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沈洪溥 《金融博览》2012,(17):11-11
近三年来GDP的首次“破8”,产生了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提“稳增长”而非“保增长”?二是当前”稳增长”会包含哪些政策手段?三是”稳增长”之后的经济形势会怎样?  相似文献   

2.
综合判断,下半年我市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初步测算,2013年全市GDP增长7.6%左右伴随调整转型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今年以来,我市经济保持中速平稳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GDP同比增长7.7%,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综合警情于"趋稳"的绿灯区域下部波动前行。下半年,世界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国内经济的下行风险仍旧存在,将持续影响我市经济运行,近期中央稳增长政策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型必然伴随有经济增速“下降---走平---回升”的三个不同阶段。在整个转型期间,经济增速会有2次拐点、2次转变过渡期。中国经济于2012年进入走平阶段,目前已在底部平稳运行了2年,预计2014年经济运行的阶段性特征仍不变。随着中国货币偏紧格局持续,危机后靠“吹泡沫”支撑的经济难以为继,2014年经济增长将再略向下移,GDP增长未来需为保7.5%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一直快速发展,联合国最新一份报告指出,中国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约为10.1%,比预期高了0.9个百分点,但预测2011年的增长率会下调到89%。在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2011年的经济目标从过往的“保增长”定调为“稳增长”。而央行会针对2011年的预期采取怎样的调控举措,或许可以在现有的资金规模中寻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汇管理》2012,(1):20-23
日前结束的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了稳中求进的基本思路。围绕本次会议,《中国外汇》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和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共叙2012年中国经济的稳中求进之路。 钟伟:欢迎两位参加本期的“圆桌”。在2008,2009两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是保增长.而最近两年则提出了稳增长的目标。从保到稳.体现了怎样的宏观调控和结构转型思路?  相似文献   

6.
沈中立 《中国税务》2009,(12):29-30
本世纪以来,我国持续了8年的税收高增长态势,在2008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戛然而止。以南京市为例,2009年上半年,全市税收收入下降0.54%,其中国税收入下降6.7%。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基调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风向标,是税收稳定增长的根本保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是经济增长放缓情况下实现税收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需求侧,应采取适度的宽松政策来稳定需求,尤其是在一些潜力较大和较为薄弱的重点领域;在供给侧,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改革和开放措施,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性的“硬骨头”上“放开”和“开放”。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加大,如何“保增长”随之成为重要的问题。保增长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激进式保增长、对冲式保增长和改革式保增长。不同的保增长方式,将直接决定经济走势。以下是笔者对上述三种保增长方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外向度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场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省工业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外贸出口出现急剧下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困难。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税收工作提出了“实行结构性减税保增长、深化税制改革调结构、加强征管保收入”的明确要求。江苏省国税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税务总局的各项部署,立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  相似文献   

9.
2019年,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尽管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内“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但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岁末年初,本刊特约请相关专家,就货币政策、金融稳定、金融市场、经济形势等进行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赵方忠 《投资北京》2012,(11):68-70
如何应对经济减速,如何稳定经济增长已成为各级政府进入下半年以来的重要命题,毫无疑问,稳投资再次临危受命北京各个区县的经济增长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经济减速,如何稳定经济增长已成为各级政府进入下半年以来的重要命题,毫无疑问,稳投资再次临危受命。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变化、调控影响持续释放以及全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博览》2009,(1):11-11
把“保增长”作为2009年调控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必须的,因为一旦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就会出现就业、结构性失衡等问题,后果相当严重。但如果仅仅以短期的“保增长”为单一政策追求目标,那么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不仅如此,过度关注经济增长速度会强化政策的路径依赖习惯,最终可能加剧深层次经济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汇》2021,(3):18-20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内外局势空前复杂的2020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除了维持经济正增长之外,就业和居民收入都呈温和增长。前瞻2021,中国宏观政策不会急转弯,经济仍将运行在注重发展质量、管控系统性风险的轨道上。随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向纵深推进,以及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如何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成为“六稳”“六保”的基础性工作。那么在挖掘内需方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肖立强 《证券导刊》2014,(24):50-51
我们认为,当前银行股估值已消化了市场对经济下行环境中银行资产质量压力的悲观预期,以及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趋势中银行经营模式不可持续的担忧。虽然对于未来资产质量的担忧和经营模式的不可持续在短期内无法证伪,但稳增长政策推动经济增速在下半年企稳回升和银行创新转型的量变积累均会成为银行股估值修复的催化剂,因此,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都聚焦稳增长促发展,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回到5%—6%的水平,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逆流而上,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亮点。受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疫情反复不断等影响,2022年四季度我国经济内生动力趋弱,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预计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3%左右。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接指出了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并对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做出针对性部署,要求2023年“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政策聚力“稳增长”的态势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5.
夏斌 《中国外汇》2013,(1):14-17
尽管2013年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中国仍会处在“稳增长”与“调结构”的纠结与平衡之中,但GDP的增长保持在7%~8%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家》2013,(8):43-44
当前,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金融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调结构、促改革,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金融动力,使经济运行保持在防范通贷膨胀“上限”和稳增长、保就业“下限”的合理区间,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底气来自哪里?稳增长要稳什么样的增长?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协同搭配?脱贫攻坚的难点是什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要关注这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是中国经济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经济陷入内外重围.宏观调控政策转变幅度之大。史所罕见,从年初提出“双防”,到年中转变为“一保一控”,再到9月的“保增长”,以及11月的“保增长、扩内需”,再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基调被完善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调控主题和任务的剧烈变化.凸显出2008中国经济的非常态性。  相似文献   

19.
钟奇 《证券导刊》2014,(28):19-21
近十年来,中国黄金珠宝首饰需求量的复合增速达到11.8%,我们预计今年三季度中国方面在实物黄金需求上仍然会是一个增长的势头。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中国下半年在保增长微刺激的政策环境下,经济走势将会出现初步企稳反弹迹象,整体国民购买力将会出现一个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由华尔街金融危机引发的此次全球经济衰退,不仅重创了美国经济,殃及了世界各大经济体,也给中国带来了切肤之痛。在外部环境恶化、国内结构性调整以及经济周期的三重压力下,中国经济的增速已经放缓,形势严峻。在此情形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2009年要“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保增长”,具体到量化指标就是“保8”,即保GDP年增长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