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CPKP)致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39例肺炎克雷伯菌致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均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辽源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按照其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否耐药分为CPKP组(23例)及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SKP)组(116例)。对两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临床分离的CPKP致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RKP组高血压、肾脏疾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35 g/L、尿管留置、病情危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合并感染的患者比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高于CSKP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肾脏疾病、血清ALB水平<35 g/L、尿管留置、病情危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合并感染、APACHEⅡ评分高均是导致临床分离的CPKP致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C)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以脓毒症为第一诊断的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4例,女64例,以治疗28 d为观察期,根据治疗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其中生存组105例,死亡组53例。收集并记录入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疾病史等。检测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FBG)、乳酸(Lac)、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并计算MPV/PC。对患者入院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同时记录胸腔积液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资料、病史、胸腔积液情况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WBC、CRP、PCT、FBG、PC、MPV、MPV/PC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单因素筛查有意义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MPV/P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WBC、FBG、CRP、PCT及是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各不良反应症状的分布,并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检索的18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报告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基本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药用剂量、病程、过敏史、合并用药为自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工具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各不良反应症状的分布为消化系统7例(38.89%);皮肤及附件5例(27.78%);心血管系统2例(11.11%);神经系统2例(11.11%);血液系统1例(5.56%),泌尿系统1例(5.56%)。1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程度的分级为轻度10例(55.56%),中度6例(33.33%),重度2例(11.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日剂量为400mg、疗程〉5d、有过敏史、有合并用药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高。多因素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60岁)、日剂量(400mg)、过敏史(有)、合并用药(有)有关。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反应为主,总体程度较轻。临床上应针对患者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积极预防及治疗,提高疗效,降低死亡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90例和非感染组90例,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肺部感染组合并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较非感染组明显升高。结论年龄、COPD病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以及基础疾病冠心病、糖尿病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外文数据库EMBASE、MEDLINE,对入选的文献应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TG因素的中文研究合并SMD值为0.59(P=0.000),英文研究合并SMD值为0.01(P=0.921);TC因素的中文研究合并SMD值为0.41(P=0.000),英文研究合并SMD值为0.19(P=0.025);年龄因素的中文研究合并SMD值为0.443(P=0.003),英文研究合并SMD值为0.31(P=0.000);HDL因素的中文研究合并SMD值为-0.473(P=0.006),英文研究合并SMD值为-0.51(P=0.000);吸烟因素的中文研究合并RR值为0.957(P=0.701),英文研究合并RR值为1.606(P=0.000);冠心病家族史因素的合并RR值为1.134(P=0.361)。在敏感性分析中,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结论合并冠心病组的TC、年龄因素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而HDL则显著较低,说明TC、年龄、HDL是2型糖尿病患者诱发冠心病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68例,分为发生组(发生过心血管事件)和未发生组(未发生过心血管事件),每组84例,比较分析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血管事件及体重指数(BMI)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组血清肌酐(Cr)、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纤维蛋白原检测水平明显低于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组载脂蛋白(ApoA)水平高于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及血糖(BG)检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BMI、LDL-C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是患者的年龄、性别、BMI、LDL-C及纤维蛋白原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状况及其预防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云浮市中医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2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干预措施。结果送检标本共58份,其中28份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8.28%;感染组患者年龄、尿素清除指数、每周平均透析时间、心胸比例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尿素清除指数、每周平均透析时间、心胸比例、血红蛋白和体重指数,医护人员应根据以上危险因素做好预防工作,加强操作流程管理,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成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3年1月来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4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胰瘘患者23例,与非胰瘘51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法、术前指标等比较,分析胰瘘的危险因素,对胰瘘患者进行治疗,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本研究共有23例患者发生胰瘘,胰瘘发生率为31.1%(23/74),胰瘘死亡5例,死亡率为21.7%(5/23)。与非胰瘘患者组比较,胰瘘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胰瘘患者,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与胰瘘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上腹部手术史、术前总胆红素、术后感染、术中出血量、胰管直径等五个单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故将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管直径(≤3mm)及术后感染为有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瘘是胰十二指肠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具有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对胰瘘的高危因素应给予预防和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为防止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65例,其中100例(A组)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65例(B组)未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各个因素进行统计并进行单因素和无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吸烟、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胆固醇高、低血糖发作史均为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饮食习惯、文化程度和锻炼为其保护因素。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高,应当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导致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针对性护理措施,为其临床预见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肺部感染与否分为并发感染的研究组(56例)和未并发感染的对照组(44例),对两组患者置管时间、抗生素及激素使用情况、留置胃管与否、基础疾病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GCS评分、合并伤、血清白蛋白水平、气管切开时间、机械通气、置留胃管、应用抗菌素及激素等情况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肺部感染存在相关性。结论脑外伤气管切开后易并发肺部感染,了解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避免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危害极大。Ⅰ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DKA倾向,Ⅱ型糖尿病也可发生DKA倾向。为了减少DKA的发生,及时挽救患者生命,首先要了解DKA常见诱发因素[1]。现就我院临床近2007年~2013年收治的58例DKA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以提高DKA诊治水平,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2007年~2012年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高危因素,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为感染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我院ICU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832例,其中90例合并院内感染设为观察组,742例未合并院内感染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有无气管插管或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高危因素。结果患者年龄、气管插管或静脉置管与否、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是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ICU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多样,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进行综合预防是降低ICU院内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喜炎平治疗老年急性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龙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老年急性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29例,常规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和联合组(30例,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喜炎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单一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免疫蛋白G(IgG)、免疫蛋白A(IgA)均显著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 对老年急性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喜炎平联合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病原菌中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SLE合并感染患者98例。比较各种病原菌与PCT浓度的相关性,计算SLE合并感染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及支原体、病毒患者的PCT浓度。结果 SLE合并感染病原体的PCT浓度:革兰氏阴性菌组>革兰氏阳性菌组>真菌及支原体组>病毒组。结论 SLE合并感染病原菌与降钙素原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定量检测PCT可辅助诊断SLE合并感染病原菌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探讨VAP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3月到2013年4月所收治的80例行人工机械通气的ICU住院患者,对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8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死亡16例(20.0%),33例(41.3%)发生VAP。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误吸、机械通气时间≥3天、抗菌素联合应用≥2种。这充分说明,VAP的发生与误吸、机械通气时间、抗菌素使用有关。结论 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昏迷、误吸、机械通气时间≥3天、抗菌素联合应用≥2种,如果合理控制、重点评估这些危险因素,是能够大幅度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宜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ICU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8d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94)及死亡组(n=34),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ICU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死亡组与生存组性别、感染类型、吸烟饮酒、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治疗、脓毒症分级、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生存组相比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较高,急性肾损伤分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急性肾损伤分级可作为影响ICU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年龄、APACHEⅡ评分、急性肾损伤分级可作为影响ICU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危症感染患者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应用半定量法(胶体金)检测血清PCT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PCT浓度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PCT浓度无显著增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分为重度、中度、轻度,随着感染程度的增加,PCT浓度显著增高,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对危重感染患者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辅助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1例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60例)与联合组(61例)。常规组予以电灼光治疗,联合组辅以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治疗,比较两组宫颈一般状况、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宫颈症状积分(3.34±0.36)分、HPV病毒载量(6.74±1.45)×103/ml均低于常规组(3.51±0.43)分、(7.42±1.57)×103/ml,联合组分泌物恢复时间(13.56±2.34)d、创面愈合时间(6.94±1.28)d均短于常规组(14.74±2.63)d、(7.53±1.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hs-CRP(1.18±0.37)mg/L、IL-6(1.98±0.25)pg/L、TNF-α(34.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为临床预防感染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泌尿外科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RP)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尿路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6例TURP患者,发生尿路感染33例,感染率为15.3%;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术前行导尿术、术后留置尿管>6天、手术时间>1h、不合理用用抗生素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对感染患者尿液培养的结果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首,占75.8%,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4.2%,且耐药菌居多。结论针对易发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预防与治疗术后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针对性的治疗,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320例,对其并发症进行详细记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排查,分析患者并发症与年龄和病程的相关性,揭示临床特点,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结果患者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皮肤症状和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因素有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高,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也随病程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以及肾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以及病程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