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军 《金融研究》2002,(11):11-19
本文主要研究在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形势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有关理论问题,试图解决两个方面的疑义:一是为什么不能够通过货币政策的独立操作以缓解通货紧缩问题?二是为什么不启用积极的货币政策以启动经济、扩大有效需求,而要选择稳健的货币政策?文章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入手,在定义社会购买力两个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货币供给的“溢出”效应对货币的“中性”或“非中性”的影响,并由此而推断货币的“中性”或“非中性”与经济的非均衡类型关系。通过实证分析证明随着我国由资源约束型短缺经济向需求约束型过剩经济过渡,货币对实质经济的影响处于由“非中性”向“中性”转变的过程之中,货币政策对扩大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减弱,从而排除了以货币政策的独立操作来扩张有效需求、支持经济增长的可行性;从我国经济的实际运行状况分析,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至少存在着货币存量、国民储蓄和政府投资这样三个方面的空间,体现了财政扩张有充裕的资金来源和通畅的投资渠道,“挤出”理论并不成立,因而毫无必要为弥补财政的资金缺口动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旨在抵御经济波动、即实现并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定位应该是介于紧缩与扩张之间的中性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货币?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然而,以往关于货币政策规则和财政政策规则的研究,大部分考虑的是政策指标对经济总量指标做出的反应,忽视了政策指标是否会对经济结构指标做出反应的问题。为此,本文采用部分时变参数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识别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结构和三大需求结构的时变反应;采用部分时变参数财政政策反应函数识别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对三次产业结构和三大需求结构的时变反应。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对经济结构变化做出反应,且反应系数大多具有较强的时变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六年了,它对拉动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增长做出了多大贡献,它是否已经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有了内在动力,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局面得到了扭转吗?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大量发行国债,六年的积累是否会带来很大的财政风险呢?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我国是否应继续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赵洋 《中国金融家》2015,(3):136-137
羊年春节前后,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成为各方观察中国经济金融的主线。从一月下旬重启逆回购,到2月初宣布降准、在全国推广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SLF),再到2月末降息,央行的系列举措,拉开了2015年宏观调控的大幕。市场的疑问也一直没有消除,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否在发生变化?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灵活运用,是顺应经济增长、外汇占款等基本面变化趋势,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的具体表现,符合新常态下宏观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顺畅,包括利率传导渠道、信贷传导渠道、汇率传导渠道等。本文主要讨论其中的信贷渠道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中国2000-2008年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信贷渠道影响经济的。另外,我国的信贷传导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珺 《福建金融》2010,(7):16-19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货币供给是否具有内生性一直存在分歧,而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本文基于近10年的数据,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反应对我国货币是否具有内生性进行检验,并基于检验结果,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但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结构调控功能的理论实证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政策是否有结构调整功能,甚或是否具有主动的结构调控能力,一直被主流经济学所忽视或者不屑研究。但目前我国结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中国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货币政策能否在结构调整中有所为,怎么有所为?值得中国的经济学家认真研究和思考。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作者认为,在有效坚持货币政策总量调控目标的前提下,适当或者在一定时期内采取有差异的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重点兼顾某些结构调控目标,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为的。  相似文献   

9.
“适当”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 1998 年下半年至1999 年以来, 中央银行采取 “适当” 的货币政策, 以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在我国已经发生过三次比较严重的通胀的情况下, “适当” 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呢? 本文从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的一般关系着手进行分析, 并结合 “适当” 的货币政策产生的背景特征, 得出在近期我国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但远期通胀压力仍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上世纪20年代后期的资产价格膨胀和日本80年代后期的"泡沫经济"对其实体经济造成了长期不利的影响:而美国资产价格90年代的过度上涨所导致的压力从前年已经开始日益显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急剧扩张,特别是股票市场,从而使得货币政策面临全新的挑战,而1999年证券市场的"5·19"行情和2001年的大幅下跌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当前急需探讨有关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以及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关联关系,具体表现为:其一,资本市场究竟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其二,资本市场如何传导货币政策,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