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1994年1季度至2012年2季度的GDP和CPI数据,应用基于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估算我国产出缺口,并进行了模型合理性和模型稳定性评价。实证研究表明,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不同影响,需求冲击表现为周期性扰动;利用不同时期样本数据估算的我国产出缺口非常相近,SVAR模型稳定性较好;基于SVAR模型估算的我国产出缺口周期转折点与基准经济周期转折点基本保持一致,产出缺口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周期走势。总体看,SVAR模型能够较好地估算我国产出缺口。  相似文献   

2.
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界定与测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是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潜在产出的内涵有凯恩斯主义传统的和新古典宏观学派的两类界定,潜在产出的测算方法可以分为统计分解趋势法、经济结构关系估计法和二者相结合法三大类,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测算研究和实践,大多同时采用多种测算方法,其中生产函数法是普遍认同的方法,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测算不准确往往会导致政策制定的偏差,它们的测算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利用两种潜在产出的估计方法,估算出新疆1978--2007年间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结果表明:(1)这期间新疆的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经济运行平稳性还有待加强;(2)新疆市场经济的信息传导机制逐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有着显著影响;(3)根据以消除趋势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的潜在产出,我们可以推断1978--2007年间的平均潜在产出增长率为9.82%。  相似文献   

4.
采用HP滤波法对2003-2008年的产出缺口进行估计,并使用OLS计量方法对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的相关关系进行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以下政策建议:依赖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潜在产出,同时通过控制资金的供应来调节实际产出,能较好地抑制通货膨胀,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与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用HP滤波估计我国潜在产出,在"平均化"及"物价水平与产出缺口关系"两种思想指导下,估计我国物价波动的适度区间,根据两种方法结果和实际经济形势分析得到我国物价波动的适度区间为[0.90%,5.13%]。在此基础上评价我国各时期物价水平及相应经济政策的合理性,进而分析当前经济形势,认为我国目前仍存在通胀压力,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线性趋势、HP滤波以及小波降噪方法估算1986—2012年我国的实时、事后修正和准实时产出缺口,对各方法估计结果从实时与事后修正估计的一致性、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与历史经济波动曲线走向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小波降噪实时产出缺口估计结果较优的结论。从内生推动、外生拉动两个方面分析产出缺口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生因素中,技术进步波动对GDP产出缺口的影响较大,国际资本投入次之,人力资本投入最小,并且国际资本与人力资本投入在滞后一期的影响均比同期大;外生因素中,产出缺口受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到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负向影响。因此调节产出缺口,应从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引导外资投入、优化收入分配、改善人口结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生产函数法与多变量结构化分解法不适用于测算地区潜在产出。使用HP滤波法对1982-2007年北京市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测算,对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水平及适度增长区间做初步预测。分析表明,应参考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运行状况,不同参数的HP滤波器需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从CPI运行趋势看,2013年CPI已经进入上行周期,根据历史经验判断,中国CPI的上行周期一般持续两年左右,且周期的高点会在第二年出现,因此,预计2014年物价上涨压力比2013年略大一些,CPI走势将呈前低中高后低的倒“U”型演变。中国将在2014年逐步推进大宗商品价格市场化改革,CPI通胀率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上行。即便如此,由于我国政府对物价调控一向高度重视,积累了丰富经验,加之经济增速不会出现偏快局面,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因此,2014年整体通胀压力将处于可控范围,CPI涨幅将在3%-5%这一温和上涨区间的下限上方运行,并可能在二季度达到最高点。物价上涨是跟老百姓生活相关度最高的一项经济现象,尽管涨幅仍将处于可控区间,但低收入群体对于物价上涨仍然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9.
分别利用消除趋势法、增长率推算法和生产函数法测算中国1952~2008年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测算结果表明,1952~2008年间,中国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改革开放前的波动程度高于改革开放后,1995年前的波动程度高于1995年后.通过分析比较这三种测算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得以测算出历次宏观经济波动的起止时期,这将为分析历次宏观经济波动的形成原因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货币当局外部约束的变化会改变央行的货币政策行为,因此作为描述货币政策运行的简单线性泰勒规则不能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有必要对泰勒规则的非线性形式进行研究。本文基于马尔科夫转换模型对我国泰勒规则的时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简单的线性泰勒规则目前在我国并不适用,而基于马尔科夫转换模型的泰勒规则可将我国货币政策分成两个不同的体制,在一个体制下,短期利率对通货膨胀和实际产出缺口反应敏感;而在另一个体制下,通胀和产出缺口的系数较小,改善了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表现平稳,国内生产总值逼近100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6.1%,比当年CPI涨幅高3.2个百分点。2019年的整体物价水平处于合理区间,基本实现了政府对物价水平的调控目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我国经济运行的内在基本逻辑和机理均在发生变化,而这次重大疫情的冲击将会使这种转变加速显性化。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受疫情和猪肉价格上涨翘尾影响,预计2020年我国CPI涨幅将呈“前高后低”态势。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物价总水平高位运行,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同时经济增长呈平稳减速态势。初步判断,本轮物价涨幅已经见顶,价格运行拐点特征已得到确认,2011年GDP增长9.2%,CPI上涨5.4%。从2012年发改委设定的4%的CPI价格调控目标来看,2012年价格翘尾因素将显著降低,物价总水平将呈现温和上涨态势,国内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压力加大。虽然控制物价上涨已经逐渐淡出第一调控目标,但是在导致本轮价格上涨的因素一个都没有消除前,就此判断未来价格风险已消除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保持在高位,但经济增长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和增加服务业比重的问题尤为突出。由于成本上升、流动性过剩、投资增长速度过快、节能减排以及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2007年中国CPI指数过高有一定的必然性;而农业问题、劳动力成本问题、国际市场价格上涨问题以及流动性过剩问题不能在短期内解决,2008年及未来几年CPI指数将仍保持较高的水平,2008年最高可达到6%。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1993年—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了中小企业经营绩效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及其宏观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经营绩效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互为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各宏观经济波动变量对中小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有正有负,其中GDP受冲击会降低中小企业经营绩效;而在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研究中,中小企业经营绩效与CPI和货币供给量及贷款利率负相关,与GDP正相关;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状况的变化对中小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1月1日实施的资源税改革将原油和天然气由原来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税率均为销售额的5%-10%,其他的资源税税日依旧是从量计征。这次的资源税改革使社会上普遍关注资源税税改后导致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产生很大压力。文章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资源税是否会严重影响CPI,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税对CPI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传统认为通货膨胀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及资源再配置从而扩大居民收入差距。本文基于1996—2011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存在,并且与经济增长伴随的价格水平上涨通过降低失业率,总体上缩小了居民收入差距。因此从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甚至缩小收入差距的角度看,温和的通货膨胀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7.
运用VAK模型研究外汇储备对于我国物价水平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外汇储备正向冲击在当期就对消费物价指数产生推动作用,并至少持续一年左右的时间.从长期来看,外汇储备变动至少可以解释消费物价指数波动的12.2%.外汇储备变动对于消费物价指教波动的影响不可忽视,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管理外汇储备的变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对2000年1月至2010年8月国际石油价格(WTI)、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和我国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WTI与CPI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WTI是PPI变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CPI与PPI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表明:CPI和PPI对WTI的影响滞后且较弱,而WTI对CPI和PPI的影响也明显滞后,WTI对PPI的影响显著大于对CPI的影响;CPI对PPI的影响显著大于PPI对CPI的影响,这表明CPI与PPI间的相互影响存在着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9.
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VAR计量模型为基础,采用线性方法和非线性方法,通过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计算各经济变量对石油价格冲击的弹性来讨论油价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同时引入模型中的还有GDP增长率、财政支出、以M2口径度量的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一年期存款利率等因素。最终发现油价冲击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是非对称的,油价上升会滞后性地阻碍经济增长,而油价下降只是在短期对经济有正面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