加强对中成药使用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围术期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成本-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接收的乳腺纤维瘤切除术100例患者的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资料,按用药不同分为A、B两组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药时间≤24 h,A组有效率为92.0%,B组为91.3%;用药时间>24 h,A组有效率为96.0%,B组为92.6%;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身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药物价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后24 h便可停止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且头孢唑林钠成本更为低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前后两年的用药改善情况。方法选取1 000份医嘱,比较医嘱中不合理用药、重复给药、无适应证给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追踪对应患者的药物费用、抗菌药费用、住院时间、服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一步探讨最优干预办法,并选取干预后的1 000份医嘱对以上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后,不合理医嘱、重复给药、无适应证给药等情况明显减少;抗菌药使用量大大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减少,病程缩短;患者服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临床用药,可明显降低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用药情况,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的病死率,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门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门诊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销售金额、B/A值、日均费用等药物利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门诊抗菌药物用药频度排名前3位者依次是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体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