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自贸区高水平建设的重要保障。运用SWOT方法分析安徽自贸区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安徽自贸区的优势在于政府重视程度、政府服务水平、营商环境、经济实力四个方面,而劣势主要体现在要素配置效率不高、产业协同机制和对外开放体系不完善三方面。面对国家战略支持、可借鉴经验多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以及招商引才日趋激烈、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的现实挑战,安徽自贸区应当加强管理体制、贸易制度、金融政策方面的创新,并促进片区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3年8月2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争端解决机制作为自贸区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从中国双边或多边的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中吸取经验教训,建立起透明良好的区内争端解决机制。国外自贸区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在自贸区的成立促进了国际投资和贸易交易量的提升同时,各类国际和涉外商事纠纷也伴随而生。因此,在自贸试验区如何建立起良好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机制成为上海自贸区法制建设中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自贸试验区设立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利用安徽省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合肥、芜湖、蚌埠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区域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贸区的设立对城市进出口总额和社会消费水平的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通过反事实检验后,这一结论仍是稳健的;但对GDP、FDI的增长影响不显著。研究认为,安徽自贸区建设应以长期经济增长为目标,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以建设联动创新区为契机,共享自贸区改革创新红利。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贸易接轨,我国在上海成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积累经验。以湖南为研究对象,本文首先阐述上海自贸区发展的基本情况,采取SWOT分析法对湖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针对其国际分工参与度、产业市场竞争力、产业经济运行环境等问题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经济发展的解决措施,即自贸区促进湖南发展的市场自组织机制和学习机制,从而实现在自贸区视角下发展开放经济新体制,加速与国际自由贸易接轨,促进湖南经济平稳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4年国务院批复广东自贸区建设。自贸区的建设是我国为更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本文从全球经济发展的逆全球化趋势作为研究背景,同时结合广东自贸区自身的发展背景和实行的自贸区政策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对广东自贸区发展现状、问题以策略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广东需要提高企业与人才对接,加强规则、规制、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合作机制建设和提高自贸区的创新能力等,提高广东自贸区在迅速转变的全球经济背景下的经济韧性和发展动力,消除广东自贸区所面临的高新技术贸易矛盾、一体化进程中的难点等不利影响,促进广东自贸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错位发展在经济领域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或产业发展阶段不同、或资源禀赋不同的地区采取各自功能定位的行业发展模式。实施错位发展战略有利于防止各区域产业的恶性竞争,促进各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构建协调有序的总体发展格局。广东和海南相继成立自贸区以后,两地在产业优势、发展阶段、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开放模式上存在错位发展的空间。广东自贸区和海南自贸区地理临近、产业互补,通过协调两地发展规划、海南自贸区借鉴广东自贸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建设经验、海南自贸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建设自贸区联席会议等方式,实现两地错位发展与深度合作,对于两省自身、所在区域及国家整体发展层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自贸区网络逐步形成,自贸区在物流领域的探索和尝试初显成效。其中,通关便利化将带动国际物流效率的提升。在自贸区制度框架中,对接国际新规则、创新制度设计是核心突破点。2015年是《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启动之年,也是自贸区建设的大发展之年。随着自贸区建设的铺开,中国物流产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进出口航运物流业发展出现新趋势。自贸区在船舶登记、航运市场开放等领域突破了诸多限制,提升了中国航运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8.
自贸区建设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作为制度创新高地,自贸区建设为产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选取2008—2019年我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自贸区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效果及作用路径。研究显示,总体上,自贸区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改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表明,自贸区建设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创新水平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自贸区建设带来的环境效应有所不同,对非资源型城市和中心城市环境污染的改善效果更明显。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自贸区建设的空间辐射力,发现自贸区建设对周边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有改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根据自贸区区位以及资源禀赋进行合理的分工,逐步消除行政壁垒,实现城市和自贸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出台特色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差异化政策以促进资源型城市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减少产业发展带来的生态破坏;整合校企力量,以产学研融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更好地发挥自贸区在实现绿色...  相似文献   

9.
自贸区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逆全球化与全球化的冲撞,新一轮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自贸区提出了更高要求。自贸区建设与地方发展目标问题,自贸区建设空间和片区布局问题,国际重大政治、经济、社会事件的冲击等,需要有关各方充分关注、认真研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契机,加快发展上海文化产业,是当前一项重大任务。本文归纳了上海文化产业发展阶段、现状与问题;分析了自贸区建设给上海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选择纽约、香港、新加坡、迪拜等4个拥有世界知名自贸区的国际大都市,分析它们的自贸区概况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利用自贸区发展文化产业的纽约集聚发展模式、香港自由发展模式、新加坡举国发展模式和迪拜融合发展模式的基本经验;最后阐明了国际经验对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在商品贸易方面的开放程度依然受到很多人的质疑。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把我国建设成一个有影响力的贸易主体,我国进行了上海自贸区的设置。当前,多个新兴经济体崛起,在世界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力,在这种环境下,如何经营好上海自贸区,怎样确定发展方向成为了我国发展上海自贸区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以上探索,分析如何进行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促进我国国际自由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宜昌自贸区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领域争端案件日趋多元化,现有争端解决机制难以应对层出不穷的争端,因此,建立健全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根据当前社会分工精细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对宜昌自贸区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更加专业和精细的划分,努力实现争端解决机制的"集聚效应",促进宜昌市自贸区国际贸易争端的公平、公正解决,为宜昌市自贸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序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3.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包括调控机制、法律法规等内外贸易一体化的诸多方面。要真正实现内外贸易一体化,关键在于处理好标准问题。我国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支撑,进一步强化出口的竞争新优势;以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为根本,进一步扩大进口,促进进口结构优化;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为贸易提质增效创造新的空间,进一步加快贸易强国建设步伐。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进程中各地方的自贸区建设各具特色,从宏观层面来看,自贸区建设的地区定位各不相同;从中观层面来看,目前的重点主要是推动自贸区成为高端产业和新业态的聚集地,同时对区域整体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完善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形成重要支撑;从微观层面来看,自贸区建设形成了多样化的创新举措,已出现260多个创新案例,且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复制,北京也正在高水平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的城镇化、老龄化、信息化、服务化、国际化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动力,第一动力是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4.
李旭 《中国商论》2022,(17):49-5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了良好发展,以自由贸易为主的区域贸易愈发涌现,且在世界经济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我国加快了自贸区战略进程。在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对外贸易与投资发展更加稳定,自贸区发展拥有制度化保障的政策环境。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自贸区的建设情况,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以国际经验为借鉴,将自贸区建设现状和国际经验相结合,全面研究我国自贸区建设中的困难,并提出相应意见,希望给予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小一 《现代商业》2014,(30):204-205
创办自贸区是当前信息和成熟市场经济体系国家的重要对外经济策略,由于自贸区在政策和金融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作为金融行业应该把握自贸区兴起良机,促进金融改革创新在自贸区内顺利展开,以便促进自贸区金融行业的发展。本研究以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为中心,在论述自贸区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自贸区进行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提供了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原则,希望为提升自贸区建设水平,加速金融改革创新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自贸区的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研究建设北部湾自贸区对广西经济的影响,以广西经济的特点为切入点来分析和讨论成立自贸区后广西及周边地区经济的连锁反应。自贸区的建立不仅给广西带来更多的商机,同时也面临一定的问题、风险和挑战。文章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希望北部湾自贸区建设后能够促进广西地区经济更好更平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平台经济理论,首先构建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平台经济理论分析框架,然后依据此框架,以香港和新加坡作为参照区,对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功能定位进行反思。结果表明:当前以"金融+服务贸易+科技"的功能定位模式超前于现实中的自贸区平台经济条件,并认为至少在5~10年之内,上海自贸区的功能定位重点应该以金融服务创新和投资便利化为中心,通过货物贸易和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来促进金融改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当前政府重点要对平台企业或平台提供者在合同的组成、规则及结构等内功环节上狠下功夫,同时要大力提升自贸区的供需双边市场环境。这一研究为推进中国其他省市区自贸区的稳步快速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速览     
《WTO经济导刊》2013,(9):10-10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青岛论坛举行 8月22日,中日韩自贸区建设青岛论坛在青岛举行,来自商务部亚洲司、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商务部研究院等专家学者围绕“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与地方经济合作发展”进行了探讨。本次论坛以加强学术交流、促进自贸区进程为宗旨,构建中日韩学术交流平台,领导人活动重要场所,使其逐步成为促进青岛国际化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个别大国频繁采取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行为,经济全球化趋势受到严重挑战。我国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主动扩大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建设。从2013——2018年,我国分四批设立12个自贸试验区。2019年8月,新增6个自贸试验区,包括3个沿海自贸区,山东、江苏、河北构成沿海地区全覆盖;3个沿边自贸区,广西(与东盟对接)、云南(与南亚地区合作)、黑龙江(推动东北亚合作发展)。自贸试验区形成海陆统筹,东中西协调的全方位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20.
推进制度化和有效的跨界合作是近年来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新趋势,跨部门协调相应地成为政府改革的热门实践和国际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以上海自贸区为个案,从结构性机制和程序性机制两个层面,构建了"参与主体—管理客体—实现机制"的分析框架,对上海自贸区跨部门协调机制进行归纳、描述和分析,为自贸区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上海自贸区跨部门协调机制主要以结构性协调机制为主、程序性协调机制为辅,程序性协调机制的建构主要是为了推进结构性协调机制的实现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