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10年以来上市首日破发新股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首日破发新股所处的行业、上市板块以及上市前的基本财务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运用随机前沿定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首日破发新股一级市场定价并不具有随机前沿下边界特征,不存在定价过高的现象,随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一级市场定价能很好地反映公司内在价值指标。因此,新股首日破发可能来自二级市场的错误定价。  相似文献   

2.
叶小杰  於铃 《财会月刊》2022,(21):128-137
随着2021年9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与承销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21年修订)》的持续深化,IPO破发频频出现,这极大地影响了中小科技企业后续融资能力,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其中,本该被看好的生物医药行业也成了IPO破发的热门赛道。本文以上市首日即破发并且后续股价持续低迷的成大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从一级市场定价和二级市场股价的角度对破发原因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科创板询价新规下一级市场新股定价偏高,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低迷是首日破发的重要原因。但是IPO三个月后,成大生物股价仍然持续走低,这主要是受到公司基本面不佳的影响。从多个角度理解IPO破发的原因,可为完善科创板询价定价等相关制度、促进监管层对市场参与方保持持续关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新股破发的若干看法 IP0首日破发即股票在上市当天的收盘价跌破了其在一级市场中的发行价。据统计,从2009年7月1日至2011年3月1日上市的508只股票中有45只上市首日即破发,破发率达8.86%;进一步缩小时间段来看,从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3月1日上市的126只股票中有19只上市首日即破发,破发率达15.08%;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着眼于二级市场溢价视角,以我国创业板市场发行的267只新股为研究样本,对异质信念、投资者情绪与创业板IPO首日溢价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异质信念与IPO首日溢价显著正相关,投资者情绪与创业板IPO首日溢价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我国特殊资本市场IPO初始收益高涨的形成机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赵婷 《财会月刊》2012,(3):17-20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遴选出适合我国证券市场特征的投资者情绪指标,检验投资者情绪指标与我国创业板IPO申购需求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新股申购需求与近期新股上市表现之间显著正相关,因此证明了投资者情绪在一级市场的客观存在。进而实证研究投资者情绪指标与IPO定价水平及首日收益之间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显著正向作用于IPO定价水平及首日收益水平;同时也证实信息不对称不是影响我国创业板IPO首日收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开市使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出现了新趋势.文章结合我国创业板市场的特点,对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创业板市场通过使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股票上市、为私募基金提供退出途径及提高信息披露力度等,缓解了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直接和闻接融资难问题;在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影响下,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将呈现出更多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冬洁 《英才》2010,(7):98-99,101
随着4月大盘的变盘.此轮破发来势汹汹,而与以往破发潮不同的是,今年踊跃破发的公司多见于创业板、中小板市场。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上创业板是福是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二十年来,世界各国纷纷设立了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成长型企业的创业板市场。这为创业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为风险投资提供了出口,从而,极大的激发了投资者的创业投资热情,有力的推动了高新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推进了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顺应创业板市场的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经济发展需要,我国创业板市场也在积极筹建之中,目前,筹备工作基本就绪,预计年底前将在深圳推出。创业板市场设立无疑将给占我国企业总数98%的中小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与主板相比,创业板市场门槛要低得多。估计开业时间将由3年以…  相似文献   

9.
新股发行制度通常包括新股发行管制、新股定价和新股配售方式三个主要环节。我国自建立资本市场以来,一直都在探索一种更合理、更市场化的新股发行制度,先后经历了多次变革。但随着上市新股高发行市盈率、高溢价等现象的频繁发生,市场对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产生了质疑。而作为中国第一权重股的中石油A股发行上市后首日暴涨、随后暴跌直至破发的市场表现更使得目前新股发行制度的弊端凸显无疑。  相似文献   

10.
以创业板IPO首日收益率成因理论为基础,分析风投和私募持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首日收益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风投和私募持股的企业新股发行首日收益率比无风投和私募持股的企业高,即风投和私募机构持股的创业板拟上市公司IPO抑价现象更为严重;风投和私募持股在创业板推出初期大幅推动了被持股创业板上市公司IPO首日收益率的上涨,而后期风投和私募持股则对被持股创业板上市公司IPO首日收益率影响不大,甚至有负向作用。这些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风投和私募持股是创业板IPO抑价之谜的幕后推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2001年6月份以来上市的85只样本股票的数据出发,在新股上市首日的实际市场定价行为与权威舆论——中国证券报的定价预测行为之间建立统计关系,得出了诸如“新股上市首日定价与预测价格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等一系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运用行为金融学的有关理论对这些结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辉 《现代企业》2003,(1):16-17
创业板市场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落地开花 ,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发展的亮点。从现有资料和有关部门的信息中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轮廓己依稀可见。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定位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定位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上市企业的定位。即服务对象的定位。中国创业板对上市企业的选择 ,不仅包括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等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 ,还包括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后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其中的中小企业只要产品销路好 ,经济效益高 ,发展潜力大 ,也可以获得上市机会。二是市场模式的定位。国际上创业板市场的模式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9年10月30日在创业板上市的28只股票为研究对象,以网上发行中签率、首日换手率、网下发行中签率、首日交易金额等作为投资者情绪的衡量变量,通过检验投资者情绪与创业板上市股票初始收益的关系,发现投资者情绪变量中只有网上发行中签率与首日初始收益高度相关.通过构建投资者情绪与首日初始收益的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在创业板上市的股票其首日初始收益主要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在创业板进行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二板市场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嘉诚 《经济界》2000,(6):69-72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资讯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当今国际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高科技的竞争。高科技的产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源泉。而作为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特点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孵化器”和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创业板市场,便成为世界各国首要争相发展的目标。 创业板市场又称二板市场,是在服务对象、上市标准、交易制度等方面不同于主板市场的资本市场。创业板市场主要以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为服务对象,其特有功能是风险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建立创业板市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  相似文献   

15.
IPO抑价是股票市场的一种常见现象,但是过大的抑价则反映了股票发行定价机制的失灵,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2009年10月30日开市以来至2010年10月26日为期一年的所有在创业板上市的共134家上市公司首日IPO抑价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上市首日换手率和IPO抑价率正相关;发行价格和IPO抑价率负相关,即发行价越低,IPO抑价率越高;每股收益和网上定价中签率的高低对创业板IPO抑价水平影响显著。此外,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相关制度,笔者认为我国创业板较高的IPO抑价水平还主要受发行、定价制度和交易制度改革割裂的影响,对此我国股票交易制度应做出必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分析——基于创业板市场推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新技术企业对于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针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特点,结合创业板市场推出后的新形势,分析利用创业板融资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改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清芬 《经济界》2001,(6):70-72,82
创业板市场近两年一直是政府部门、中小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金融证券界关注的焦点。创业板市场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筹资渠道,并承担风险资本的退出窗口作用。但创业板市场的正式启动却一再拖后。全球NASOAQ近一年来的持续下跌、香港创业板的表现不佳、国内证券市场的不成熟、创业板本身高风险、监管难等问题成了大家探讨的主要原因。 其实,无论是美国NASOAQ过去的繁荣、当前的暴跌,还是香港创业板的低靡,核心问题在于作为创业板主体的上市公司的质量如何。上市公司内在素质的高低对这个市场能否…  相似文献   

18.
王雨佳 《英才》2010,(4):76-78
自从“华谊兄弟”成功登录创业板,这家依靠影视明星成功的企业也随即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明星——上市首日147%的涨幅让“华谊兄弟”赚足了眼球。  相似文献   

19.
李雪 《企业导报》2011,(13):32-33
IPO折价现象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广泛存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IPO折价相关文献的回顾,选取创业板上市的152支股票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计算未经市场指数调整的首日收益率和经过市场指数调整的首日超额收益率来估计IPO折价的情况。对IPO影响因素的选择分别基于新股发行情况、投机泡沫假说以及承销商声誉假说,选取5个变量与首日超额收益率进行线性回归。以说明,在创业板市场,IPO折价现象的产生并非发行人和承销商的有意行为,新股的供不应求和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导致了创业板IPO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张瑶 《财会通讯》2008,(10):51-52
创业板市场又称二板市场,是与主板市场相对应的概念,特指主板市场以外的专门为中小型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筹资渠道的新型资本市场。创业板市场主要服务于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其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本市场以信息披露为本,对蕴藏着较高风险的创业板市场来说尤其强调信息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