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有效融合时,就会形成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基本路径.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应以县域为载体,合理规划,发挥优势,努力延伸产业链条,以期促进城乡互动,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推动城乡产业融合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保障。推动县域城乡产业融合既要树立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也要遵循城乡产业融合的基本规律;既要找到符合县域城乡产业融合的路径,更要搭建好城乡产业融合的平台,找到符合城乡产业融合的形式。同时,还要在彻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基础上,建立能够促进城乡产业融合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具有逻辑统一性,应深刻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和渐进富裕的内在机理,探寻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当前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面临诸多实践难点,应以县域单元为枢纽,完善县域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机制,健全县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均等化的长效机制,构建县域社会组织参与共同富裕的支持政策体系,并基于不同县域类型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差异化实践模式,使城乡融合发展真正成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重新审视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农业强国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双向赋能”的紧密联系,阐释农业强国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特征,解析农业强国视域下中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多层次、强协调、有侧重的丰富内涵,涵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要素优化配置、农耕文明传承发展提升、产业链协同与延伸、绿色低碳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等多维特征。与此同时,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不顺畅、县域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充足、产业协同发展与链条延伸不充分、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新时代新征程应以县域综合承载能力与治理能力为基础、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动能、以县域富民产业为重点、以绿色低碳转型为趋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再次强调要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2022-2025年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正式实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农发行应准确把握县域发展的现实背景,明确新发展阶段的重点任务要求,积极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县域是我国行政治理的基本单元,聚集了大部分农村人口,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和城乡互动的最前沿,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最终实现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江苏县域经济实力强,城乡发展比较协调,有基础有条件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  相似文献   

7.
破除城乡隔离、促进城乡融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理论的内在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围绕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探索,为新阶段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和体制机制的制约。文章在梳理新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基础上,重点围绕新疆城乡融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城带乡作用弱、县域产业优势小、要素流通不顺畅等实践挑战,建设性提出创新城乡融合体制机制、以县城为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农村农业全产业链、补齐城乡融合发展短板五大实践进路,开创新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 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场域,需要从理论上到实践上开展前瞻性研究,从而更加科学地评价先进典型、发现突出问题,进而提炼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方法 文章从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要求出发,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空间六个方面探索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遴选构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共6类16个关键指标。通过熵权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了计算和排序,对5个样本县进行了试评价。结果 (1)从时间维度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水平;(2)从空间维度看,不同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3)从现实基础看,县域发展环境是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4)从影响因素看,县域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是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保障;(5)从实现路径看,县域城乡融合要实现“五位一体”和空间上的全面融合。结论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既要坚持规划先行,更需加强规划实施管理;既要开放要素市场,更需发挥地方政府作用;既要整体塑形,更需注重强化文化认同;既要保护生态,更需激发绿色发展活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议统筹实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评价工作,更科学合理地通过调度各地城乡融合发展情况,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庞丹  张晗 《农村经济》2023,(10):124-134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保障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城乡居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至关重要。从理论依据来看,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要素流动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为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理论借鉴。然而,以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共同富裕仍面临诸多现实梗阻,主要体现为城乡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急需破除、城乡产业协同的数字支撑力相对不足、县域经济发展的衔接性功能有待加强。为此,应以增强城乡产业关联度为导向,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以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为重点,依托数字化重构城乡产业链;以服务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不断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杨晶 《山西农经》2023,(21):18-21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差距日益凸显。为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我国在县域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文章从成渝地区县域视角出发,探讨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的路径,旨在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究如何借助国土空间规划这一政策工具助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以期深化和丰富城乡融合背景下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认知与实践创新。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基于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理论、“流空间”理论及互惠式城乡发展理论阐释了国土空间规划赋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认知,提出了以“参流构形—以形引流—形流耦合”为核心的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实践逻辑;(2)基于区域差异,立足都市圈地区、大城市腹地及偏远地区的三个类型县域分别提出面向“一体化”、“郊区化”和“中心化”的国土空间治理实践路径。研究结论:城乡融合背景下空间治理的核心在于合理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强化区域发展的扩散效应,引导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以形成互惠共生的城乡网络体系,从而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景,如何有效促进以县域为基础的共同富裕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尤为重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促进县域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县域的面板数据,运用投影寻踪法、综合指数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县域共同富裕指数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数,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县域共同富裕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县域共同富裕指数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总体均呈现“下游高、中游平、上游低”的分异格局;(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呈显著的“U”型特征,对经济实力、发展动力和社会治理三个分维度的影响效应亦呈“U”型特征;(3)不同类型县域影响效应呈现差异性,中、下游县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呈显著“U”型特征,但拐点不同;引领型、追随型和潜力型县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呈“U”型特征,拐点也呈现差异;(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企业引培和经济集聚等渠道影响县域共同富裕。本文研究结论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了现实依据,为促进县域...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究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理论逻辑,为破解城乡发展困境、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与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与乡在分工协作、生态宜居、要素流动、保障公平、服务均等、收入平衡6个方面的差距持续缩小的过程,具有土地要素流动受阻、人口外流与结构失衡、基层政府财力薄弱的县域问题表征,其关键在于围绕土地要素在城乡之间交换流动这一主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权益保障、激励约束和资源优化配置价值功能,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木桶效应和联动效应。研究结论: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应围绕产权制度完善,以革新农地“三权分置”制度、宅基地使用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补齐农村土地制度短板和完善农村土地市场机制为重点,从政府绩效考核、规划计划引领、财政金融支持、户籍制度保障等方面健全配套政策措施,实现县域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功能深度耦合和权益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就是美丽乡村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过程中孕育出的新事物,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四化"同步发展的实践探索。一是突出特色,创新发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做活农村优势产业,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色的独特产业业态。二是城乡联动,协调发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也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推动农业与互联网、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入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劳动力、土地、  相似文献   

15.
任贺宇  宋北寒  张妮 《山西农经》2024,(4):180-182+195
县域经济是提升国家整体经济效益的重要力量,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实施路径。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井喷式发展,很多传统产业开始与数字经济相融合,不仅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还能改变现有城市和农村间新的利益分配格局,为县域创造更为充盈的就业岗位,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河北省以历史悠久、物资丰富而闻名,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价值。针对河北省县域经济数字化发展现状及有效提升策略进行讨论,把县域经济的发展作为推动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正县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石,也是新时期承载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多重战略的核心载体。新历史时期,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县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县域受限于人才、产业基础等,数字技术产业规模和行业应用相对滞后,制约了县域新旧动能转换。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阵地,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撑。以武威市为研究区域,以基础理论为依据,对武威市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要素进行提炼总结。通过分析武威市特色县域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发展现状及典型案例,为武威市休闲农业实践创新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特色产业小镇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各地区的发展实践中,特色产业小镇体现的带动作用尤为突出,特别是在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进程中,特色产业小镇通过推动乡村产业融合、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乡村就业渠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本考量,分析了产业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以辽宁省喀左县紫陶特色产业小镇为例,阐述了当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产业小镇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汇集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关系的系统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以及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与城乡融合发展统筹考虑,进一步完善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领导力量、经济制度、价值理念、分工体系、物质和精神财富等现实条件。新发展阶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推动城乡产业发展进程一体化、生产要素流动自由化、基础设施配置协调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水平均衡化。  相似文献   

20.
张海霞 《山西农经》2022,(10):95-97
根据中共青海省委农办的要求,西宁市对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区、湟源县3县(区)县域经济和城乡融合发展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对有关情况和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和研究。根据调研成果,介绍了西宁市县域经济和城乡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阐述了当地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建设快速发展情况,分析了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县域经济和城乡融合的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