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现阶段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文章在剖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新形势、新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制度性障碍、城市承载能力不足、市民化进程滞后和调控策略选择等突出难题,提出了以坚持民生为本、突出就业导向、善用底线思维、加快制度创新、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等为核心内容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策略,进而从创新城市融入机制、创新协调推进机制、创新支持保障机制等入手,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农业转移人口摆脱土地进入城市,并逐步实现"四融入"即个人融入企业、家庭融入社区、子女融入学校、群体融入社会,逐步实现了由农业转移人口向市民的转变。这一过程既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逐步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和社会价值的过程,也是对城市各产业的承载能力和社会成本分摊机制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以"农民非农化"+"农民工市民化"为基本路径的"两步转移"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模式,制造了同城不同权的公民权利壁垒,导致了虚假城镇化率,限制了内需的扩大,影响了城市活力。从根源上看,在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创新依然嵌入于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利益与制度格局。为此,作者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一是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建立合理的财政分摊机制,强化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投入;三是强化输入地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创新农业转移人口承包土地和宅基地流转机制,切实保护农业转移人口的土地权益;五是加快推进户籍、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配套改革,构建有利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论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兵  郭玉辉 《经济论坛》2012,(8):116-118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市居民,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市居民作为推进城市化过程的重要任务.农民工“市民化”是现阶段我国推进城市化的重要任务.让那些已经在城市长期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真正融入所在的城市,平等地享有城市市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利,需要政府从多方面进行投入.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等,这就涉及到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巨大成本.本文探讨了这一成本的构成要素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创新城市基层管理,解决街道办事处“错位”、居委会“越位”、政府公共管理“缺位”问题,成为摆在当前地方基层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社区治理经验理论的梳理,着眼于贵阳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贵阳模式”进行研究,认为“贵阳模式”对构建城市基层新型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探索一条转型期的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道路,提出了一种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核心”,既是在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安徽特色城镇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实地调研,从农业转移人口融城现状入手,分析安徽特色城镇化的本质特征,提出改革政府主导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通过“顶层设计”,推进城乡户籍、土地、保障房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改革攻坚,走安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引入资本协同和资本转换的概念,结合对农村转移人口城市融入过程中资本贫困状况的分析,构建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农业转移人口所拥有的资本的类型和数量决定其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农业转移人口可通过资本转换策略,促进资本总量的不断增加与资本结构的不断优化,提升自己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为此,立足于资本结构提升的内生路径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8,(2)
经济融入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首要层面,是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体系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前提。尽管多数农业转移人口已在城镇就业,但他们在职业、收入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与城市市民有着较大差距。文章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经济融入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从城镇产业发展、制度建设、成本分摊以及人口素质提升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丁宏 《江南论坛》2023,(2):19-2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当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动力,应以“科产城人”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不断深化创新城市发展思路,全面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以“探路者”的姿态和“挑大梁”的自觉探索完善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战略性支撑。  相似文献   

10.
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本质要求。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石家庄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呈现出的新趋势和新特征出发,深入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而从强化产业支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社保制度、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以及积极发挥城市社区和志愿者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赟璐 《生产力研究》2021,(2):47-50,120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外来务工人口融入城市的障碍问题需要得到迫切研究和解决.文章主要从融入的流动人口、作为接纳方的城市居民以及政府作用的角度来切入分析上海外来务工人口的融入因素,运用问卷法、实证法等方法进行论证,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对策,以此为农业转移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业转移人口出现的“半城镇化”现象逐渐成为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农民工“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半城镇化问题使得城镇化进程停滞不前.“半城镇化”导致我国内需潜力无法有效激发、农村三留人口大量存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等;我国户籍二元体制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民工进城后难融入是产生“半城镇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许青云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143-144,172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内涵丰富,特征凸显,在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其基本对策是遵循规律,积极稳妥,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新型城镇化道路;突出就业导向,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创新城镇化融资机制,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创新城镇化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新一届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提出,科学发展观将成为指引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指针。本文从上海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分析了上海城市新一轮发展面临的四大现实问题,指出上海必须通过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来加以解决,然后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演进进行了回顾和反思,通过对国外城市发展模式的追踪研究和经验借鉴,提出了上海创新城市发展模式的基本设想,并总结了上海创新城市发展模式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5.
农业转移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要求,更是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与文化交融的纽带作用;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人本核心的内容与要求,文章以农业转移人口的结构特征、价值需求内容与转移方向选择为研究内容,以江苏南京、扬州与常州三地不同的地域空间分布、经济发展的不同层次地区为研究样本,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异质性的影响与表现进行了理论诠释与实证分析;正视农业转移人口的异质性并以此为基础确立符合转移主体结构变化、价值诉求内容与转移趋势的有效、针对性的农业转移人口政策,是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的核心,也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市民化道路实现的前提,更是经济、政治与社会得以整体推进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人口转移涉及农村和城市、农业和工业以及社会与经济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英国和日本城市化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会对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美国、英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以城乡关系演变、农民向市民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借鉴这些典型模式的成功经验,对推进广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构建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则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通过深入分析吉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现状,以实际支出水平为依据,建立由经常性成本和一次性成本构成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层级区域探讨采取差异化的鼓励落户政策和细分的成本分担机制,进而提出应建立政府、企业、个人"三位一体"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身份转换、产业升级与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渐进式市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收入提高在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中应居于核心的地位.由于我国农村过于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及其过低的收入,使得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后仍然只能获得很低的收入,而农业转移人口收入提高及市民化的实现又受到城市政府的财政及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约束,这决定了我国只能走渐进式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路径:分步骤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与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行业的渐进式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9.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指的是农业人口在城市中得到身份认可、权利保障和基本生活水平的实现,进一步融入城市生活.以兰州市为例的分析表明:由于分担主体的不同,当前市民化过程仍是个人承担大部分成本,造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难度不断增加;个人收益和公共收益都在持续增长,公共收益持续的增长说明了当前阶段市民人数的增加对整个社会发...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促进就业:目标、制度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将始终伴随就业的巨大压力,“政府促进就业”是解决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课题。充分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促进就业则是政府首要的经济职能。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人群将不再局限于城镇人口。政府促进就业要着力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帮助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和再就业、协调城市就业与农业剩余劳动人口就业以及维护公正、有序的就业市场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