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国有粮食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涉法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企业改革前的债务如何落实,改制中遗漏的、潜在的债务如何处理,如评估不实,购买者是否承担超出部分的债务;企业改制后,如何理顺新、旧企业的关系,如何确定改制企业的主体资格;企业改制后,如何做到既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依法维护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如何解决有关劳动争议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改制能否顺利实现。由于涉及到许多法律法规问题,须从法制层面上分析研究,加以解决。1关于债…  相似文献   

2.
企业改制最大的问题当属债务或资产重组,多年来企业积累最大的债务多半都是各家商业银行的贷款,因而逃避银行的债务就成为某些企业改制的“重头戏”。 目前企业改制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资产评估过程中的内幕操作,造成银行信贷资产的损失。一些改制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聘请一些没有法定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质量得不到保证,随意减少资产数额。在企业资产总额减少的情况下,作为债务一部分的  相似文献   

3.
报载,福建省永定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行“信用社”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户贷款难和金融机构贷款回收难、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的“两难”问题。顾名思义,信用社就是要讲信用、守信。对自己是,对服务对象更是如此。不难理解,这是“信用”包含的意思即遵守诺言、实践诺言,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然而,这几年在一些地方,信用制度被人为扭曲破坏,失信的企业和个人多了起来。更有甚者,蓄意逃避债务,导致信用社到逾期贷款居高不下的现象日渐增多。可以这样说,信贷资金的大量沉淀,以致血本无归,这是造成一些急需信贷支…  相似文献   

4.
目前银行、信用社大量债权不能实现,其原因有的是企业经营不善造成亏损,无力还债;有的是企业偿债意识差,恶意逃废银行、信用社债务,表现为企业法人甩债出逃、有钱不还、故意拖欠到期贷款本息、多头开户骗取银行、信用社资金。一些借款企业动辄以“企业破产将影响社会稳定”等理由拖欠银行、信用社贷款,有的地方司法部门往往出于保障地方就业等动机,对赖账企业进行保护,严重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究其原因,法律约束弱化是“赖账经济”形成的温床。   “赖账经济”我拿什么和你算账 ?以法律为支撑点,给失信者以惩戒。信用是市场经…  相似文献   

5.
企业转制:农村信用社如何运作荣国平一些地方的企业在转制过程中,借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以兼并、破产之名,转移企业资产,逃避信用社债务,“悬空”信用社贷款,使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度加大,给信贷工作带来许多难题,给信用社经营效益带来直接威胁。──信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以来,新洋农场以“三个有利于”为准则,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有效地进行场办企业改制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与经验。为了不断总结场办企业改制过程中好的做法、好的思路以及存在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并在有关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一、主要做法(一)加...  相似文献   

7.
程娟 《农金纵横》2002,(2):68-69
改革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使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地出现改革、整顿和风险防范的问题。通过改革,相当一部分企业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金融机构转换了僵化的经营机制,银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实现了共同发展。但一些企业借破产、歇业、改制之机,千方百计逃废金融债权,悬空银行债务,严重损害了金融部门的利益。商业银行为了保全和抢救信贷资产,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遏止企业逃废金融债务。企业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特征(一)贷款企业借改制逃废金融债务具有普遍性。据统计,截止2000年底,在四家国有独资商业…  相似文献   

8.
前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存在不少认识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制约着改革的深化,影响着改革的成败。误区之一:改制就是“退出”改制就是退出国有,实行民营化,搞私营经济。认为粮食行业属一般性竞争领域,“退”是大势所趋,因此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凡事“退”字当头,把国有粮食经济一退了之。改制是发展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必须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对适宜国有粮食经济发展的,以及国有粮食经济能够发展的行业及企业,要以“进”为改革方向,积极通过优化重组、结构调整、机制转…  相似文献   

9.
债务企业改制、出售后金融部门如何落实债权、如何避免信贷资产不受损失,已成为金融部门实际操作中较难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维护债权的利益,解决债权人落实债务难的问题,2002年1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59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对规范人民法院依法审判,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防范债务人利用企业改制逃避债务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一、企业、公司改制后的主体资格认定及债务承担《规定》第四条规定:“国有企业依公司法整体改造为国有独资有限…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转制刚开始起步,转制中出现的债务悬空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企业转制,贷款债务转移,这对银行、信用社信贷是否在影响,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影响了银行、信用社贷款的自主决策权 银行、信用社是在企业转制之后,重新确定落实贷款。企业转制,在转移资产的同时也转移债务,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企业的做法符合情理,但正是在这里,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企业转制可以自主决策,而银行、信用社的贷款则是随企业的转变而进行转移的,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银行、信用社贷款的自  相似文献   

11.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发行与贷款企业之间债权债务纠纷日益显现。一方面,部分粮食购销企业或附营企业因“三老”问题改革举步维艰;另外一方面,也不乏有一些企业借改制、改造之机逃废银行债务。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资产保全工作的复杂性,认真分析企业改制、改造的形式和途径,准确把握有关的法律概念和程序,找准实现资产保全工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谨防诱惑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图有目的的借贷者无孔不入,他们视信用社贷款为“唐僧肉”,想方设法取之,一有机会就施放形形色色的借贷“诱饵”,来钓取那些私欲膨胀、意志薄弱、违规放贷的“馋嘴鱼儿”。借贷者其借贷招术何在?分析起来只不过是迎合之术罢了。即你欲行,他辟径;你欲乐,他伴音;你欲眠,他呈枕。总之把你迎合得飘飘然、浑浑然而钓之,贷款则顺理成章地让其装入了囊中。吃了嘴短,拿了手软,食了“诱饵”者废了收贷“武功”,借了贷款者则逃脱债务,久而久之,信用社贷款自然形成了呆滞、呆…  相似文献   

13.
农户不良贷款的清收与管理难度相当大,必须加大工作力度。为了能更好地加强农户不良贷款的清收与管理,确确实实地清收和盘活更多的不良贷款,有效遏制住农户不良贷款上升的局面。笔者建议:●选准清收突破口,各个击破。农户不良贷款的清收面广,户数笔数较多,而且越清就越剩下一些“骨头户”。信用社应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选准清收盘活的突破口,各个击破。●从信用社内部清起,搞好社内“门前清”。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所形成的信用社内部职工为亲属和他人贷款,这些已形成的不良贷款仍然有一部分没有收回来。信用社正人就应先正己,…  相似文献   

14.
小、穷、亏企业实行“还本租赁”好翁灵峰“还本租赁”是在改、租、卖三种转制形式的基础上,容各所长,既具租赁特征,又有拍卖实质,还有股份制内涵的一种改制新形式。“还本”就是承租者在租赁期内,分期偿还国有资本金;“租赁”就是承租者对未还本的国有资产上缴租金...  相似文献   

15.
企业债台高筑,何日走出“围城”刘洪国有企业改革历经了16载风风雨雨之后,人们看到了希望。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一些企业债务越来越重,他们何日走出债务“围城”轻装前进?严峻的现实当前,一些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正常比例。全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绵阳市粮食部门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壮大规模效益为目标,努力探索粮食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途径。这项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为了真正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尚待解决。一、因企施策,抓好改制,注重实效截至1997年6月末,全市粮食部门企业总数146户,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38户,占26%。从面上改制情况看,粮油工业企业改革步子快于商业企业,而且比商业企业难度小,进展相对顺利。企业改制形式多样,对净资产多、规模较大、有市场、有效益的骨干企业,改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规模、资…  相似文献   

17.
平遥联社的改制,采取了由区域内经营效益好的信用社入股并购买不良贷款的方式。这种股权设置有利于改制后农商行股东的战略融合,规避了民营资本介入后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回望晋商发源地的百年沧桑,“中国近代金融鼻祖”、“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心脏”、“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票号总部所在地”等诸多光环闪耀在平遥古城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平遥联社直到2009年还戴着“高风险社”的帽子。  相似文献   

18.
还债也是政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财经报》报道,最近,四川省委、省政府列下日程决心在三年内基本化解乡村不良债务。为此,省委书记周永康作了一次非常重要的讲话。他说:“乡村债务是个历史遗留问必须抱碰硬的态度,有碰硬的作风,用碰硬的方法,逐年化解他还说:“要把化解不良债务列入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因为负就是增收,还债就是政绩。”如今,一说“政绩”,我们的不少干部想到的就是上项目大楼、修公路、扩市场、造绿地,搞形象工程、办示范园区等等的地方把集资贷款、借款也都当成了“政绩”,甚至明文规定能搞到钱就奖励谁。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心在三年…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债务处理探讨张菊秋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较重,在企业改革中,如何利用股份制改造的契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试做粗浅探讨。一、国有企业的债务类型国有企业的债务,按债权人不同,可分为三类:(一)债权人是国家这部分债务按其成因,又可分...  相似文献   

20.
税费改革后,农村集体的经济收入明显减少,对于化解农村集体债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有村办集体企业的村,开办之初都是由村集一体向银行或信用社借款来投资兴办企业。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这些企业都已转制为股份企业、私营企业,或者已停办,但兴办企业所形成的债务却留给了村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