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老挝与中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的经贸关系源远流长。随着CAFTA的建立,老挝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成为中国开辟东南亚市场一个必经之地。2012年10月26日老挝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58个成员国,无疑会对中老两国的双边贸易产生积极的影响。一、CAFTA背景下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现状(一)双边贸易量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为中老两国在经贸方面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双方先后签订了包括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40多年来,在为国家提供大量商品林的同时,也破坏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为此要保护和管理好森林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组织管理机构,同时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和森林旅游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态林业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老国际铁路通道(以下简称中老铁路)作为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重要载体,从"距离、分割、密度"等方面重塑了中老经济地理,加强了中老贸易之间的联系。中老铁路建成后必然成为连接中国和东南亚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战略通道。阐述了中老铁路与物流发展概况,分析了中老铁路对于建设东南亚走廊经济带的意义。中老铁路建成后,将会进一步缩短经济距离、减少分割、提高两国间的经济密度,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与老挝及相关国家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7-2018年对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和柬埔寨五国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了解"澜湄流域"国家林业跨境保护合作的背景,现状。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即:完善林业跨境保护合作公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与信息安全管理预案,探索跨境生态旅游区建设,积极开展森林碳汇管理项目,建立绿色合作通道和合理的专项基金,围绕"人才、平台、项目"建立林业科技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5.
孙强  赵铖铖  韩竹 《水利经济》2006,24(6):18-22
通过对辽宁省英那河流域环境资源损失量的实际调查,分析并测算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收益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针对英那河水库扩建所产生的影响和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环境价值评估研究,充分证明了流域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具有极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经济效益。只要地方政府能在生态恢复初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相应的政策保障,因地制宜地、科学地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早日行动起来恢复生态环境系统,流域农民就有望早日脱贫致富。该项实证研究可为政府科学地协调好流域环境资源保护与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浙江林业》2009,(8):2-2
近年来,奉化林业按照“营建绿色家园,保护山林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服务奉化经济”的工作方针,深化林权改革,建设生态文明,初步建成了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资源保护体系。全市现有山林面积126.3万亩,森林蓄积量209.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6%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要开发利用资源,造成对生态环境不同程度的扰动。当前,必须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开发利用资源中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红线下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应当搞好规划,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及时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在生态红线下的土地利用,应当在界定生态用地内涵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各项规划的衔接与融合;强化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管护,保障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通过建立生态用地补偿机制调动各方面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产品短缺、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还需要进行各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这种改革创新在于建立和完善一种新的制度(体制或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科学发展理念对社会经济管理的重要要求。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提出一系列的宏观和微观管理的目标政策和措施,并强化对其实施的监管,通过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制度创新来形成一种有效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9.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其不仅可以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还能防风固沙、避免水土流失,其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生态无法替代的.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虽然不断增长,但也给森林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森林资源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而四川省凉山州位于长江上游,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在其生态屏障建设上具有非常优越的区位、环境、资源、地理优势,当地林业及其他相关部门若能做好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建设,那么生态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当地经济水平也会因为林业建设而获得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10.
从闽台林业比较看合作的优先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闽台林业发展的异同,认为台湾林业在技术、管理和资金上存在优势;福建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方面存在优势。两省林业合作符合区域合作的比较优势理论、产品周期理论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应优先发展林业高新技术产业、林业科研与教育、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林业资源管理、林业共同市场和城市林业等领域。政府在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须加强管理,以规避合作的经济风险和生态风险,促进闽台林业合作顺利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设,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并颁布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有效地控制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活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不断创新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现生态良性发展,提高全社会广大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  相似文献   

12.
主体功能区制度背景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现实命题,而目前国内学者专门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尚不多见。农业在浙江重点生态功能区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存在着经营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水平不高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加剧等问题。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区位条件优越、资源优势独特、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但也存在耕地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推广困难的劣势,同时面临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机遇以及资源空间压缩、劳动力资源流失的挑战。应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和"限制"准则出发,发展节约型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培育绿色精品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并实施一系列保障措施,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作为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其给野生动植物、微生物提供了生长和栖息的生存空间,能够起到净化空气和调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从森林生态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设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绿色发展新思想与农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与草地资源的破坏与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本文在分析习近平绿色发展新思想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其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探讨了在绿色发展新思想指导下,如何在发展理念、水土资源保护、生产行为规范以及生产技术生态风险评估等重点领域实现农业的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江苏省现有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绩效与空间差异对建立完善长效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和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运用熵权-TOPSIS法,选取2010—2017年全省及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内11个指标,计算江苏省及三大区域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综合绩效值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单项绩效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江苏省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在2010—2017年8年综合绩效值由0189波动增长到0841,效果初现且具有较强推广价值。(2)经济效益绩效值以年均257%的增长率由0增长到1,效果最为显著,社会效益次之,生态效益自2013年后为绩效值中最低值,与前两项最大差距在05左右,反映出环境改善、农田质量提高效应远低于农户创收、社会公平效应,政策拟合度不高。(3)江苏省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果存在空间差异,综合来看政策效果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苏南凭借经济优势在2016年和2017年的综合绩效值上比苏中苏北高出01、在经济与社会绩效值以002的差距领先且生态绩效值没有下降拐点,具有长效可持续性。[结论]现阶段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果依赖地方政府经济实力,尚未形成良性长效机制,需从制度体系、环境经济手段、差别化补偿措施、农业补贴结构和宣传等5方面着手,推进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更好地服务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南方农村》2006,(4):44-44
今年6月5日是第35个世界环境日,国家环保总局今天首次发布《中国生态保护》。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力度,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但由于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绿色世纪。要持续、快速、跨越式发展国民经济,资源与环境是两大基础保证。十六大把保护资源和环境建设列为基本国策。森林是一种特殊的可再生资源,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具有不断提供木材及其林产品的经济功能(经济价值),同时又具有维护和美化环境的生态功能(生态和社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剖析福建省顺昌县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收储政策的主要做法与成效,揭示森林生态保护政策中多元利益共生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政策性金融对改善政府治理效能的助益、政策"组合拳"对施策者成本-收益结构的优化以及动态化定价机制与多元化收储模式对农户差异化诉求的回应均能缓和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各利益相关者间利益冲突。最后,提出森林生态保护政策应灵活运用激励性措施,强调地方政府治理能动性与地方特色资源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德财政合作安徽长防林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农户及项目相关人员访谈和现场考察,认为中德财政合作安徽长防林项目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影响: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项目区的经济效益,推动了项目区的社会进步,增强了农民和项目机构人员能力建设,促进了项目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分析表明,项目绩效得益于“投资+管理”的双重保障,森林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张颖  李坦 《林业经济》2012,(1):23-26
森林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近年来,森林生态保护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对森林的社会、文化功能保护,即森林文态保护重视不够,相关发展滞后等问题。文章研究认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走向成熟推进和消费拉动阶段,森林文态保护是未来林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森林文态保护是重点。文章最后建议,应把森林文态保护纳入森林立法和管理,加强林业发展规划,突出物质财富生产和精神财富生产的有机结合,促进森林文态保护和绿色文化的发展、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