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本文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市场潜力和贸易自由化与地区工资差距的关系,根据中国199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市场潜力和贸易自由化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潜力和贸易自由化对地区工资水平均有显著为正的影响作用,且二者还存在替代关系。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其市场潜力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较小,而在内陆地区则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分析贸易自由化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显著提升企业内工资差距。企业进口投入品的行为使其内部普通员工的最高与最低工资之比提高约50%,总经理与中层经理的工资比提高约30%,中层经理与普通员工的工资比提高约12%-20%。进一步分析表明,自由贸易使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更大,更倾向于采用绩效工资、进行研发投资、提供员工培训和使用计算机,这些因素均导致工资差距的上升。  相似文献   

3.
《商》2014,(2):289-291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中国出现了劳动者工资差距扩大的趋势。近年,国际贸易与工资差距关系的研究成为经济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外包模型,研究产业间贸易及产业内贸易对行业间工资差距的不同传导机制及影响。结果表明在产业间贸易形式下,总贸易和出口贸易以及进口贸易会加大产业间贸易行业内工资的差距。在产业内贸易形式下,总贸易、进口贸易导致产业内贸易行业的工资差距增大,而出口贸易则有利于缩小产业内贸易行业的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4.
根据传统的H-O理论和S-S理论,随着各国之间贸易的不断深入,非熟练劳动力和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将逐渐缩小 目前,国外学者高度关注对外贸易对国内收入差距、工资差距的影响,并做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同时这一课题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组织机构高度关注的焦点在国际主流研究中,主要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开放贸易导致性别工资差距扩大以及开放贸易导致性别工资差距缩小就中国国情而言,研究对外贸易对中国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是一件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对外贸易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领域。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针对对外贸易对我国城镇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城镇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工资差距。这个结论与新古典理论不符,而与非新古典理论相符。具体来看:(1)从外贸依存度来看,进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出口总的贸易依存度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都是正效应且显著,进口依存度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效应最大。(2)从外贸方式来看,与加工贸易相比,一般贸易的进口依存度和进出口总的依存度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效应要大且显著,一般贸易的进口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显著且效应较大。(3)从贸易价格来看,虽然贸易价格与性别工资差距的关系都表现为负效应,但是,与总体贸易、加工贸易的价格变化相比,只有一般贸易的进口价格和进出口总价格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是显著的。(4)贸易条件变化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为正效应,但是,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与贸易自由化同步出现的发展中国家内部的高技能工人和低技能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加大问题不能被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所解释。本文构建一个将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放在统一框架中考虑的模型,说明发展中国家机械设备类产品的进口、外国直接投资和成本节约性的技术进步导致高技能工人和低技能工人之间工资差距的扩大,并引入居民和政府,说明高技能工人的内生决定和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有学者据此认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导致了这一比重的下降。本文首先拓宽了研究视角,选择了从劳动者就业与报酬这两个方面来看待劳动者福利的增损,而不是简单地以工资涨跌来衡量劳动者福利水平的变化,并定义用以衡量劳动者就业与报酬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为劳动者收入比例。其次本文通过放松古典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存在失业或者存在新增劳动力情形下,贸易自由化对劳动者福利的影响。理论分析的结论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干扰了贸易自由化对劳动者工资的提高,使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劳动者福利的改善形式发生了变化,贸易通过促进就业的增长来提高劳动者收入比例。最后本文以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做实证分析,检验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果大体一致,我国贸易自由化的确促进了劳动者收入比例的提高,但是这种提高来自于就业人数的扩张,而非工资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1998—2007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了贸易自由化对71个制造业的行业内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产成品进口关税和有效保护率的下降显著地降低了行业内工资不平等程度。另外,外资开放度的提高对收入分配均衡有着不利影响,而出口导向程度的增强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收入分配效应。采用不同的工资不平等度量指标并不会对基本结论产生影响。贸易自由化的作用机制在于其提高了企业生存门槛,降低了行业内生产率差异,进而反映为行业内工资差距的减小。本文的研究发现表明贸易自由化对我国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尤其在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本文对贸易自由化与收入分配差距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和研究,并将着眼于我国贸易自由化进程与国内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着力探索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最后,本文为中国今后如何更好地利用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便利及防止或减少贸易自由化所带的负面影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9)
当前工资差距是我国一个重点民生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目标。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与工资差距扩大两者存在时间上的一致性,本文以服务业为研究对象,研究进出口贸易影响服务业工资差距的理论、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贸易自由化与我国城市贫困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在贸易自由化和城乡人口流动的背景下,本文运用门槛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贸易自由化影响我国城市贫困的机制和关系特征。结果发现,贸易自由化主要从经济增长、就业与工资以及物价水平等渠道影响城市贫困。并且,贸易自由化和城市贫困之间存在一种非线性的倒U关系,即在贸易自由化初期,贸易自由化加剧了城市贫困,当贸易自由化水平越过某一门槛值时,贸易自由化有助于城市贫困的减少。其政策含义在于,我国应继续扩大对外贸易的规模和层次,让广大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之成果,摆脱贫困困境。  相似文献   

12.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是当前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最新前沿。以Meltiz(2003)和Bernard等(2003)为代表的早期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假定企业生产率为外生给定的,贸易自由化通过资源在企业间的重新配置提高了行业层面的生产率。新近发展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将企业生产率内生化,揭示了贸易自由化影响企业层面生产率的微观机制。本文对贸易自由化影响企业层面生产率的代表性文献进行综述,并指出了该领域研究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张娟 《商》2014,(38):264-26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进展,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差距不断上升,传统贸易理论忽视了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无法对此进行合理的解释。最新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都会引起工资差距扩大的现象。贸易开放使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规模不断扩大,促进熟练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逐渐扩大。发达国家的工薪差距的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外包活动,Feenstra&Hanson(1996)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FH模型中的SS定理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它与技术工人产业内就业的变化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劳动禀赋结构和技术效应结构视角建立模型,研究中国近20年贸易增长与工资差距的关系。回归、Granger检验和Chow突变点分析发现:工资差距主要受与人均GNI更高国家之间贸易占贸易总额比率的影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与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值占GDP比重关系密切;同时也和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增长有显著的负的线性相关关系;事实表面上有悖于实际却佐证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和S-S定理,而被广为引用的中间产品贸易模型和贸易的科技进步效应理论在某个角度上却缺乏经验支持;全球化与"赶超"式发展必然导致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5.
贸易自由化与不平等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关注,本文拟就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同时,本文提出了明确的影响机制——贸易自由化影响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部门的就业。这一逻辑既是对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实践,同时也符合当前中国大规模城乡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基于2000—2013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本文以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回归均发现:贸易自由化显著缩小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这主要是因为贸易自由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出口、最终品和中间品进口等三种贸易形式均对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认为,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更加全面地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在鼓励出口的同时也要重视进口,保证进出口贸易平衡,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WTO,不同的农民群体都将卷入统一的国际市场中。研究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几个角度分析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即详细阐述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是如何通过影响农产品价格、农产品贸易结构、收入结构几个方面来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基于上述研究,笔者得出了结论,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中国加入WTO之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对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显著缩小了中国出口企业间的工资差距。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显著减少了生产率分布的离散程度,进而缩小了企业间的工资差距。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对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工资差距有显著影响,对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不同的农民群体都将卷入统一的国际市场中.研究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几个角度分析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即详细阐述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是如何通过影响农产品价格、农产品贸易结构,收入结构几个方面来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基于上述研究,笔者得出了结论,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茵 《国际贸易问题》2007,(6):27-33,38
贸易自由化既可缩小也可扩大性别工资差。绝大多数实证研究,例如Oosdendorp(2004),都采用的是较宏观的行业加总数据,并着重于职业性别工资差。然而,行业加总的职业工资不能控制教育水平和经验变量,因此很难判断性别工资差的变化到底来自个人特征因素还是贸易自由化。文章运用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微观数据,运用difference-in-difference的方法,在消除了不随时间改变的固定效应和随时间变化的系统冲击的基础上,检验了1988年到1995年中国第一次贸易自由化兴起时期,贸易开放度的变化对不同教育水平的性别工资差的影响。结果显示,这一时期贸易开放度和性别工资差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来源于进口开放度的变化:随着进口开放度的上升,低教育人群的性别工资差显著扩大,而高教育人群的性别工资差却呈现相反趋势。出口开放度的上升对低教育人群的性别工资差没有显著影响,但与进口开放度的上升一样,它缩小了高教育人群的性别工资差。  相似文献   

20.
2017年国外国际贸易学术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的研究,异质性企业贸易、全球生产组织和全球价值链三个方面。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的分析主要关注贸易开放的效应、贸易与劳动力市场以及贸易争端与贸易保护。异质性企业贸易领域文献的重点在贸易自由化的效应、进出口贸易动态和出口产品的质量选择。全球组织生产和价值链文献主要关注全球外包的边际、出口平台下的全球组织生产以及附加值贸易。与过去几年的文献相比,2017年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的研究文献数量有较大增长,异质性企业贸易的文献数量略有下降,而全球生产组织和价值链的文献数量减少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