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永彪 《中国拍卖》2022,(11):71-72
<正>刘新乐,男,汉族,1981年12月生,禹州市神垕镇清岗涧村人,大专学历,高级陶瓷工艺师,陶瓷烧成工二级技师;许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禹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禹州市乾名钧窑有限公司经理、主创设计师。代表作品:《一带一路》《知音》。刘新乐从小生活在神垕瓷区,长期的耳濡目染,使他对陶瓷产生了浓厚兴趣和初步认识,看着神奇妙绝的钧瓷,心里渐渐萌生了长大也做钧瓷人的想法。2000年2月,他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苗长强为师,从事上釉、窑炉烧制工作,学习和掌握了钧瓷制作技艺的基本技能。2008年5月,创建乾名钧窑,2018年6月,  相似文献   

2.
语焉 《中国拍卖》2009,(Z1):126-127
钧窑瓷器的生产制作自元末以后渐次衰败。明代万历年间,钧瓷的"钧"字因犯了神宗朱先生的名讳,窑场被官府封闭,此后钧瓷生产一蹶不振,陷于濒临绝境的地步,尤其是钧瓷烧制过程中自然窑变的奥秘更是技艺失传,无人知晓。直到清光绪五年(1880年),禹州神垕镇钧瓷世家中的芦天恩、芦天福、芦天增兄弟三人,由于受古董商高价收买宋钧的诱引,在小型发掘中得到启发,立志恢复钧瓷,此后  相似文献   

3.
找出神垕镇旅游业结合钧瓷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并与景德镇旅游业结合陶瓷产业发展相比较,取其精华,在分析神垕镇当地旅游业发展机会和其当前遇到的瓶颈困难的基础上提出,神垕镇旅游业结合钧瓷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个人简介崔松伟,1967年出生,禹州市神后镇人,中共党员。现为中国陶协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南省陶瓷艺术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2000年建锦丰源钧窑,并担任厂长、技术总监职务,主要从事传统煤烧、柴烧、炉钧钧瓷的工艺技术研究与开发。他在原钧瓷二厂煤烧钧瓷工艺(玉石釉)的基础上又不断精选材料、反复试验使  相似文献   

5.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的窑址在今天的河南禹县.因古称钩州而得名。如今在河南禹县已发现100多处钧窑遗址,其中钧台窑和八卦洞窑被认为是曾经为宫廷烧造过瓷器的窑场。金元时期烧造瓷器重点逐渐向西移动,如在元代河南西部的新安县境内也发现了100多处窑址。实际上钧瓷窑场在同时期并不是几百处,而是更为巨大的窑系.可谓是星罗密布,成千上万。  相似文献   

6.
<正>个人简介崔松伟,1967年出生,禹州市神后镇人,中共党员。现为中国陶协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南省陶瓷艺术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2000年建锦丰源钧窑,并担任厂长、技术总监职务,主要从事传统煤烧、柴烧、炉钧钧瓷的工艺技术研究与开发。他在原钧瓷二厂煤烧钧瓷工艺(玉石釉)的基础上又不断精选材料、反复试验使原有的工艺水平上了一新的台阶,创新和生产出了一批钧瓷爱好者和收藏界青睐的作品。作品多次被政府选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及友好人士。  相似文献   

7.
田小平 《江苏商论》2023,(12):38-4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物流业得到巨大发展。特别近几年来,农村物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以神垕镇钧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神垕镇钧瓷物流现状进行梳理,发现神垕镇钧瓷物流正逐渐改变当地钧瓷产品的销售模式,这些钧瓷生产经营者通过利用各种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特色钧瓷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对神垕镇钧瓷物流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并从钧瓷产品上行的电商物流的角度,提出优化神垕镇钧瓷物流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阎夫立,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陶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级德艺双馨艺术家,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省管优秀专家,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从事陶瓷科技、文化、艺术研究40余年,其中从事陶瓷和窑炉的考古挖掘、修复、复制研究工作16年;担任中国钧瓷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3年;创造了钧瓷的辉煌,他亲自创作烧成的500罗汉群雕获  相似文献   

9.
杨晓锋 《消费导刊》2022,(11):38-41
陶瓷工艺反映出了中国古代匠人的群体劳动智慧。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艺术修养的人创作出不同的陶瓷作品,它们植根传统、大胆创新,既代表了传统工艺的卓越技能,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精华。钧瓷是我国历史文化瑰宝,是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瓷种之一,在陶瓷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钧瓷包括起源于禹州的钧瓷、钧窑系瓷(即禹州以外的地方,如新安、内...  相似文献   

10.
赵丹 《商》2013,(5):202-202
关于陶瓷,有俗语日:身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陶瓷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而这其中,要数江西景德镇陶瓷最为出名,古代景德镇陶瓷享誉海内外。同时2000多年的制瓷文化和技艺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  相似文献   

11.
陈萍 《中国品牌》2015,(2):90-93
这则消息,引起钧瓷界轰动:教育部2013年审定的义务教育《美术》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中,专设《中原名瓷》章节,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富安先生的钧瓷作品《富贵瓶》,已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佩章先生的钧瓷作品《辅耳尊》,现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手工艺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苗宗贤的钧瓷作品《国威尊》,入选教科书。教科书中这样定义这些钧瓷作品:"经过多年的传承积累,现代钧瓷在艺术风格上又有新的创造,许多精品作为国礼馈赠贵宾和外国政要,或作为艺术珍品被国家重要机构收藏。"  相似文献   

12.
抽象艺术是当代艺术的一大热点话题,但是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已经有了“大象无形”的理论,这就是先人在理论上最早对抽象艺术的描述了。抽象艺术是指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从中国古代陶瓷抽象元素的萌芽到宋代钧窑的“窑变”以及到现代抽象陶艺的发辰,从古至今,以时间为线索,追寻抽象元素在陶瓷上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3.
钧窑瓷器以釉具五色、端庄雄浑的艺术格调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瓷中最为考究的产品当属钧官窑产品。其窑变呈色丰富,造型与釉色的结合相得益彰,传达出宋人的工艺智慧与审美格调。多样的成型工艺、科学的窑炉结构以及严谨的烧成制度促成了其美学价值。钧官窑器物出戟尊是宋代工艺技术与宋人工艺精神完美给合的产物。钧瓷通过器物、釉色以及对...  相似文献   

14.
景德镇御窑厂是明、清两代御用瓷器的专职制造场所,代表了明清时期中国陶瓷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水平,现存遗址及其背景环境是研究景德镇御窑厂历史沿革、管理制度、烧造工艺的重要依据。为此,主要对景德镇御窑遗址重点遗存的保护进行研究,首先对其遗存保护进行分级:重点遗存和一般遗存;其次,对其重点遗存的现状进行评估;最后,对其重点遗存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如画博鳌     
中国钧瓷艺术珍品展亮相博鳌2005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中国钧瓷艺术珍品展”为论坛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共有从20000多件钧瓷珍品中挑选出来的36件极品参加此次展览。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年会上,钧瓷瑰宝“华夏瓶”作为国礼,赠送给与会的国家和地区的元首及政要。“华夏瓶”由河  相似文献   

16.
陶瓷制造工艺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创造。它通过火把软粘土变成硬器具。陶瓷的出现使人们对水的依赖性降低,促进了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山西怀仁窑油滴釉的艺术之美和发展现状,对怀仁窑的制造艺术进行了系统的赏析,以期促进油滴釉技艺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刻瓷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伴随着中国陶瓷的文化发展,不但体现出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在中国传统技艺中独树一帜。当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随之提高,相对的群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现下基于现代社会对生活各类物品的需求,陶瓷制品也已经屡见不鲜,而刻瓷艺术作为一项传统装饰艺术,它将陶瓷艺...  相似文献   

18.
张娣     
《商场现代化》2012,(1):111
<正>张娣,女,生于80年代末,湖南张家界人。201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雕塑网协会会员。张娣自幼爱好美术,2007年拜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王华祥老师学习素描,2008年拜景德镇艺术大师姚永康学习雕塑。2010年由于她勤奋钻研景德镇传统工艺釉上新彩,技艺不断长进,开始对釉上新彩的工艺技法操作娴熟,能做到融会贯通、博采众长,继承和发展了釉上新彩的装饰技艺,形成了自己的风貌。张娣的釉上新彩作品清新秀丽、恬淡雅致,淋淋尽致的反应出80后对当下生活的真实写照。深得社会好评。作品《陌生的自己》、《向往》等先后参加展览并获得奖励。如参加的2  相似文献   

19.
最美好的大学时光,他投身实验室里做课题研发。四年后研究生毕业时,他已掌握一门创新科技。毕业后,他并没有急于把科技转化为产业,而是选择去一家工厂做一名技术员……有人提出收买他的科研成果,并邀请他加  相似文献   

20.
汝窑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且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瓷器在宋代是为皇室烧造瓷器的窑口.可想而知宋代汝窑的瓷器烧造技艺在当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汝窑瓷器以天青釉而闻名于世.其“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青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历史上再无超越。除了天青釉之外,蟹爪纹、香灰胎也是汝窑瓷器的重要特征。本文作者从瓷器的釉色、胎体及器物的口、唇、腹、足等十个方面分析介绍汝窑瓷器的特点,以希望对那些喜欢汝窑瓷器、爱好收藏汝窑瓷器的人士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