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宁进入网购,在外界看来就是一场被逼出来“革命”。淘宝、京东商城等如今正逐渐在蚕食传统家电市场,“苏美”(苏宁、国美)若再不回击生存空间将变得非常狭窄。苏宁的“革命”引发了家电渠道模式的大讨论。业内人士质疑苏宁无法解决线上线下产品冲突以及售后服务等问题。但更多的专家认为,家电网购是苏宁渠道多元化的一种尝试,也将是未来家电销售的一种趋势,市场前景宽广。  相似文献   

2.
《中国品牌》2011,(4):72-74
即使刘强东2011年要踩刹车,他给京东定下的销售额从2010年的10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40亿~260亿元的目标,也让一直在家电渠道终端占据统治地位的国美和苏宁按捺不住了 2月23日,苏宁电器宣布今年将重点发展电子商务:“10年后苏宁易购的年销售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与苏宁实体店等量齐观的网上苏宁。”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购物的日渐普及和销售渠道争夺的进一步加剧,互联网地盘正渐渐成为家电巨头又一个虎视耽耽的拼杀战场。 家电零售巨头开辟第二战场最近两年,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企业疯狂扩张,渠道争夺战进一步自热化。与此同时,家电连锁巨头纷纷试水网上销售,网络开始成为国美、苏宁等的另一个战场。  相似文献   

4.
《糖烟酒周刊》2005,(20):B008-B011
目前的营销竞争已经把终端的“底”都做“穿”了,唯一还能称得上竞争薄弱环节的营销渠道就是社区营销。与传统的批发、终端以及其他团购等渠道相比,社区可以当作一种渠道的延伸和补允。但与家电、医药等营销技术先进的行业相比,快速消费品如酒类行业对其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也许对大多数企业和产品来说,社区营销只是市场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带不来实质性的销售效果,并且耗时费力。其实,每一种营销渠道的崛起,在前期开发时总是不被大多数人看好,只有当这种模式被普遍应用时,人们才发现隐藏在这一渠道模式下的巨大潜力。譬如小糊涂仙对洒店终端开发所创立的终端模式,娃哈哈非常可乐对乡镇、农村市场的开发所创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模式,国美、苏宁对等业家电连锁渠道开发模式等莫不如此。本刊认为,社区营销,作为新时期的又一营销模式,将会有效地改变当前的营销困局,将会引领行业营销进入一个新境界。对于糖洒企业而言,2005年将是社区营销的发展年。  相似文献   

5.
<正>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全国家电连锁卖场,随着门店的不断增加及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几年来,一直以强势终端的形象出现。仅从强势终端这一名称而言,就意味着家电厂家在与家电  相似文献   

6.
席加省 《销售与管理》2007,(6):I0020-I0021
家电原有的渠道格局正在国美,苏宁的发展壮大中失衡,自建终端成了家电厂家们均衡渠道模式的主要途径,格力,海尔,华帝,TCL,美的,他们的专卖店正向纵深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苏宁跨界     
"沃尔玛+亚马逊"的模式,是苏宁"去电器化"的目标。美国著名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曾说,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但仍保持行动能力。依此推断,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或可成为此类人群的代表性人物:他试图将苏宁从线下家电连锁企业变身为同时拥有线上、线下两个渠道,销售包括家电、日化、百货等全品类产品,成为中国的"沃尔玛+亚马逊"。当然,  相似文献   

8.
公司     
《商界》2010,(3):20-20
苏宁触网 依靠“内向式整合供应链”模式颠覆“批发—零售”的传统家电销售模式后,苏宁又将触角伸向了B2C电子商务行业。1月25日,苏宁易购网正式上线,不仅销售家电及3C数码产品,还将销售产品拓展到了家居、生活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9.
张近东 《商界》2008,(10):I0012-I0012
传统意义上,家电连锁企业要做大.无非有两条路,一是“跑马圈地”疯狂扩张.二是终端销售笑脸相迎。但现在地都快圈完了,销售人员也都是笑脸,这种方式已经远远不够了。因此,我们苏宁开始”内向”了,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后台系统,投入到提高单店效益上。目前,苏宁的单店产出高出主要同行40%左右,这说明了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杨丽媛 《成功营销》2010,(11):18-18
10月,京东商城第三方平台进入上线前的最后测试阶段。 在认识到家电网购这一“富矿”之后,不仅国美、苏宁等传统家电渠道迅速开展电子商务业务,许多家电厂商如TCL、格力等也都纷纷自建网购渠道。在此背景下,之前一直以自营网售产品为主的京东商城,开始效仿淘宝商城、当当网,直接向厂家开放网络平台,以期在与家电厂商的合作上寻求突破。家电厂商、传统渠道商、家电网购商三者之间,一场围绕渠道掌控权展开的拉锯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相似文献   

11.
<正>零售终端形成连锁手机零售店、家电连锁卖场、手机运营商定制三分天下之势。作为目前最大的手机终端零售渠道——手机专业连锁店,面对上游厂商的直供竞争,中游分销代理商销售网络在零售市场的渗透,下游终端家电连锁卖场的圈地和运营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中国家电零售业态的快速成长,造就了国美、苏宁、永乐、大中、五星等大型家电连锁企业,特别是造就了国美和苏宁,但和欧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家电零售渠道还是不够集中,国美和永乐的市场份额加在一起,还不足整个家电销售市场的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灾区家电零售企业进行灾后重建,绝不是简单的销售终端重建,而应该从发展战略的角度把握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寻找适合企业中长期发展的商业模式,从业态和业务两个方面进行商业模式的再造。灾区家电零售业企业业态再造需要考虑目前销售终端重建与再造,销售渠道再造和战略利润区域进行再造;而业务再造主要是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顾客的需求,在保持现有家电零售业务的基础上进行战略拓展。  相似文献   

14.
尽管以苏宁和国美为代表的家电连锁王国已经在国内跑马圈地,取得了强势的地位和足够的市场影响力,但是郭台铭进军3C渠道并不是没有机会,相反如果战略和策略得当,他还是有机会在国内家电连锁市场与国美、苏宁等巨头平分天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几乎所有的家电厂商,都对国美和苏宁等超级家电连锁卖场持爱恨交加的心情,既抵触又离不开。随着国美与苏宁价格战频繁交火,被强势终端所笼罩的家电业进入微利时代,一天比一天“规模不经济”。于是各种挑战“美苏霸权”的新兴渠道模式应运而生,层出不穷,究竟谁才能够笑到最后呢?  相似文献   

16.
<正> 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聚焦于对市场的抢占。最近几年,随着广告神话的破灭,商家和企业决策者已经意识到销售网络的重要性,纷纷加大投入构建和健全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加大促销力度以实现市场的稳固和份额的扩大。从几年前的家电销售战到今年的液体奶和饮料之争,渠道终端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说,销售终端运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市场运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关注于PC制连商与零售终端渠道的关系管理问题.结合对PC零售终端市场问题的描述,指出现阶段PC制造商零售终端关系管理的局限性,进一步将PC制造商与零售终端渠道的关系细分为进货端关系和销售端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Sale-in与Sale-out两方面的本质关系,指出了销售人员在整个PC产品终端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以销促进的零售终端关系管理思路:通过加强终端销售人员关系管理,提高PC产品在零售终端的销售价值,增加PC制造商与渠道间可供分配的利益,从而缓解PC制造商与渠道间的利益分配冲突,进一步达到解决Sale-in问题的目的,最终全面改善PC制造商与零售终端的关系,实现产品的顺利流通.  相似文献   

18.
掌控终端不是直接通过经营终端而取得对终端的控制权,除了通过加强诸如“有效加强铺市率、曝光率,进行有效生动化陈列,以及有效促销”等终端运作营销手段,使产品的动销速度有效提高以外,还要起到衔接渠道动力体系从渠道推力向品牌拉力过渡的目的。但是许多企业忽视渠道动力的规律,仅把终端作为一种“销售平台”,从而走进终端管理的误区:认为只要掌握终端,就等于掌握了市场。这种思路使厂家过于重视终端而否认二批及经销商的作用,此时,如果市场操作不当,品牌拉力不能有效增强,整个渠道体系的流转会因为动力不足而瘫痪。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终端是投入产出最佳、沟通效果更好的“沟通平台”,如何加强终端对消费者的沟通和说服能力,应该是掌控终端的核心课题。在这种平台下,终端可以告诉消费者产品或品牌的定位、可以彰显产品或品牌形象。企业应当通过终端关注消费者、通过终端资源表现出品牌对消费者的关心,来实现终端的互动沟通功能,以获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与接受。  相似文献   

19.
作为有着23年发展历史的大中电器.其在电器销售终端上深得广大市民的认可。大中电器作为家电零售企业.希望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丰富、交易便捷的销售平台.而互联网作为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平台.其高效率的信息沟通成为大中电器这样连锁卖场的有利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家电连锁企业(苏宁、永乐等)、建材家居连锁企业(如百安居、金海马等)及综合性连锁(如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由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乃至三、四线市场扩张,拉开了家电连锁销售商“下乡”的序幕。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大卖场代表着一股“革命势力”,使以百货、家电市场以及由五金交化转变而来的家电专营店等为代表的传统渠道正在被一层层瓦解。虽然在传统家电销售渠道势力中,大商场因客流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