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土地退化与法律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土地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尤其强调了人为因素对土地破坏的现状及产生的灾害,从法制的宣传教育、立法、守法和加强执法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土地危机的深层原因 土地危机指土地稀缺而导致的经济困境和潜伏的灾难性的威胁。造成我国土地危机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都市化规模的扩大,非农业建设性用地大幅度增加,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大量土地,自然及生态因素的作用不可避免地会使部分土地结构发生改变。然而,我国土地面积锐减,土地资源严重破坏,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造  相似文献   

3.
我国两次土地资源调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我国第一次土地详查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从调查背景与依据、技术方法、基础图件和存储方式、坐标体系及比例尺、调查内容与范围、土地分类体系等6个方面阐明了两次全国性土地调查的差异,进而揭示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存在的地类归并与实际不符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相关工作、人为因素影响地类调查结果及因技术先进忽视实地调查等问题,并对未来我国的土地资源调查进行了展望,在重视土地动态调查、保证调查成果精准与实用、注重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加强土地调查监管制度和公众参与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退化与土地养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其中,土地质量则是指土地的或健康状况,特别是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土地持续利用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地质量的核心是土地生产力,其基础是土壤肥力。土地退化的形成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土地退化或土地质量下降往往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产物。土地退化不仅危害资源环境,也对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破坏作用。因此,无论是从土地退化形成的原因还是从后果来看,土地退化也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具有社会、经济性质。  相似文献   

5.
岩溶地区石漠化即为石质土地的荒漠化,是指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受人为因素的千扰和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现象的土地退化。是岩溶地区生态恶化的顶极形态。  相似文献   

6.
东北黑土地保护问题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阐述了东北黑土地“薄、瘦、硬、劣、减”等退化现状,分析了退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提出了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隔年深松、高茬还田等4项治理措施和建立国家培肥耕地基金,扶植合理轮作制度等4项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遥感与GIS的青海省刚察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完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了1995年和2006年青海省刚察县土地覆被变化情况。通过引入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转移矩阵模型及转化倾向性模型,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1年间刚察县土地利用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受政策、经济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并考虑了自然因素的限制,其利用方式逐渐走向生态、集约;通过挖掘土地类型间的转化倾向,寻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更好地阐明了土地景观空间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建立土地证券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一直是重要而有效的投资对象和融资手段 ,但由于建立在土地之上的投资与融资所涉及的资金数额巨大 ,形成了对社会上的大部分闲散资金进入这一领域的壁垒 ,造成了本来有着良好投资、融资功能的土地 ,在现今的经济条件下和制度体系下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出于增加社会投资、融资渠道 ,促进土地开发和土地合理利用 ,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考虑 ,有效地利用土地的投资、融资功能 ,在我国实行土地证券化值得深入探讨。一、国内学者提出的有代表性的相关模式1 城市权益人主体土地证券运作模式国内的…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和土地资本三个范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土地经济学中,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资本三个词被频繁使用,究竟这易替代、易混用的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它们之间又是如何转化的呢?现从资源、资产和资本的概念出发,分别探讨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和土地资本的内涵,可以看出三者之间的区别,并进一步分析出三者之间的联系,最后指出了三者之间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总结2015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6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5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共同关注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土地管理、土地权属、土地政策与法律、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生态保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以及现代测量技术、土地信息技术和土地整治工程等方面的重点进展研究。(2)2015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内研究更多关注土地市场结构、土地财政与税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用途管制、土地督察、规划体制改革、现代测量技术等方面问题;国外研究则侧重在土地产权边界、土地制度演化、土地利用冲突、土地管理方式及机构设置、土地利用规划政策属性与规划原则、土地测量方法优化与对比、土地信息获取技术优化等。研究结论:2015年土地科学问题研究在实践推动下,研究面有所拓宽,学科体系研究得到加强,2016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与基础理论、土地经济关系与市场机制、土地制度改革与管理体制、土地政策体系与法律制度、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土地工程与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两期石漠化和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了环江县各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规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研究发现,不同等级石漠化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着相关性,且这种关联性地域差异明显,受土地利用状况、人类活动强度等因素的制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不同土地生态系统的干扰效应和干扰过程是不一样的,导致喀斯特石漠化土地退化过程、退化程度、退化群落特征有异,最终表现在恢复方式和恢复难度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剖析中国土地管理立法缺陷、执法不严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物权法不健全、土地法缺位和土地管理法不完善影响地政管理;现行法律体系中的法律冲突、"三权"主体不分和权利制衡机制不完善是执法不严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健全立法、严格执法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人权理念下的农民土地权利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以中国首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确立的农民土地权利保障目标为依据,探究人权理念下农民土地权利保护的应有完善。研究方法:人权法与物权法交叉视角下的文献资料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农民土地权利具有特殊的人权价值,虽然对其保护取得成就,但其进步中的问题仍然突出,以征地和乡土势力严重侵害农民土地权利并影响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为甚。欲充分保障农民在土地上的人权,必先寻求此问题的破解之道。研究结论:在尊重和保护农民人权的时代诉求下,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更需不断强化赋权后的维权功效、充分实现征地中的还权于民。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visits the World Bank's land law reform agenda in Africa by focusing on two central issues: (1) land law reform as a tool for resolving land conflicts, and (2) the role of land law reform in addressing gender inequalities. While the Bank's recent land report provides insights for improving land governance in Africa, it fails to acknowledge the exploitative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that often characterize customary land tenure systems, and the local power dynamics that undermine the ability of marginalized groups to secure land rights. Using insights from recent fieldwork, the paper analyses the links between land law reform and conflict in Ghana, and the gendered dynamics of reforming land governance in Tanzania. These “crucial cases” illustrate how land law reform can provoke conflicts over land and threaten the rights of vulnerable populations (e.g. migrants and women) when customary practices are uncritically endorsed as a means of improving land governance. As such,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series of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navigate the promise and perils of customary practices in the governance of land.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土地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土地执法工作已逐渐成为国土工作的难点。本文在分析土地执法中出现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实践,提出了改变执法被动状况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分析当前土地使用权转让法律规制的困境,并探索其解决办法。研究方法:文义解释、目的解释与原理论证。研究结果:(1)刑法在规制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时需援引行政法的规定,在行政法规制密度过大的情况下容易导致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滥用,与民商法在违法性认定问题上也存在一定冲突;(2)基于文义解释、合宪分析和原理论证方法,不仅能准确界定刑法中土地使用权非法转让的具体范围,而且能消解不同部门法在违法性认定上的冲突。研究结论:《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和《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应作相应修改。  相似文献   

17.
论土地价格的本质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论证土地价格的本质及来源,凝练土地经济学规律。研究方法:归纳与演绎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人类社会出现土地私人占有以后就出现了土地价格;土地价格是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是土地占有或放弃占有的对价;土地价格是土地利用能力的标尺,是土地财产价值量的经济表征;土地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土地价格变化的特殊性;土地价格最终取决于土地利用能力,土地价格是其预期收益的购买价格。研究结论:土地价格最终来源于土地产出品价格,应遵循这一基本规律认识和解决土地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土地执法监察是实现土地管理职能的核心环节,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研究基于"数字国土"的土地执法监察机制对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针对当前土地执法监察的问题,以"数字国土"业务平台为基础,从违法用地的判定机制、跟踪管理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3个方面对创新土地监察机制进行了论述,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土地执法监察机制提供参考思路,为实现高效、科学的全方位土地监察体系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整体出发,借助信息熵概念对全县建设用地历年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揭示全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间分布规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县域各乡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揭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对全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分区,制定出各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