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下,碳交易已经成为我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国家战略,市场化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本文基于我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PSM-DID模型评估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绿色发展理念下,研究碳交易政策实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优化、完善碳交易市场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索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方法]分别运用SBM-ML指数模型与DEA 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4—2016年河南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对比分析,并采用ESDA法探讨了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粮食产出的空间关联性。[结果]河南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 2004—2016年河南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因素经历了由技术进步驱动转变为技术效率驱动再转变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驱动的过程,但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明显高于技术效率; 河南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粮食产出的二元全局空间自相关大体呈“N”型变化,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粮食产出由不平衡发展逐渐趋向平衡发展。[结论]忽视碳排放的传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实际有较大偏差。建议通过转变发展模式,探索粮食绿色增产道路; 因地制宜,有效利用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轮驱动; 不断推进河南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粮食产出的平衡发展3项措施来实现粮食生产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3.
4.
于宏娟 《山西农经》2022,(24):138-141
基于黄河流域的77个城市2008—2018年的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和Arc GIS可视化分析黄河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从时间演变上来看,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波动状态,但是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从分流域来看,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从空间分异来看,效率值分布区域性差异明显,周边地区效率值较高。文章测度并分析了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对进一步实施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09-2020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ML模型测算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研究环境规制对其变化的影响以及科技创新在该影响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中国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动力;环境规制对提高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的影响存在差异;科技创新在环境规制提高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系统考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和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绿色转型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2006—2020年,我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碳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这一结论得到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支撑。(2)试点政策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积极影响存在短期滞后性,总体呈现出波动特征。在试点范围扩大过程中,该影响具有明显的推广效应。(3)碳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提升城市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4)碳交易试点政策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城市区位、规模以及类型的异质性,表现为该效应在中西部、大规模以及资源型城市中发挥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扎实推进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持续支持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实施方案,赋能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SBM超效率模型和GML指数测算了2000-2017年中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2000-2017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年均增速达到3.39%;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随着...  相似文献   

8.
9.
在考虑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13个国家木材加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比分析1995~2009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木材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考虑CO2排放的木材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要高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低碳约束前后发达国家木材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水平要高于发展中国家。从1995年到2009年由于技术进步指数的变化引起了中国木材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较大的波动。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适当调整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底色。在建设数字中国的背景下,基于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金融的数字经济是否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促进作用?其影响效果和路径值得进一步探讨。文章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出发,基于2011—2019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创新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和绿色技术创新均能够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使用工具变量与双重差分DID后,结论依旧成立。(2)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单一门槛值,高水平绿色技术创新驱动显著增强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3)绿色技术创新作为数字经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存在中介效应,且高强度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更优。(4)区分城市规模来看,数字经济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仅促进了大型、中型、小型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推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全方位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构建绿色创新研发体系,根据城市特点合理规划我国城市绿色转型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各省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是定位和规划各地区新时代绿色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对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统筹决策基础.本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SBM方向距离函数下的ML指数法对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解以及分析.研究表明:(1)依赖技术进步拉动的全国整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时段内保持上升态势;(2)各省份...  相似文献   

12.
阐述森林进入碳排放权市场的背景,指出并分析森林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必须要以4个环节的假设为前提,这4个假设分别是:气候变暖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CO2增加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碳捕捉技术的变化具有连续性和森林是可以经营的碳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虑碳排放约束,分析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特征和区域特征,以期为提升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2005—2016年甘肃省14市州面板数据,以农业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对甘肃省农业环境效率和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测算。[结果](1) 2005—2016年甘肃省农业环境效率值总体呈现下降—上升—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且均小于1;(2)碳排放约束下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年均值为1.010,年均增长率为1%,且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3)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增长最快,陇东南地区次之,河西地区增长最慢。[结论]忽视碳排放将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各区域依据自身资源禀赋,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思路,提高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率是提升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通过数据包络模型测算2013-2018年我国31个省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剖析其时空分布演进特征,在测算结果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13-2018年全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异与集聚特征明显;本省农业科技创新显著促进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其辐射作用阻碍了周边省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研究结果对于深化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提升农业科技教育水平、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测算环境约束下长三角地区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并比较不考虑环境因素影响情形下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  相似文献   

17.
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构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碳排放权交易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当前科学研究热点之一。对国际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交易类别、成交量价格及国内碳排放交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气候交易所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1—2020年沪深两市林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林业企业ESG(环境、社会与治理)表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ESG表现能够促进林业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完善内控机制、降低经营风险,从而显著提高林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ESG相关制度,引导林业企业积极履行ESG责任,培育林业企业管理层的ESG理念,充分利用ESG表现的创新激励效应与内部控制治理效应,提高林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9.
自2011年我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来,各试点省市正紧锣密鼓开展机制和政策设计、法规和技术储备、MRV基础能力建设等工作。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各地探索的政策理解、重点、切入点、推进思路不尽相同,离预期目标仍有差距。试点工作2年多,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设计的一些关键环节尚无实质性突破。鉴于此,本文重点对配额总量设置、配额分配、体制缺陷、法规创设、MRV机制等关键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当前碳排放权交易规模急剧膨胀、私人公司踊跃参与、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卖方市场的现状,并对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机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讨论,提出了中国构建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机制的相关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