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本文就国内外股权集中度、股权流通性与公司绩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同时,结合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政策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股权激励制度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对于它的激励作用和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与国外学者研究类似,国内的研究时此也有许多的争论.支持股权激励有用论的学者认为这一激励方式可以降低代理成本,是经理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趋于一致;而反对者则认为股权激励并不是那么的有效.本文将对股权激励在我国的有效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异象之一,股权溢价之谜自被提出之时就引起了金融经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人员试 图以不同的方式对传统模型进行修正来解释股权溢价之谜。本文将试图从古典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两个方面对理论学界对 股权溢价之谜的解释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股权质押是股东融资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当股价发生系统性下跌时,有可能触发平仓线甚至导致爆仓危机,股权质押也可能被股东利用成为掏空企业的手段。文章利用2015—201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采取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股权集中度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的质押比例与企业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即只有股权质押控制在适当水平,才能对企业绩效起正向作用;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呈非线性关系;股权集中度能够显著正向调节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面板技术,在统一的框架内对中国银行业引进内资和外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初步估计结果显示,外资股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绩效上,而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并无显著影响;而内资股权对银行业绩效和风险的改善作用都有限。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剔除国家股后的民资股权的进入能显著改善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但是对中国银行业绩效提升影响却仍然有限。为了克服外资股权变量与扰动项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又构造了外资股权的工具变量,估计结果再次支持了上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特征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融资行为是资本结构理论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文章从国内和国外,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特征进行文献综述,目的在于探析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股权代理成本角度,采用2010年中国沪深两市发行A股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和logistic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了外部监督、股权激励与股权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代理成本高的公司更加倾向于寻求有效的外部监督,聘请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股权激励并不能起到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作用,反而会提高股权代理成本;股权激励会提高公司对外部审计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股权集中度、股权构成与盈余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盈余具有信息含量,会计盈余信息存在质量上的差异。盈余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股权结构无疑是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股权结构包括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构成两个方面。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了股权集中度、股权构成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盈余质量之间存在着“∩”形曲线关系。无论是第一大股东持股还是前五大股东持股,都对公司盈余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股权相对集中型的公司具有较高的盈余质量。前五大股东的股权越均衡,公司盈余质量就越高。国有股持股、法人股持股与盈余质量之间呈现并不显著的负相关;流通股持股与盈余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高管持股与盈余质量之间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徐丽娟 《经济纵横》2005,(11):73-75
目前,针对股权分置改革成功的标准、股权分置改革后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我国理论界进行了多方面研究,现将其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创业企业通过向公开股权或半公开股权转移来实现创业退出、获得流动性,然而两种退出方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常被忽略。以我国风险资本支持的创业企业为样本,基于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向公开股权和半公开股权转移均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且向公开股权转移的促进作用更强,与国外信息保密假说的结论相反。机制分析表明,向公开股权和半公开股权转移都能缓解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然而,向半公开股权转移的企业为了未来向公开股权转移,存在较强盈余管理动机,而向公开股权转移的企业为了维护声誉、方便再融资,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弱,因而向公开股权转移比向半公开股权转移更能激励企业将资金投向长期创新活动。此外,创新性强的企业更愿意向公开股权转移,表明信息披露的专有成本没有抵消公开股权在融资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 《经济师》2004,(4):127-128
文章从分析股权的概念入手 ,对股权的种类及其与所有权、债权的区别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论述。总结归纳理论界关于股权性质的学说且力求作出较客观的评述。在此基础上 ,对我国公司实践中存在的股权保护问题作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重大而持续影响的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国内外学者对股权分置改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从股权分置改革的法理基础研究、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对价支付问题、股权分置改革与投资者关系、股权分置改革与盈余管理、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现有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述评。  相似文献   

13.
程燕  柯建军 《时代经贸》2007,(7Z):105-106
股权分置的成功推进和证券市场的监管关系到我国整个宏观经济的走向,从金融政治经学的视角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和证券价值界定进行文献综述,为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分置改革提供比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研究内容,而股权集中度是股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生产率的关系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规划自身股权结构,决定股权集中度大小,提高企业的绩效。本文对股权集中度和公司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归纳分析,浅析了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生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股权信托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股权信托是新出现的一种信托业务,它有股权管理、投资、融资多项职能,在公司员工和管理层持股管理、股权投资、股权收购和股权融资等方面的应用优势明显。为促进股权信托业务的发展,需要在相关规范和政策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阐述了股权激励对高科技公司的重要性,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股权激励的积极影响,然后重点分析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公司股权激励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文章的最后给出了关于我国高科技企业开展股权激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豆建民 《财经研究》2005,31(10):53-63
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引起了区域之间的资本流动和股权联系.文章对1996~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沪、深两市共1 267起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股权转让引起的跨省区和跨地区(东中西部)资本流动额分别为337亿元和192亿元,资本的跨区流动比例较低,资本流向是从发达地区流往不发达地区;股权转让增加了区域之间的股权联系,引起的跨省区和跨地区股权联系分别为324亿元和188亿元,发达地区和省区的跨区股权联系较多,区际股权联系的区域分布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根据股利种类和股权激励对象总结了股权激励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的方法和结论;其次,文献评析认为导致研究结论差异的原因是股权激励对股利是否保护、股利支付指标的选取和理论基础的不同;最后,文章提出采用员工股权激励与高管股权激励之比指标完善股权激励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考察管理层股权激励薪酬契约机制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并利用股改提供的"自然实验"条件,检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影响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授予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越强,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越低。股权分置改革显著地减弱了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风险承担的负面效应,二者的关系在股改完成后不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基于股权的薪酬契约强化了管理者个人财富对公司业绩的敏感性,风险厌恶的管理者倾向于降低公司的风险承担以化解个人财富的分散化风险,而大股东治理机制的改善有助于约束管理者的卸责行为,降低股权激励对公司风险承担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206,自引:3,他引:206  
在对大股东的性质作出清晰界定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情况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和经营绩效之间有着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中都是存在的。具体来说,在中央直属国有企业和私有产权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股权集中度所表现的激励程度最高,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次之,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的上市公司最低。同时,过高的股权制衡程度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负面影响。但是,不同性质外部大股东的作用效果有明显差别,而且其在不同性质控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的表现也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