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由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数字化纺织技术科研团队历经5年研发的数字化小样纺纱快速反应系统通过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部的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的产品及综合技术特征达  相似文献   

2.
《中国纺织》2010,(2):134-134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授奖项目中.纺织行业共有六项科技成果获得荣誉.其中四项经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部推荐。这四个项目分别是“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复合型导电纤维系列产品研制与应用开发”、“高强离模聚乙烯纤维及其连续无纬布的制备技术、产业化及应用开发”、“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以下是这四个获奖项目的简况。  相似文献   

3.
近日,应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恒天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天凯邀请,台湾纺纱工业同业公会大陆纺织机械设备参访团对中国恒天集团公司及其下属纺织机械制造企业进行了考察访问。此次台湾区纺纱工业同业公会代表团由29位知名企业家和专家组成。当谈到此次大陆之行的主要目的和对  相似文献   

4.
《中国纺织经济》2002,(8):35-35
所谓紧密纺(Compactspinning)技术是在普通锭纺纱技术基础上的一项重要改进,它针对普通环锭纺纱过程中纤维束从前罗拉钳口输出后加捻的同时所形成的纺纱三角区,这个区域脱离了牵伸皮圈、前罗拉的控制,纤维束基本上是游离失控的,造成部分纤维散落形成飞花,有的纤维的头尾端离开三角区形成毛羽。三角区两边的纤维承受张力比中间纤维承受张力大,因此成纱强力主要由两边的纤维负担,不能充分使全部纤维承受同样的张力,因而纺纱强力不高。密实纺纱技术关键在于它在纺纱三角区加装了负压气流及相应部件对纺纱三角区内纤维束进行有效控制,使纺出的纱外观好,纱线结构及有关物理性能得到相应的改进,纱的飞花少、减少了毛羽、强力提高、盐度均匀、纱横截面纤维报数稳定一致,绝大部分纤维被加捻到纱线中,使纤维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从21世纪以来,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在扩大纺纱产能的同时转杯纺纱也得到快速发展,每年新增转杯纺产能在20万头左右,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资料:至2004年全国拥有转杯纺头数已超过116万头,比1999年的57万头增加了一倍多。浙江省转杯纺产能依靠民营经济的投入也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国内转杯纺纱生产大省,据对全省60多家规模以上转杯纺生产企业统计,目前浙江己拥有各类转杯纺纱机500多台约10.5万头,比2000年的2.5万头增加了近3倍,目前仍有继续发展的势头。通过积极引进与消化国外转杯纺装备先进技术,我国转杯纺装备落后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20…  相似文献   

6.
目前,非棉纤维纺纱技术主要有环锭结构纺纱技术、喷气涡流纺技术、转杯纺技术。青岛大学纺织工程系主任邢明杰指出,三种技术在一些关键环节尚需改进。环锭结构纺纱技术在目前的新型环锭结构纺纱技术中,紧密纺、赛络纺、低扭矩纺、嵌入纺等四种新型环锭结构纺纱技术,不但显著提升了环锭纺纱线品质档次,还拓宽了环锭纺纱的应用领域。专家点评:未来,新型环锭纺纱技术需要改造加捻部分、喂入牵伸部分等机构,改善成纱品质。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发展,纺纱技术越来越先进,由不断升级的传统环锭纺,到成熟的紧密纺,再到热门的涡流纺等等,各种新型纺纱技术的出现,为纺织品的丰富多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型纺纱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与劣势,为了解如何应用和创新纺纱技术,笔者针对目前盛行的几种纺纱技术做一剖析。  相似文献   

8.
喷气纺纱是当今纺纱领域一种独特新型的纺纱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短、速度快、产量高、成纱毛羽少等优点。我国自1985年首次引进喷气纺纱机,距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但是受下游产品应用的限制,我国喷气纺纱技术的发展缓慢。只是最近几年,伴随着喷气纺纱产品的开发,喷气纺纱才逐渐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9.
所谓密实纺(Compact spinning)技术是在普通环锭纺纱技术基础上一项重要改进,它针对普通环锭纺纱过程中纤维束从前罗拉钳口输出后加捻的同时所形成的纺纱三角区,这个区域脱离了牵伸皮圈、前罗拉的控制,纤维束基本上是游离失控的,造成部分纤维散落形成飞花,有的纤维的头尾端离开三角区形成毛羽。三角区两边的纤维承受张力比中间纤维承受张力大,因此成纱强力主要由两边的纤维负担,不能充分使全部纤维承受同样的张力,因而纺纱强力不高。密实纺纱技术关键在于它在纺纱三角区加装了负压气流及相应部件对纺纱三角区内纤维束进行有效控制,使纺出的纱外观很好,纱线结构及有关物理性能得到相应的改进,纱的飞花少、减少了毛羽、强力提高、捻度均匀、纱横截面纤维根数稳定一致,绝大部分纤维被加捻到纱线中,  相似文献   

10.
最近,杜邦和瑞士SSM开发了一种新的技术,可大大减少传统的纺纱工序。传统的短纤纱纺纱方法是一个多工序的过程,包括梳棉,牵拉和纺纱。这种过程既长又复杂,而且灵活性不高。最后纱线的质量不仅依赖原料的特质,而且和每道纺纱工序有关。这意味着每道工序及其相应设备必须和喂纱原料的类型相适应,同时每道工序必需严格控制和检测。为了将21世纪的新技术应用到这个历史悠久的行业,杜邦和SSM公司共同研究出了一种减少纺纱步骤的新技术——Uniplex短纤纱工艺技术。Uniplex是一种集6步工序于一台机器的技术,即将预拉伸、牵伸、牵切、再切、加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当今一种新型纺纱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并阐述一种新型短纤维包缠纺纱方法的开发与应用。短纤维包缠纺纱可以充分发挥各种原材料的优良特性,拓展原料选择空间和产品应用领域,同时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对细纱机的改造,附加一新型纺纱装置,可以实现短纤维包缠纺纱。  相似文献   

12.
纺纱产业是我国传统产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然而,纺纱产业因工序多、流程长,导致设备生产效率底下。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技术的发展,传统纺纱设备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发展需要,需要引入新的技术,促进纺纱设备的智能化、科技化发展模式,进而才能够促进纺纱产业持续发展。对此,本文注重分析纺纱设备及技术发展的特征,提出纺纱设备及技术应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陈忠 《中国纺织》2002,(2):33-34
一、喷气纺纱的特点 喷气纺是利用高速旋转气流使纱条加捻成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喷气纺采用棉条喂入,四罗拉双短胶圈超大牵伸,经固定喷嘴加捻成纱。纱条引出后,通过清纱器卷绕到纱筒上,直接绕成筒子纱。 喷气纺可以纺制30-7.4tex(20-80英支)的纱线,适用于化纤与棉的纯纺及混纺。因喷气纺的特殊成纱机理,喷气纱的结构、性能与环锭纱有明显的差异,其产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喷气纺纱及其产品的特点: 1、纺纱速度高。喷气纺采用空气加捻,无高速回转机件(如环纺中的钢丝圈),实现了高速纺纱,纺纱速度可达120-300米/分,…  相似文献   

14.
集合纺纱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细纱机增加集合区、通过集合器的集合作用减小加捻三角区,从而对控制纱线毛羽的集合纺纱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探讨。通过对主牵伸区中加装集合器、主牵伸区中不装集合器以及增加集合区的不同集合器出口的集合纺纱纱样毛羽、条干、强力的对比分析,证明了集合纺纱装置对毛羽控制的良好效果和对纱条条干的一定程度的恶化,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新型纺纱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当前棉纺领域中有五种实用的、倍受关注的纺纱方法,即环锭纺、转杯纺、喷气纺(包括喷气涡流纺)、摩擦纺和紧密纺。环锭纺纱方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故又称传统纺纱,而后四种纺纱方法都是在近几十年甚至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故统称为新型纺纱方法。这四种新型纺纱方法都是在总结环锭纺优缺点的基础上,充分应用高新技术如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而研制成的各具特色的新型纺纱技术,因此,它是纺纱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同时各种新型纺纱的纺纱原理与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风格等均与传统环锭纺纱有较大区别。1.1…  相似文献   

16.
气流纺纱是新型纺纱技术中最成熟的一种新技术,它以“速度高、卷装大、工序简、成本低”等的优点而迅速为广大厂家所接受,使我国气流纺纱的生产飞速发展,生产规模已相当可观。我国从事气流纺纱技术的研究虽然起步不晚,但大面积用于生产时间不长,经验不足,与先进国家差距较大。因此,如何加速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充分发挥气流纺纱本身的优势,研究和改进其生产工艺,提高其综合效益,已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韩佳升 《中国纺织》2009,(5):136-137
纺纱是以纺织纤维为原料加工成纱的工艺技术。新型纺纱技术则是除环锭纺纱以外的机械化纺纱技术,具有流程短、产量高、卷装大、质量精、特别是需要全程网上作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新型纺纱的学术和技术交流、业务拓展活动有了自己的“娘家”———全国新型纺纱专业委员会,经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讨论通过并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民政部申报批准,于2005年12月2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成立大会。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中,新型纺纱技术和设备及生产在国内得到迅速的发展,纺纱原理、纺纱原料已突破棉、麻、毛、化纤等行业的传统的纺纱技术和设备,完全是一种纺纱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另外,从设备生产规模来看,全国十多家纺机制造公司(厂)和几百家棉、毛、麻、丝纺厂都在应用生产。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原有棉纺织专业委员会下属的…  相似文献   

19.
聚集纺纱是一种新型纺纱技术 ,其在设备上的实现主要通过对传统牵伸装置的改进。 Rieter和 Suessen等设备采用多孔皮圈或透气的网格皮圈在气流的作用下聚集纤维 ,也有的设备采用大直径的有孔空心滚筒代替原有的前下输出罗拉 ,并在气流的作用下对纤维进行有效而又柔和的约束 ;同时介绍了聚集纺纱的优越性及其对后道工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前,极限纺纱技术是国际纺织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有很多原料资源在纺纱过程中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此,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合作,历时7年之久,带来了纺织工业技术的一次革命性突破——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在业内被称为如意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