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哈大齐工业走廊”内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一直存在发展联动性不足的问题,阻碍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通过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但在短期内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是负向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而制造业的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提出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等推动两大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战略目标 (一)总体战略 生产性服务业是人力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高度依赖于人才和知识,而对能矿资源的依赖程度大大低于制造业,并能为制造业提供知识与技术支持、促进制造业降低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有助于提升制造业的效率与竞争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就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以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改造传统工业,支撑现代工业,促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选择"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域生产性服务业与技术或资本密集型装备制造业动态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4个细分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脉冲响应比较研究,探究其双向互促性、行业异质性及长短期差异性。结果表明:二者虽然有长期均衡关系,但是互促作用具有非对称性。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拉动力强劲。但无论辅助联动式或价值链嵌入式生产性服务,都只是短期助推装备制造业发展,仍难以构成高端服务能力和发挥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其长期匹配及推动作用较小。长期以来,装备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需求程度不高,导致装备制造业对其拉动作用不明显,二者互动关联性较弱。不同互动机理及动态匹配方式下细分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效应差异性显著。装备制造业来自于自身内部的信息变动影响显著。应加强装备制造业创新投资引资、提升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竞争力、促使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效率,以促进沿线省域两大产业高层级耦合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文章基于增加值数据构建贝叶斯向量自回归(BVAR)模型,探究制造业贸易、生产性服务贸易和技术创新三者间的动态关系,并从理论、工程、实践创新三层次诠释技术创新指标。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比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贸易的影响更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制造业更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贸易彼此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贸易发展需要彼此相互刺激形成良性循环。据此,基于全球价值链重构,我国要适时调整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形成良好沟通渠道以推动二者相互融合促进;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在各技术创新层次上给予不同的投入力度,推动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我国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已由规模效率推动型向技术效率推动型转变。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度整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平稳变化特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于区域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主要促进规模效率提升,研发强度则主要促进技术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6.
宣烨 《财贸经济》2012,(4):121-128
本文利用2003—2009年247个城市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提升本地区制造业效率,且能够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提升周边地区制造业效率,空间外溢系数达到了0.864。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会通过竞争效应、专业化效应以及外部性等途径降低制造业交易成本,进而提高制造业效率。鉴于此,政府应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突破影响空间外溢效应区域边界的自然条件和制度约束,加大人力资本、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积累和投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构建黑龙江省十二个地市2008-2019年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有正向作用,并得出人力资本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达程度、信息发达水平都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加快人才培养,政府科学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等合理可行的建议,以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内在逻辑,并从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内容、新问题与最新数据出发,构建了天津市先进制造业、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天津市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能力之间的多元对数线性回归模型。从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转化基地的角度,提出促进天津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指数,基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检验两者协同集聚的演进关系及其各类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本身都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对彼此都会形成一定的阻力作用,滞后一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对当期制造业集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者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专业化水平及产业优化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尚不明显。据此,提出有效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生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演进的VAR模型,基于长三角地区1986-2011年间产值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制造业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其自身的增强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对其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产业内部的关联效应较弱;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拉动作用要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两者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资源争夺效应。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生产性服务业对提高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为负。当发生短期波动时,会受到较大的反向调整力重新回到长期均衡稳定的状态,说明该区域产业结构有固化趋势。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促进长三角产业有效互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装备制造产业的结构转变与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生产性物流业发展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我国现阶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生产性物流产业有效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常州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升,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解决。对生产性服务业来说因为受到品牌企业少、服务品种繁杂等问题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而先进制造业自身自主品牌、技术等原因,也阻碍未来的常州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通过分析常州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然后针对其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帮助常州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江苏省的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所包含的具体行业,并结合江苏省的面板数据,运用偏相关的统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出在全球化视角下,江苏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先进制造业的全球化程度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未能在二者的发展关系中起到关键作用.文章最后就此对促进江苏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建珍 《北方经贸》2013,(11):24-25
利用统计年鉴中的历史经济数据对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具有协整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共生,共同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制造业集中力量发展其核心业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创新服务业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层次与水平、注重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信息共享与传递等方面提出了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龙  李文国 《中国市场》2012,(33):70-74
本文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辽宁省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生产性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制造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并基于此提出了通过发展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平台等方式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可以加快工业领域转型与升级,促进动制造业长久稳定发展。只有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了,才可以为先进制造业创造高质量的发展环境,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减少不必要资金投入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反之,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带动服务业服务质量及服务效率的提升也起着不可替代作用。本文主要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理论、融合互动关系和融合发展必然性展开深刻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1986-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内生性;通过测算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且构建两者的联立方程模型得出的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更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更需提高。因此,我国必须要充分重视并利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机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良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占辽宁经济的比重日益提高,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的传统优势产业。二者互动发展的有利条件在于辽宁雄厚的制造业优势拉动了金融、技术、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的快速增长,东三省的金融中心地位及众多港口城市的物流便利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不利条件在于生产性服务业还处在成长期,无法满足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为促进两个产业协同发展,应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完善金融和物流服务体系,积极承接国际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促进产业集群对接。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基于资本有机构成、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与制造业生产率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1999-2008年制造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调节效应的存在性,并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和不同要素类型制造业进行相应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主要通过直接作用提升制造业生产率,调节效应不显著,但细分行业存在差别;生产性服务业调节效应的方向和程度受到制造业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郑少智  李敏 《商业时代》2012,(32):133-134
本文基于广东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互动理论和二者的作用机理,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分析了两个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并且利用OLS回归对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分析的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有正向支持作用,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的拉动作用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效应相较而言比较薄弱.要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升级,必须要努力挖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广阔的贡献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