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的重要技术支撑,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梳理了生态产品概念的发展历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理论基础与核算内容,以及国内外关于功能价格法、当量因子法、能值评估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示例,并从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理论体系、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手段、推动价值核算结果应用三个层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及工具,对国内林草生态产品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分析发表时间趋势、研究领域分布、研究力量分布、高被引文献分布、高频关键词和研究时间线,梳理国内林草生态产品领域研究进展并发现研究空白。研究表明:2021年之后林草生态产品研究增长较快,重点研究方向为基础理论、产品供给、价值核算、价值实现机制和价值实现路径,其中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问题是研究焦点。建议将林草生态产品作为专项论题,加大重点问题研究力度,多途径宣传推广,扩大学术影响力,进一步创新与完善林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举措。  相似文献   

3.
生态修复产品作为生态产品的典型代表,其价值实现直接关系到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开展生态修复的积极性。文章阐释了生态修复产品的独特内涵,梳理了我国生态修复产品价值实现中形成的多种模式,分析产权制度、供给关系及交易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障碍,提出生态修复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的建议:一是推动立法,设立生态权,为生态修复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法律支持;二是健全产权制度,完善确权登记规范,保障合法收益;三是强化考核,鼓励市场化方式探索;四是建立生态修复产品市场交易机制,激活市场,畅通交易渠道;五是拓宽思路,探索多种价值实现模式;六是压实监管,保障生态修复产品质量;七是明确核算标准,推动完善交易体系;八是完善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区域信息共享;九是构建省级大数据智慧平台,实现交易数据监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耕地边际收益减少、年轻劳动力流出、机械替代方式不足、自然灾害扰动等方面原因,山区耕地撂荒问题突出,由此引致粮食安全、土壤侵蚀、诱发自然灾害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实困境。文章在分析相关问题成因基础上,研究提出山区撂荒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升耕地农产品生态附加值,完善优等耕地土地流转市场;推动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加大山区耕地生态补偿资金倾斜;探索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统筹培育多元生态产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有偿退出机制,统筹培育耕地生态价值;健全撂荒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跨部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角阐释"两山"理论的新时代内涵,对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路径进行理论分析,采用案例分析法、质性研究法,分析"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模式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路径及其运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讨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可持续实现的路径。结果表明:"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模式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是以生态资源为基础,通过精准调查,在明晰生态资源产权的前提下,运用经济学方法对其价值进行核算,以直接或者间接利用权属交易、生态服务交易、产业化等方式将生态产品货币化。因此,应该建立市场化生态要素产权制度,引入市场经营主体发展生态产业,建立"公私合营"的生态产品交易制度,以便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得以可持续实现。  相似文献   

6.
城市滨江绿地景观设计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城市滨江绿地景观地域性特征不足导致生态产品同质化严重、生态产品市场缺乏吸引力。从城市滨江绿地景观工程设计出发,以衢州市信安湖鸡鸣湿地和青龙码头为例,探讨城市滨江景观设计与地域性特征的结合对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并从城市交通网络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和滨江绿地景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3个方面提出城市滨江绿地景观设计相关的保障措施,旨在为城市滨江绿地景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振  郭杰  欧名豪 《农村经济》2024,(2):135-144
如何有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重要议题。为此,文章基于逻辑框架法,从宏观目标、具体目标、政策产出和政策投入四个层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闭环,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统构成和基本框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宏观目标是存量生态产品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增量生态产品得到系统修复,能够保障持续供给;(2)具体目标是生态产品易度量、可抵押、可交易、易变现,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3)政策产出导向为摸清基础底数、健全核算体系,支撑生态产品易度量;明晰产权边界、创新金融支撑,实现生态产品可抵押;统一交易平台、明确交易规则,推动生态产品可交易;凝聚价值共识、完善生态补偿,促进生态产品易变现;(4)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投入措施为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摸清基础底数;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评价规范,健全核算体系;推动生态资源确权登记,明晰产权边界;拓宽生态产品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支撑;整合现有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统一交易平台;规范生态产品交易行为,明确交易规则;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宣传,凝聚价值共识;健全生态产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数据分析软件对我国生态产品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生态产品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由此认识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多数地区单一的价值实现路径阻碍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充分显化。文章在系统梳理生态产品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产品价值构成及实现机理,总结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模式,并尝试将各模式分解为包含补偿、交易等内容的价值实现模块,以及为生态产品价值显化提供助力的促进支持模块、政策支持模块和技术支撑模块等四类模块。文章提出了利用模块组合的形式进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设计的基本思路:分析自然资源状况,针对生态产品的类型和特征属性,设置价值实现模块,搭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框架,添加促进支持模块以丰富路径模式内容。同时,文章利用该思路在案例中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设计以做验证,展示基于模块化视角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从“两山”的价值统一性、“两山”转化的人民性意蕴、“两山”转化的理论要素3个维度阐释“两山”转化的理论逻辑。然后,以森林生态产品为研究对象,总结出4种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并对比分析了4种模式的特点、适用范围和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森林生态产业化发展机制、完善森林生态市场化交易机制、建立社会资本有序介入机制、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统筹协调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核算的研究现状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核算理论和方法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先后有《自然资源核算初探》(1990)、《资源核算论》(1991)、《林价理论与应用》(1991)、《森林资源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和《森林环境资源核算与政策》(1994)等专著出版,推动了我国资源核算研究与实践。在1993年和1994年,国家科委组织了多部门的专家进行深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从生态产品完整价值回报和代际价值回报两个视角,应用资源价值构成理论和外部性理论,探究生态产品供给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以及提升内生动力的策略。研究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和情景模拟方法。研究结果:生态产品供给的内生动力缺失的原因在于供给主体缺乏合理的完整价值回报和代际价值回报:一方面,由于生态价值评价体系的缺失和地方政府的职责推诿抑制了生态价值的实现,部分地区人力资本和人造资本的短板约束了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缺失适用于生态产品供给的社会折现率体系和相关的代际补偿机制导致了生态产品供给在当前收益与未来收益间存在转换偏差,降低了供给行动的代际回报。研究结论:提升生态产品供给的内生动力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需要建立不同类型的价值评价体系,拓宽生态价值实现渠道,明晰政府在价值实现中的职责;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符合生态产品特点的新代际折现率体系,参照新代际折现率和传统折现率核算得到的净现值差额制定代际补偿标准,探索考虑代际影响的代际金融产品,根据价值替代难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3.
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的区分度不高导致森林资源价值核算存在误差,森林经营侧重于生产性经营导致生态性经营发展不足,森林资源价值核算使用方法也不能全面体现森林经济效益。依据森林资源的特点,总结自然资源核算理论,提出了准确区分森林树种和地理位置,分清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建立科学实用的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指标体系,使核算结果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等对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推进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尊重“自然-社会”规律、落实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重要工作。为率先实现水生态产品价值,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文章从概念解析出发,界定了狭义水生态产品与广义水生态产品,明确了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概念,并提出了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框架:“水生态产品及价值→愿景与目标→政策工具→人类行为”循环系统。在分析各链条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出水生态资产和水生态产品核算、划界确权、建立供需时空关联等技术支撑需求,以及对多元力量参与理论研究与实践,共同推进人水和谐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历程整理与取向判断的基础上,文章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回顾,利用文献计量软件对国内外相关领域文献从发文趋势、来源期刊、合作国家、机构、作者以及热点前沿演化等多个视角进行数据统计和可视化分析,探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可能的研究路径。研究发现:(1)国内外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演进历程相似,经历生态功能认知与核算、价值量统计,并逐渐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量核算与实现机制构建过渡。(2)海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多元化决定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多样性,以生态科学为核心的供给侧静态研究范式再难满足实践发展需求,亟需探索以生态与社会学科融合为基础的供需动态研究模式。(3)海洋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方法正由传统供给法向供需结合法转变。居民以消费和保护海洋自然生态为目的的生态系统服务付费行为、政府以修复海洋自然环境为目的的生态补偿行为、以及社会组织以保护海洋生态为目的的生态资源产权购买行为是研究海洋生态产品需求相关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梳理生态产品价值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典型价值实现案例,阐释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及其主要路径,并对现阶段不同路径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完善建议。研究表明:(1)生态产品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现阶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焦点和难点在于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2)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型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三种主要路径。(3)现阶段不同实现路径面临着差异化的困境,市场主导型缺乏完善的产权机制和交易价格机制,政府主导型缺乏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有偿使用机制和财政补偿机制,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型缺乏特色的经营模式和科学的收益分配机制。鉴于此,应从制度设计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两个维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生态美百姓富的要求与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汇补偿出现了耦合。福建省作为生态资源优势省份,拥有丰富的碳汇资源,在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特”等生进程中,应科学开展碳汇资源核算,充分挖掘碳汇的生态产品价值内涵,明晰碳汇的生态价值特征和功能,通过碳汇确权确量,构建市场化碳汇补偿机制,推进乡村碳汇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延伸等途径,探索碳汇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永定河流域生态产品的供给特点,并运用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方法评估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探讨了1995—2020年期间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而提出永定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1)以生态保护红线为本,坚持系统治理与区域联动治理;(2)完善流域区域间横向补偿,构建全流域生态产品互补产业链;(3)依托生态产品供给差异化特征,探索京津冀重点推进区域的特色化生态产品实现路径;(4)进一步推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9.
抚州作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两个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中积极作为,探索出一批好的经验做法。生态产品权益类交易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抚州在推进此项工作过程中依然存在“基础不牢固”“规模不理想”和“保障不充分”等三方面问题。因此,从这三方面问题着手,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产品权益类交易视角下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态产业化是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路径。文章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产业化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机耦合机理出发,理清生态产业化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逻辑关系。从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新区的相关实践来看,我国当前生态产业化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生态产业同质化明显,生态产业与本地文化融合不足,生态产业创新型动力不强等问题。由此提出相关建议:(1)加快生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2)探索生态产业制度改革创新;(3)优化生态文旅产业结构;(4)增强生态产业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