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类实践——认识活动的两次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价值与真理的关系问题,通过对传真理观的反思,探讨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握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整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为纪念真理标准讨论30周年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腾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4):17-2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而实践本身是包含着精神、思想、观念、认识、真理和逻辑以及感觉、直观在内的整体的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阐述过理论和感觉等在检验真理和确认真理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所以,本文提出整体的实践,即包括精神性因素在内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种整体的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并不构成逻辑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3.
陈朝宗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4):6-6
任何科学理论包括自然科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其正确性与否,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原理,这一原理本身也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它过去没有被否定,现在和将来也不能被否定。因此,本文所要探讨的不是这一原理的正确性问题,而是这一原理的复杂性,即实践检验真理过程的复杂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罗雄飞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2):9-18
恩格斯的"现代唯物主义"是对传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它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唯物主义的束缚,具有"物性论"色彩;它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相比,在理论高度上存在相当的距离。马克思不仅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分析方法,还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将黑格尔的思维形式与近代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德国式科学主义的思想方法;恩格斯则把黑格尔的思维形式与"绝对精神"一起抛弃掉了。恩格斯过于偏重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定程度上存在实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5.
杨青友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5-7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可以从理论基础、发展规律、发展目标、现代性批判与构建四大个方面去分析寻找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推进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秦溪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2-63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是汲取黑格尔抽象的唯心主义的"人的解放"思想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下的"人的解放"思想而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是不断探索、逐步形成的。当今人类所处的社会环境已与马克思所在的社会大环境有了"天壤之别",因此,人们需要结合当代"大工程"和"大系统"的实际情况,以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为支撑,为"人的解放"思想赋予"浓重"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7.
吴志峰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0(1):33-37
经济制度动态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和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共同之处。通过对二者在经济制度动态发展理论的性质、研究目的、主客观条件、制度变革方式以及制度变迁特征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该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适当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特别是诺斯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合理成分,为今后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杨多多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7(1)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人类哲学史上唯一真正科学的实践观.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精髓和核心内容.马克思的实践观的历史发展为当代实践提供了世界观的指导和方法论的提示. 相似文献
9.
周森林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1):26-28
实在问题是现代哲学和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基础性理论问题。在这一问题上,玻尔和爱因斯坦存在较大的分歧。玻尔通过微观测量问题建立了一种现象实在观,在他看来,依存性和相关性是实在的基本特征;而爱因斯坦坚持实体实在的观念,对他来说,实在独立性是科学认识的本体论前提。对实在及其性质不同的理解,导致了他们在真理问题、因果性问题等一系列重要的哲学问题采取了不同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薛文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7-59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这三个层次的因素共同组成的。社会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不断打破旧的社会结构、构建新的社会结构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社会结构变迁而促进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光辉著作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同时也在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形成过程中享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就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原有的社会政治权利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和重构,整个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而这些也正是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韩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2-63
实践思维方式是从现实的、具体的人的活动出发去说明、认识一切事物。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是和人们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相一致的。这在马克思早期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么,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是怎么形成的?文章就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形成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2.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Z2)
过去对"实事求是"的解说,都仅仅是从认识论层面理解的,缺乏存在论的高度。如果说"实践"是马克思存在论的初始范畴,那么"实事求是"作为对实践范畴的中国式表述,也是人自身的存在论事实。"实事"并不是外在于人的存在的,而是人的存在本身;因而"是"也并不是那种与人无关的所谓"客观规律",而是关于人自己的存在的真理;"求"作为对这种存在论真理的追求,本身也属于人自己的一种存在论事实。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原理所揭示的社会再生产的本质、出发点及其前提,并简单阐述了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有代表性的索洛增长模型的基本理论。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与索洛增长模型有不少相似之处,但马克思经济学坚持的唯物史观辨证分析方法,是西方经济学不能做到的。本文拟就二者之间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以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合理成分,以实现经济增长理论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刘春波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1):9-10
马克思认为,自由本质上是实践问题。在人的追求和实现自由的实践活动中,既要求人类积极的改造对象世界,追求积极自由;也要求人们尊重对象世界必然性的制约,实现消极自由。因此,在马克思自由思想中,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内在的统一于人的历史的实践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人民观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和超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新发展。在实践中,习近平人民观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陈书静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5):3-9,25
意识形态一词具有纷繁复杂甚或互相对立的涵义。诺斯为拯救新古典经济学理性选择模型而建立的意识形态理论,突出了意识形态得以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社会经济功能。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将意识形态的产生与分工的发展、阶级及利益集团权力相联系,揭示了意识形态的产生机制及其社会功能上的矛盾特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应合理运用意识形态的功能,界定其合法范围,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于淑波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2):29-32
价值理论是自经济学创立以来众多经济学家论述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构建整个经济学大夏的理论基石。在价值理论的历史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两种价值理论在理论依据、分析方法、研究的层面等方面均不同。对两种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可使我们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对其进行重新认识和不断创新,以对我国经济运行中现存的某些问题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解释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危机理论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昌廷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32(4):27-3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原因是劳动群众有限的消费,只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才能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凯恩斯认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决定了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造成非自愿失业,政府需要干预经济来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两种经济危机理论在经济危机的成因、理论基础、危机的实质、研究方法、阶级立场、研究目的等方面存在根本的区别。我国要克服和避免经济危机需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焦志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14(2):123-125
提高教育质量不仅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工作方针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教师通过自我的社会实践特别是高校有组织的社会实践以丰富其教学内容,是教师专业教学"有的放矢"和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