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燕啤圈套     
通过几年来的资本扩张,燕啤生产规模得到迅速提升、但经营业绩却未能同步增长,投资回报也差强人意。“燕啤并购”是馅饼还是陷阱,还真的很难说。  相似文献   

2.
《中外管理》2005,(10):55-56
创建万丰奥特前,陈爱莲知道自己的优势项目是以铝合金为原料的产品,但不知道的是自己完竞该做什么产品。  相似文献   

3.
4.
5.
李炜 《公司》2003,(7):78-79
没有需求的营销就象失去目标的箭,无论如何都射不出十环的成绩。在激情中融入更多的理性,才不至于陷入一厢情愿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市场的真相往往隐藏在纷繁的假象之下,我们做专业市场研究的往往对此有深刻体验.比如对"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这一说法,起初我们的客户、研究员都毫不怀疑地认定山东人绝对要比广州人认同,我问过身边几位朋友,他们也都说:"那当然".  相似文献   

7.
所谓“淡季”是相对于旺季而言的,是指目标消费群体由于受消费习惯影响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8.
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中外品牌竞争激烈,在外资品牌强烈的冲击下,尽管许多中国品牌忍痛而黯然地退出了市场,但总有一群不屈不挠的人,在为中国企业与品牌的生存而抗争着,并顽强的举起了民族工业的大旗,捍卫着企业的品牌。“红塔山”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曾经几度“红塔”出现倾斜而面临倒塌……如今,“红塔”历经风雨之后,犹如文笔山上那座红塔,在蓝天白云下巍严屹立;好似玉溪河畔的神女,每天唱着古老的歌谣……  相似文献   

9.
由科龙“爱宝贝”看“一厢情愿病” 去年夏天,家电行业被一件事弄得颇为热闹,那就是:科龙近日连续出击,在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十大中心城市举行“爱宝贝”系列儿童冰箱推介会,势头凶猛。  相似文献   

10.
荐轩 《企业家》2002,(6):32-35
  相似文献   

11.
万兴贵 《公司》2003,(4):16-21
外来资本改变了中国白酒营销的思维和方法,它们是白酒业涌动着的“新鲜血液”,给白酒业带来了不同寻常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局中人、策略、得失……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似乎只有明暗较量的博弈论才能形容出员工和企业之间的生存状态。 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场所谓的较量,无论谁占上风,企业永远都是输家。因为,从博弈开始的那一刻,企业就输掉了员工忠诚度。 “沟通、尊重、发展”,在东风康明斯的字典里,这三个词才是员工忠诚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3.
做一家企,赚钱是前提。这个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初,纳爱斯集团推出了以公司命名的牙膏品牌——纳爱斯牙膏,其广告在各电视台播出的势头非常强劲.一时间席卷整个中国大陆。广告片采用三维动画制作,利用卡通形象的表现方式,诉求的是功能:看得到的品质.尝得到的VC,VE。在强大的广告攻势之下,其卡通形象已深入许多孩子的内心,在大街小巷,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学着广告片中稚嫩的童音“牙膏有营养.  相似文献   

15.
16.
向生寅 《经营者》2002,(6):32-33
<正> 品牌战略入佳境营销策划出"套餐" 微车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复杂的市场形势下,深化创新经营理念,强化品牌战略,精心营销策划,比智慧、比谋略,跳出过去单一"降价"促销的传  相似文献   

17.
《公司》2003,(4):90-91
2002年11月28日,央视2003年黄金时段广告招标会上,山西,恒康乳业横空出世,以5000万元重金一举拿下了新闻联播后的3个黄金段位广告,成为山西首家以此高额中标央视黄金时段广告的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8.
蒋冲  向显湖  章颖 《财会月刊》2011,(21):37-40
民营或家族企业在转变为公众企业后,原始大股东如何转换角色,如何正确认识货币资本的地位和职业经理人的作用,如何客观地看待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变化等问题,引起了理论与实务界的关注。本文以"国美事件"为例,从企业资本形态、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有效性等几个视角进行了剖析,并形成了一些结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跨国家电巨头面对中国家电市场出现了三种对峙状态:一是以前没有进入的正在通过多种方式进入,二是撤出中国市场的品牌又开始了新的进入,三是已经进入的品牌正在对自己的产业布局做出新的调整。跨国巨头将用什么方式来经营中国的市场,不仅是他们本身要探讨的长远发展课题,也是国内业界关注的焦点。从巨头的调整看,他们将从六个方面完成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20.
安林 《英才》2004,(9):36-36
笔者一直期盼中国“福布斯”成为“富不死”。但此时此刻,不免为张涌捏一把汗。出于对中国民营企业成长与发展路径的研究,我愿意就张涌和他的林凤企业,提出三点反思。第一,关于林凤企业战略的反思。林凤现在是什么?林凤应该是什么?林凤将会是什么?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笔者发现不仅局外人看不懂林风,似乎就连张涌自己也说不清林凤了!不是吗?仅就局外人而言,成都某证券分析员的话——“今儿个想知道张涌是干什么的很容易,这比想知道张涌不干什么还难!”——就不失为一个强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